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11,(7):13-13
5月31日上午,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组织中外媒体记者集体采访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并在现场举行新闻发布会。这次活动是中央外宣办在七一前为更好地满足中外媒体采访需求,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和采访的首场活动。  相似文献   

2.
每年的全国“两会”,是新闻界公认的一年一度的“新闻大战”,海内外上百家媒体到会采访,无论是对上会记者还是对新闻单位,都是一次组织策划报道、采写新闻精品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充分发挥国家电台的传播优势,创新“两会”新闻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相似文献   

3.
中国新闻界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全球视野、熟悉中外社会与化、并且具有良好英新闻采访写作与编辑能力的高水平复合型专业人才,一大批国家级新闻机构对高级英语新闻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4.
《对外大传播》2011,(7):9-9
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在七一前举办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专题新闻发布活动和采访活动。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更好地满足中外媒体采访需求,中央外宣办将从近日开始,  相似文献   

5.
"境外涉外媒体吉林行"集中采访活动是吉林省近年来积极打造的对外宣传品牌活动。2012年,围绕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活动,结合境外涉外媒体关注的新闻报道主题,吉林省委外宣办共策划组织了8次"境外涉外媒体集中采访活动",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西班牙等45个国家80家海外媒体的编辑记者对吉林  相似文献   

6.
“易地”与“异地”之不同易地采访是电视新闻采访中的一种特殊形式。“易地采访”是相对于“属地采访”而言的,属地采访是记者在所属电视负责报道区域内进行的采访,是记者的常规性本职工作,而易地采访则是记者超出所属辖区范围,到其他地方进行采访,是一种非常规的采访活动。“易地”在《辞海》中解释为“对调所处的地位”,在此“易”有“变换、交换、互换”的意思。中国现行的电视媒体是按行政区划分设置的,为了打破因行政区域的疆界对电视采访空间的定位,  相似文献   

7.
新闻资料是新闻活动中形成的可供利用的材料,新闻资料工作则是搜集、整理和利用新闻资料来为新闻活动和全社会服务的科学劳动。从这个意义讲,资料工作在新闻报道、宣传出版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很多从事新闻报道、编辑出版的工作人员,善于利用资料,  相似文献   

8.
2007年6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举行系列新闻发布和采访活动,请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李东生介绍全国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商标专用权保护,大力推进“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等方面情况,组织记者采访了北京市工商局“12315”指挥调度中心、广告监测中心、食品安全监控中心和罚没物品展示厅。这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近年来第一次举办的现场系列新闻发布和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对外宣传进入西方主流社会,近年来浙江省确定了请进来、走出去,组织开展高层次、周期性、有影响的重大外宣活动,以大活动促进大外宣的工作思路。为了对外全面展示浙江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2000年我们组织了“聚焦中国浙江——杭州之约”中外记者采访活动,25个国家和地区的63家媒体和国内60多家新闻单位的300多名中外记者应邀参加活动。其中,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现场直播了浙江省省长的演讲;澳大利亚电视台制作的专题节目通过英国BBC广播电视网播出。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各地外宣意识日益加强,利用境内外传媒进行宣传以提高本地知名度和影响力,已成为各地对外宣传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各地组织的此类活动形式多样。但从规模来说,不外乎两种:一是零散的,邀请单个新闻单位记者的采访;一是有一定规模的,组织一定数量新闻单位记者参加的团组采访。其中后一种形式的采访因具有事半功倍之效而为各地纷纷采用,在近年可谓越来越  相似文献   

11.
采访外交官不是一件乐事趣事,甚至谈不上什么挑战。 倒不是我轻敌。从事新闻行当,采访任何人,都应该认真对待。但跟其他行业的人士相比,从事外交职业的往往最不会向记者倾吐衷肠。我把我的采访对象粗分为四大类:普通人、文艺名人、企业家、外交官。普通人很少接触新闻记者,一般都乐意回答问题,除非有特殊原因,很少会说大话或假话。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两会”多年来为国外媒体所关注。2007年,根据新近实施的《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记者在华采访规定》,外国记者在“两会”新闻中心报名后便可直接上会采访,而不必像以前那样要办理烦琐的手续,此举大大便利了国外媒体的采访报道。据不完全统计,来自世界135家新闻机构的560名外国记者采访了今年的“两会”,共发表报道3331篇。  相似文献   

13.
4月14日中午,中国日报社派遣我和摄影部前辈杨世忠老师前往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采访。当天早上7点49分,7.1级的地震让那个美丽的高原小镇不再宁静。 震后灾区的采访,对于记者来说,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新华社对外部工作几十年都是做编辑,2005年5月被派驻新华社澳门特区分社后,我终于得以一圆记者梦——而且,是在那么一个特别的环境下履行记者职责。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我调研、观察、研究、思考和采访写作、摄影,经历了由在后方长期当编辑到做一线采访记者的转变,体会做一名文字和摄影记者的酸甜苦辣。1600多篇各种体裁稿件,200幅新闻图片,展示的不仅是辛劳,更是点滴体会和些许收获。  相似文献   

15.
曾平 《对外大传播》2007,(11):26-28
肩负全党的重托和全国人民的期盼,中团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Z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中共十七大不仅受到国人的瞩目,也受到世界的关注.媒体的介入是衡量世人对重大事件关注程度的“晴雨表”来自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的310家煤体的1135名记者报名参加了十七大的报道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十六大时859人。有人说:十七大不仅是“民生盛宴”、“民主盛宴”,还是“新闻盛宴”。据了解,大会新闻中心仅在17日安排的集体采访和专访就达数十场。新闻中心的采访室不够用,连餐厅都被临时借用了。如此密集的安排,堪称新闻记者的“盛宴”,在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还是第一次.这些上会的记者们日夜奔波,在大会上捕捉了一个又一个的“亮点”.及时有效地把中共十七大的信息传给世界人民.为此.我们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今日中国杂志社、中国网的上会记者约稿,请他们在国际语境下,谈谈上会的经验和体会.以及在这个特殊日子里的难忘经历.我们把选些一一汇集起来,便有了这一组关于上会记者体会的文章.在他们的采访经验中闪现着智慧的火花.希望能给在外宣领域中的工作者带来一些启。  相似文献   

16.
2005年“两会”的闭幕,喧嚣热闹的媒体大战也暂时告一段落。作为一名第二次参加新华社“两会”报道的年轻人,笔不但对这个每年例行的政治活动的新闻报道加深了理解,对于如何将“两会”英报道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引入日常的新闻实践也产生了一些新的感受。草录如下,求教方家。  相似文献   

17.
2008年6月30日,台湾当局"陆委会"通过了恢复新华社与人民日报赴台驻点案,大陆媒体赴台驻点的期限也同时由1个月延长为3个月。新华社与人民日报恢复驻台采访,无疑为两岸新闻交流又打开了一个新的通道。那么两岸新闻交流与合作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前,两岸媒体人又有哪些作为?本文试图对此做一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97年6月19日早9时,离家去机场,与人民画报社曾湘敏、北京周报社皮大维会合,赴香港参加香港政权交接仪式采访。这是我从事新闻工作几十年来所参加的最重要的新闻采访活动之一。这次机会的确百年难遇。对中华民族任何一个记者来说,都具有极大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社会中,媒体不仅为公众提供大量真实的、有现实意义的消息,尤其是在揭露现实生活中阴暗的事实、不良的现象后,引起公众特别是有关部门的重视,从而使问题得到控制和解决.但是,在新闻采访和报道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一些不真实、不客观的报道,会触及到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名誉等人格权.文章对采访报道中如何预防侵权行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内行不爱看,外行看不懂"是经济新闻报道长期面临的尴尬。经济新闻报道因其专业性和复杂性,在浩如烟海的新闻世界里,往往成为关注度低、点击量小的板块。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经济新闻是不重要的新闻。从行业规则调整比如资源税改革、外商投资政策放宽,到央行降息和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这些经济新闻都与各行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