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扫描电镜观测表明,青藏高原古岩溶风化壳红土中石英砂的表面结构特征以化学作用形成的为主,机械作用形成的为辅,反映了这类红土的长期残留特征,对应着风化壳红土发育时期,亦即高原晚第三纪古岩溶发育期的湿热气候.部分经过后期搬运的样品,表面机械作用形成的结构特征变得明显,反映了高原的后期抬升所引起的干寒气候条件.从表面结构的时间演化序列看,多数样品表现为化学结构上面叠加了机械结构,但也有在机械结构上面叠加化学结构的,这反映了自晚第三纪以来青藏高原环境变化的复杂性、多代性  相似文献   

2.
关中盆地东部北刘剖面全新世大暖期气候高分辨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渭南北刘村黄土剖面的野外考察和粒度、磁化率、碳酸钙的分析,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大暖期气候的高分辨率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该剖面较好地记录了全新世大暖期几次气候恶化事件,表明全新世大暖期气候并不是一直稳定的,而存在着气候的波动,6000~5000aB.P.的气候干旱事件在该剖面有明显的反映,说明了该气候恶化事件普遍存在于关中盆地地区并且将大暖期分成了两个阶段,即大暖期早期暖湿阶段和大暖期晚期暖湿阶段.运用磁化率和碳酸钙淀积深度尝试着推算出了大暖期早晚阶段的年平均气温和降水,数据表明大暖期早期阶要比晚期阶温暖湿润的多.同时,粗度与磁化率指标显示在大暖期早晚温湿阶段还存在着次一级的气候恶化事件,如干旱、尘暴等.  相似文献   

3.
硅几乎存在于所有生长于土壤中的植物体内,硅主要以非晶质二氧化硅胶的形态存在于植物细胞内,在不同的植物中含量及分布不同。硅在植物体内有多种作用,植物硅酸体是指合成后沉积在植物细胞内或细胞间具有一定生理生态功能和稳定形态特征的水合二氧化硅颗粒,植物硅酸体研究及应用极为广泛,涉及植物分类学、古生态学、动物学、地质学、土壤学、农学、考古学等。  相似文献   

4.
根据对西安地区全新世黄土-古土壤覆盖序列和磁化率气候代用指标分析,揭示了全新世以来西安地区环境资源的变迁与土壤形成演化的过程。认为在全新世早期,气候比较温和干燥,风尘堆积速率降低,并有一定的生物风化成壤作用,土壤发育表现为边沉积边成壤;到了全新世中期,气候温暖湿润,沙尘暴很少发生,风尘堆积速率极低,植被覆盖度高,生物风化成壤作用达到最强,加上人类的耕作,形成了肥沃的褐土;到了3100多年前的全新世晚期,气候转为干冷,风尘堆积速率加强,环境资源恶化,土壤退化严重。  相似文献   

5.
植物体内的硅及硅酸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硅几乎存在于所有生长于土壤中的植物体内.硅主要以非晶质二氧化硅胶的形态存在于植物细胞内,在不同的植物中含量及分布不同.硅在植物体内有多种作用,植物硅酸体是指合成后沉积在植物细胞内或细胞间具有一定生理生态功能和稳定形态特征的水合二氧化硅颗粒.植物硅酸体研究及应用极为广泛,涉及植物分类学、古生态学、动物学、地质学、土壤学、农学、考古学等.  相似文献   

6.
河南舞阳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样品中发现了大量水稻硅酸体(phytolith)和炭化稻米。形态学研究表明,贾湖古稻多数为栽培粳与偏粳稻,少部分为栽培籼与偏籼稻。该遗址文化层14C测年树轮校正值为8942~7868aBP,这是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炭化稻米。这一发现将中国栽培水稻历史提早了一千多年,并把稻作起源地从长江流域推进到淮河流域,这对于我国乃至世界稻作起源的研究,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应用植物硅酸体、孢粉分析等古环境研究方法,复原了贾湖先民生活时期该区域的古生态环境,其时年平均气温至少较今高出2一3℃,年平均降水量较今高出150~200mm,属湿润的亚热带气候。本文较详尽地分析了古文化与古环境间的共轭辩证关系,阐释了贾湖先民较早开始稻作文化的原因,最后探讨了中国稻作文化起源的问题,提出了具有古气候和古文化边缘过渡效应的淮河流域或许是我国栽培稻起源地之一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以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漠东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MGS1层段为例,对不同沉积相的重矿物组成进行分析,并探讨这些沉积相气候代用指标对于全新世气候变化的指示作用。结果显示:MGS1层段重矿物以绿帘石、石榴石、辉石、角闪石、钛铁矿、褐铁矿为主,各种沉积相均以较稳定矿物为含量最高,极稳定矿物和稳定矿物在河流相、湖沼相和古土壤含量较高,而较稳定矿物和不稳定矿物则在沙丘砂中含量较高,各种沉积相矿物组成基本一致,说明该地区不同沉积相的矿物来源基本一致。不同沉积相的重矿物风化系数呈波状变化,风化系数高代表了寒冷干旱的环境。重矿物矿物风化系数的变化均能够表现出萨拉乌苏河流域气候的多次变动:18D沉积环境较为干旱寒冷,形成古流动沙丘砂;17FL的河流相、13LS的湖沼相的沉积气候为温暖湿润;10D和2D两层古流动沙丘体现干旱寒冷的环境;1S的古土壤沉积时气候又为温暖。  相似文献   

8.
《阅读与鉴赏》2005,(5):56-58
(1)细心的人往往会发现,南方姑娘和北方姑娘的性格有着明显的差别:南方姑娘往往温柔、活泼、精明、灵巧;北方姑娘常常大方、开朗、坚强、勤劳。这种性格上的差异,是和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的不同有关系的。南方气候温和湿润,溪流萦绕,泉水叮咚,在这种环境中陶冶出来的姑娘.自然温柔多情.感情细腻;北方气候干燥,平原宽广,高山大川.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姑娘.当然开朗大方。  相似文献   

9.
一、目前,有些同志认为,历史上晋西北曾是林木茂盛的森林地带;也有些同志认为自更新世以来,气候干燥少雨,属于干旱、半干旱的荒漠草原。晋西北的历史状况到底怎样呢? 根据地质部门资料,晋西北绝大部分地区复盖着风成黄土,黄土形成过程中,气候干冷和湿热交替变化较大。这由黄土中所夹的古土壤和剥蚀面以及不同地层中的次生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灌木对干燥和湿润过程中三层土质覆盖系统的吸力分布的影响。创新点:发现对于三层土质覆盖系统,干燥过程中植物蒸腾作用不仅提高了土的吸力,同时也增加了土层之间的吸力梯度(图3)。方法:通过土柱试验模拟干燥和湿润过程,并测量吸力的变化。结论:1.植物蒸腾作用导致植有灌木的土在干燥过程中所产生的吸力较没有植物的土高60%~200%。2.植物蒸腾作用提高了植有灌木的土的持水能力;在湿润过程中水分穿透植有灌木的土所需时间比没有植物的土长50%(图3~4)。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是美国小说史上的先锋人物,也是位叙事大师,开创了崭新的叙事技巧,并将其完美地结合在小说的各个环节中,为整个叙事服务.从海明威的巅峰之作<老人与海>中,可以寻找出其聚焦变换的现象,其在整个叙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在文本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2.
从大学的发展看未来大学的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描述了大学的发展和未来大学的理想。列举了美国、德国大学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社会经济、政治和化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自治权和学术自由是大学发展的支柱,未来大学的理想就是要从价值定位、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反映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来确定。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教学在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当在课堂教学中依托教材,使语言训练与民族精神的熏陶双管齐下;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重点阅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凝聚着深厚的民族精神的文化经典作品;在教育中教师通过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潜移默化影响学生,进而弘扬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向传统国家主权提出了挑战,很多学者、专家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主权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笔者也就这一热点问题谈三点认识:一、全球化与国家主权的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全球化与主权并不矛盾;二、全球化下的主权国家作用并没有削弱,国家具有灵活的适应能力;三、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让渡是建立在自愿、对等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5.
徐涛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22(2):53-54,F0003
充溢着美的课堂教学,能使师生感到心旷神怡。在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前对教材、教辅、教法、学法、学生等的直接观照,构思后形成的清晰完整的教学脉络,进而以充沛的感情生动形象地将其呈现于学生,使师生达到身与竹化的至高境界,是语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章在对传统知识(学科)中心主义的课程观反思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以学生为本”、“以学校为本”、“以活动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指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离不开课程政策、师资培训制度、评估制度、课题研究、学校行政等方面的支持。并依此提出了“观念到住”、“师资校本培训”、“学生的实际需求”、“校本资源的评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7.
宁夏、甘肃、青海是我国西部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宗教文化特色浓郁的地区,经过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出现了令人振奋的新气象,文化产业势头喜人。  相似文献   

18.
《儒林外史》中处理回民牛肉事件的故事,不仅揭露了贪官污吏对人民的欺压行径和讽刺了八股取士制度下的封建士人不学无术的嘴脸,而且真实地折射了满清政府在经济、刑律、政治、思想等方面对回民进行歧视压迫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党群关系的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总结执政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历史,对新形势下密切党群关系、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完成党的执政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汉代已流传于贵州境内,尽管史料匮乏,然从贵州汉墓出土的摇钱树、朱砂、“四灵”图案等文物都可以看到道教文化在汉代贵州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