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自周以来,顺应以宗法制社会结构为特点的儒家思想长期处于统治地位。马克思说:"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而"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的发展,土地、天空、河流、海洋、地上、地下,社会、人,精神、文化、道德、教育等大分野,社会经济已经形成了高山与大海,而人的精神却在谷底,皆为生存而生存.教育从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跌落在没有教育精神的学校考试的阴霾中,学生和老师都是考试动物,和教育没有关系.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育精神是人的改造和社会改造,社会是伦理学的,当下的教育精神则以理解为叫嚣,社会是社会学的.政治伦理已成为社会的精神,也是规定教育精神的形而上,教育仍然陷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合一牢笼.这几十年甚至不能积淀出教育观念,教育失去了对知识的忠诚,失去了儿童青少年.社会文明的断裂与塌陷,使教育要还原其精神: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3.
环境友好型社会反映了人、社会、自然相统一的哲学观念。近代以来,由于人类在主客体关系上认识的片面性,人在对待自然时,采取了一种掠夺性的伦理价值观,导致现存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因此,人类需要反思这种片面的主体性认识,构建一种新型的主客体观,促进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空前的巨变,一是中国社会正在经历世界空前规模的城市化;二是中国正在经历空前的工业化和非农产业化;三是中国社会正在经历空前的市场化;四是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人流、物流、资金流规模空前的流动社会;五是中国社会已经逐步进入规模空前的消费社会;六是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一个规模空前的开放的信息社会。  相似文献   

5.
每一个人对中国梦都有着自己的诠释。它可以是《礼记》所云的大同社会,也可以是近代宏伟的民族复兴;可以是国家追求的繁荣富强,也可以是个人期待的幸福生活。那么,一个在异国他乡求学的留学生又拥有怎样的中国梦昵?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史上的社会理想范式经历了复杂的变迁,其中中国共产党所追求的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于近代中国历史变迁影响最大。共产主义社会理想渊源自马克思主义,但其在中国的成形、传播和实践又是建立在中国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性的基础之上。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为之努力奋斗,但是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逐渐摸索的过程。在历经挫折与磨难之后,共产党人逐渐认识到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实现具有鲜明的阶段性,面临的主要任务在于正确认识现阶段的特征,解决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当代形态的问题。当前中国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民族复兴中国梦而奋斗,对于共产主义社会理想含糊其辞、甚至是语焉不详的情况依旧存在,强调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指导性作用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刘秀英 《家长》2012,(7):7-10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给中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的,不仅是辉煌的开幕式、壮观的场馆、运动员创造的好成绩,同时还有志愿者的风采。志愿服务一词,一时间被社会广为了解,志愿者也成为受人尊敬的一个群体。让社会欣慰的是,教育界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作为一种导向,一些大学在招生时,已  相似文献   

8.
道德,常常挂在我们嘴边,但你可知道道德的真正含义?两名素不相识的南京小伙子,同时发现路边有一沓百元大钞,由于担心做好事反遭人误解,两人商议先不捡钱,冒雨守在路边等警察到来;一老太太捡到1700元钱,交还给失主后反被告上法庭。有人说"当信任关机,雷锋将不在服务区,信任危机凸显了某种程度上的道德缺失。""道德滑坡"是一种严重的社会病症,一直以来是人们不断议论的话题。最近几年,这个问题似乎不但没有好转,而且越来越让人担忧,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何看法?如何看待中国当前的道德现状?请大家踊跃发言,亮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人类自用道德调节社会生活以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成为对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要求,也是每个国家和民族培育未成年人的基本目标和任务。新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人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发生了许多有益于社会文明进步的深刻变化,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道德失范”问题,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当前探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认真分析研究中国社会当时的实际情况,在实践过程中逐步摸索出来的一条适合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路子。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加世纪加年代初俄共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是这一理论的前奏,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则是它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整个社会结构在变化,一个"政府(国家)--市场--社会"功能分化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正在呈现,用公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架构(理想类型)剖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已经具备了有利于公民社会发育的环境因素,进而构筑了中国专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12.
市民社会的完善是一个社会成熟的标志,而公民社会的确立是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是人之行动的结果,而非人之设计的结果。现代性不是资本主义文化的本质,它是一种朝向人类理性的敞开状态。我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本质就是在人本原则的基础上推动市民社会的成熟,从而实现社会和谐。中国的中间阶层承担着中国特色的市民社会建设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历代先哲们创造并积累的、丰富系统且与唯物史观的科学观念相通相近的思想资源,已构成“唯物史观的中国文化基因”.在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论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相关思考主要涉及人类起源问题,社会经济生活决定道德面貌的观点,家庭、国家起源和演变问题,义利关系问题等;在唯物史观的社会动力论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出了比较深刻的有关历史变通演进的观点,并在对封建社会阶级矛盾的认识上达到较高的水平;在唯物史观的社会主体论方面,中国古代思想家则主要在两个方面有着深刻的创见:一是民本或重民思想,包括对普通劳动者历史作用的认识,二是关于时势造英雄的观点.作为唯物史观的中国文化基因之客观存在与不断生长,成为近代以来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心理前提,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唯物史观被率先接受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徐昕欣 《上海教育》2011,(14):60-61
一有一则有趣的调查,超过九成的网友认为这是一个缺失信仰的年代,然而有近八成的网友认为自己有信仰。这不是有点矛盾吗?在我们的现实社会中,常出现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公众事件,好像中国人从来没有好好受过道德教育。然而中国一直是强调道德教育的,小学里还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呢。可是,一件件道德沦丧事件的出现,让人不由怀疑,我们的道德教育奏效吗?  相似文献   

15.
刘哲 《华章》2012,(35)
“公民社会”概念,自引入我们国家以来,一直备受争议.本文将从公民社会在我国发展的特点以及其对我国当前所处历史阶段的积极作用的角度,论证公民社会对我国当前及今后的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为公民社会逐步扩大并深入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方法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阶层分化与重组30年:过程、特征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阶层分化与重组经历了剧烈分化、持续快速分化和在分化中开始整合三个阶段.这一过程呈现出工业劳动者数量超过农业劳动者数量、与非公经济相联系的阶层发展迅速、社会全面流动态势、"两栖人"现象消亡与反复并存、阶层间经济差距拉大等特征.随着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随着城市化提速这一因素的强化,阶层分化仍将以较高的速度继续,但阶层整合会更突出一些,中国的社会结构在整体上将逐步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论面子观念──一种中国人典型社会心理现象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面子”是中国人在社会互动中产生的一种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面子”在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表现在对社会和个体两个方面。“面子”的社会意义主要体现在,“面子”是一种中国人进行社会互动的社会交换资源,“面子”行为是一种维持社会关系和谐与稳定的工具性行为。“面子”能起到协调与稳定社会关系的积极作用。“面子”的个体意义主要体现在:一,“面子”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与名望的象征;二,“面子”是个体的尊重和自尊需要的外在反映;三,“面子”是个体追求理想人格与完善的社会自我的主观要求的反映。  相似文献   

18.
农业文明依赖自然,人依靠世代传承的经验决定当下的行为。工业文明则超越自然,人按照理想规划社会,决定当下的行为。现代社会科学本质上是工业文明的产物,注重从经验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掌握规律,以更好地认识社会。中国有着悠久的农业文明传统,经验理性特别发达。这是好事,也是弱点,制约着中国社会和社会科学由经验向理性的跃迁。改革开放以来,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下半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80年代以来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将教育的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社会的信息化也要求人必须不断地学习 ,因而学习化社会的出现也就成为必然。终身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 ,在这个社会里每个人必须终生持续不断地学习 ,学习已成为一种“享受”和“消费” ,更是人的自我实现的必不可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张秀丽 《学子》2013,(7):96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感到无法判断不适当的价值观,无法裁决一种行为的优劣,这是因为我们丧失了中国主流文化的缘故。因此,现代社会,儿童的思品教育,一定要以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为根基,进行养成教育,稳固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家庭和校园,最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