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册1.干湿球温度表是怎样表示空气的湿度的?(第二课《气象站参观记》)《自然》第二册教师用书第29面介绍了干湿球温度表的原理:干湿球温度表是由两支型号完全一样的温度表组成,在湿球温度表球部包扎有一条纱布,纱布下部浸在盛有蒸馏水的杯内,纱布上的水分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因而湿球温度表上测出的温度比干球温度表上测出的温度低。空气越干燥,水分蒸发越快,湿球温度越低。根据干湿球的温差就可以计算出空气的湿度。计算的方法是:用湿球温度表上测出的温度值除以干球温度表上测出的温度值,把得到的商(是一个小数)乘以百分之百,就得到一个百分数,我们就用这个百分数来表示空气的湿度。例如,观测得湿球温度表上的温度值是20℃,干  相似文献   

2.
《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其中“炉灶生火”的实验可以简化,还可补充“海风和季风的成因”的模拟实验。 实验器材(每人一份):15cm×20cm纸一张、剪刀、浆糊、火柴、短蜡烛、蚊香。 制作方法:在纸下端剪去1cm×1cm一块,作为“炉门”,再卷成纸筒粘好,作为“炉灶”立于桌上。 实验过程:点燃蚊香,靠近“炉门”,看到烟直升,不进入炉内。再点燃蜡烛,将纸筒套在蜡烛周围,将燃着的香靠近“炉门”,看到烟由“炉门”进入筒内,从筒上口冒出。此“炉灶生火”的模拟实验简单,易行,便于观察。 研究讨论海风和季风成因的模拟实验:用两只烧杯分别盛有黄沙和水(代表陆地和海洋),分别安放两支温度计在两烧杯中(沙和水  相似文献   

3.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认识一个新的数,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知道.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把三个盘子摆在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的讲桌上,按照学生的方位从左到右,第一个盘子里放两只杯子,第二个盘子里放一只杯子,第三个盘子里不放杯子),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每个盘子里放了几只杯子?……  相似文献   

4.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5这5个数,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认识一个新的数,你们想知道吗?   生:想知道.   师:请同学们看老师的演示(把三个盘子摆在全体学生都能看清楚的讲桌上,按照学生的方位从左到右,第一个盘子里放两只杯子,第二个盘子里放一只杯子,第三个盘子里不放杯子),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每个盘子里放了几只杯子?……  相似文献   

5.
夏天阳光照射使陆地升温较快,温度较海洋高,而在冬天则相反,陆地的物理性质使得它降温快,温度较海洋低.  相似文献   

6.
吸走的水
  钱静琦
  (苏州工业园区方洲小学五(3)班,江苏苏州215028)
  我正在看科学书。那里有一个很有趣的实验:拿一个盘子,一支蜡烛,一个玻璃杯。然后把蜡烛放盘子中,点燃蜡烛,用杯子扣住,往盘子里加水,会怎么样呢?  相似文献   

7.
自然第三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要指导学生认识风是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解决这一问题是利用“风的成因实验箱”来进行的。这个实验是利用在箱内燃烧蜡烛把箱内空气加热,造成箱内外空气的温差,使空气在小范围内流动起来。通过点燃蜡烛前后的对比实验,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正是蜡烛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空气流动成风。  相似文献   

8.
《北京亮起来了》(人教版课标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2课)中说每当夜幕降临,整个北京城就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为什么说北京城一到晚上就像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呢?  相似文献   

9.
自然第三册《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中,炉灶生火模拟实验是本课的关键实验。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木匣炉灶改用饮料罐做的炉灶,把演示实验(可见度小),变为分组实验(直观形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制作与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自然教学大纲》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地启迪诱导儿童自行探求和应用知识”。付昶服老师在上《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一课中,为解决海陆风的成因,尽其所能,为学生提供了发现规律的有结构材料,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 这个教学的特点是本课中两个难以使学生理解的内容,学生都真正地领悟了。首先是太阳的热量使大气流动  相似文献   

11.
在凤头麦鸡前放三个小盘子,一个盘子里放一条小虫,一个盘子里放两条,一个盘子里放三条。它有时先吃两条的,有时先吃三条的,但从不先吃一条的,这说明凤头麦鸡知道“2”比“1”多,但它只能数到“2”。  相似文献   

12.
你需要什么? 两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 一些水和沙子 两支湿度计 开始动手喽! 将沙子和水分别装入两只玻璃杯中,然后把它们同时放到一个阳光充足的窗台上照射,一个小时之后记录它们的温度。等太阳落山一个小时后,再测量一次两个玻璃杯中的温度。  相似文献   

13.
智取硬币     
温情提示:请小朋友们注意安全,在家长、老师的指导下实验。同学们,如果在盘子里盛一点儿水,水中放1枚5分的硬币。现在不让你把水倒掉,又不许你伸手到水里去捞,你能拿到硬币吗?实验材料盘子1个,5分的硬币1枚,玻璃杯1个,纸1片,打火机1个。实验步骤1.在盘子里盛一点点水,水中放1枚5分硬币(如图1)。  相似文献   

14.
在一节“有余数的除法”的数学课上,一个学生操作活动的课堂教学片段如下:投影7只梨、三个盘子。师:把7只梨平均放在三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只?用小棒当梨,用圆形纸片当盘子,动手摆一下,看看每个盘子里放几只?生:拿出小棒(梨)和圆形纸片(盘子),准备分梨活动。师:注意,一个一个地往盘子里摆。生:按老师说的方法动手活动……结果,学生按老师说的方法分到最后,每人每个盘子里都放了两个,手里剩了一个没法分……不难看出,学生的这种操作结果达到了这位教师教学设计的意图。但是,我认为这个活动的结果并不让我们满意,活动本身所蕴涵的更广的教…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第四册第39页。 核学过程:(新课引人部分) 老师:猴妈妈要考考小猴.要4只小猴分桃子。(边讲边出示小猴) 老大讲:我要把10只桃子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 老二讲:我要把10只桃子平均放在5个盘子里。 老三讲:我要把10只桃子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 老四讲:我要把10只挑子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 一会儿老大、老二已经分好了,谁能猜出老大每个盘子放几只桃子?老二每个盘子里放几只挑子?你怎么知道的?(板书)10令2=5(只) 10 5一2(只) 猴妈妈看了老大、老二分的这么快夸奖他俩,这可急坏了老三和老四,急得直搔痒,谁能帮帮老三老四?…  相似文献   

16.
1 风和风能风是最常见的自然现象之一。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和公转 ,当太阳照射地球的这一面时 ,另一面因向宇宙空间不停的热辐射而冷却 ;或由于照射角度的不同 ;或由于地面物质的比热容不同等因素 ,导致太阳的热辐射不均匀 ,造成地球表面周围大气层中温度和压力的差别 ,引起空气流动而形成风。例如图 1、图 2所示。  空气的运动形成风 ,其风能可用下式表达 :E =12 mv2 =12Svρv2 =ρ2 Sv3。 ( 1)式中S表示面积 ,ρ指空气密度。可见 ,风能与空气密度、面积、风速的立方成正比。尤其风速增大一倍 ,风能就增多 8倍 !风速v是影响风…  相似文献   

17.
自然课的实验教学,教师的指导起着重要的作用,恰如其分的指导犹如“画龙点睛”,而不当的指导只会“画蛇添足”。 自然第一册《怎样测定物体的温度》一课设计了这样一个实验:桌上放三杯水,从右到左分别为热水,温水和凉水,让学生先把两只手分别伸进左右两个杯子,然后同时伸进中间的杯子里,结果右手觉得水是凉的。而左手觉得是热的,以此得出人的手不能精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而需温度表来测定物体的温度。  相似文献   

18.
统编小学数学第二册第79页例1利用两幅图来说明“平均分”这二概念.在教学中,教师要先说明第一个图(左图)上是一位小朋友面前放着6个桃子和3个空盘子,接着告诉学生:这位小朋友要把6个桃子分别放在3个空  相似文献   

19.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8课。(板书:小马过河)这是一匹活泼可爱的小马。(板书:小马的简笔画)这篇课文主要是讲谁干什么?生:主要写小马过河。师:(板书:河流的简笔画)(出示灯片①思考题:1.小马为什么要过河?2.小马过了河吗?)你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听录音。(放配乐朗读录  相似文献   

20.
教学第三册十九课《什么力量使大气流动成风》时,做炉灶生火模拟实验应注意两点:一是木匣做得要严密无缝,除了有意开的孔洞外,不能有其他孔洞和缝隙。否则,蜡烛点燃之后,冷空气将直接从缝隙进入匣内,致使实验不理想或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