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著名学者南怀谨先生曾说过:"现在天下父母以及所有老师都在做一件事,残害我们的幼苗!"对此我也深有同感。现有的应试教育把我们的孩子害得很苦,而许多学校、老师和家长,都无意识地充当了帮凶。以发  相似文献   

2.
《中学生阅读》2007,(4):56-56
工作中,经常有家长抱怨:“老师,我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任性,凡事都由着自己的小性儿来,真没办法。”然而奇怪的是,家长们所说的任性孩子在幼儿园却往往表现得顺从、听话,对于老师提出的要求,布置的任务都能努力去完成。那么,为什么这些孩子在家中会较为任性呢?[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现在老师动不动就把家长‘请’到学校,孩子肯定调皮,我们也不是不管,可孩子就是不听话,我们真没办法”。  相似文献   

4.
于斐 《早期教育》2007,(12):29-29
在幼儿园里老师最头疼的事就是:孩子在班上因无意识的打闹,使脸上或其他部位受了小伤而难于向家长交代。有时被打孩子的家长还会找到对方的孩子或家长,使矛盾进一步激化。  相似文献   

5.
日前翻检剪贴的旧报,不经意间看到一篇文章,说是台湾教育制度弊端很多,有必要进行一场改革。在台湾,大学毕业,尤其是著名大学毕业,那是很管用的。为了让孩子将来考上一个好大学,许多家长让孩子上小学时就在上正课之余去私人学校补习功课。通常情况下,补习班的附加课从10年级或11年级开始,  相似文献   

6.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应该是孩子长久的“家庭教师”。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谌称幼儿教育之“双壁”,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7.
杨永龙 《家长》2013,(7):26-27
家长:您好,老师!我需要您的帮助。我的脾气不好,常常发脾气,近几年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孩子面前,无法控制,孩子9岁了,男孩儿,只要他做一点儿错事,我就会歇斯底里。我真的好痛苦,同时也好无助。  相似文献   

8.
老师我该怎么办? 2007年3月1日星期四 阴 假期里走亲qi(戚),大人们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我们小孩子。[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曾读过一则笑话:有一位幼儿园老师教小朋友唱《盼郎归》这首歌曲,结果孩子们误以为“狼要来了”,以致于不敢上幼儿园,弄得家长啼笑皆非。也许这个故事有点离奇,但它的确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幼儿唱歌教学中选择歌曲的重要性。关于音乐对人的教育意义自古有之。孔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的主张早已路人皆知。优秀的歌曲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催人奋进;低俗的歌曲会使人精神颓废,意志消沉。当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的德育、美育和智育功能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教学内容的选择也逐渐走向规范化、合理化。幼儿园的孩子…  相似文献   

10.
李敏 《教书育人》2006,(2):55-55
中午刚到学校,刘娇娇的妈妈已经等在办公室门口了。看她一脸的怒色,我想,说不定哪个孩子又惹了她们家的“小公主”了。果然,进屋后不等我坐下,她就拿出一张纸条摆在我的桌子上,“李老师你看。这还像话吗?”  相似文献   

11.
刘瑞芳 《辅导员》2009,(2):48-48
尊敬的刘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家长,现在孩子升入中学了。孩子越大了,我却发现自己越来越困惑,孩子不像以前那样愿意跟我讲学校里的事,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交流,对孩子不了解,似乎隔阂也越来越深,请问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2.
段霄 《教育艺术》2000,(11):7-7
为增强国人的爱国热情,有识之士经常呼吁:爱国主义教育要从小抓起。老师家长早有共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启蒙教师,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可忽视。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两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并取得了一些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3.
带快乐回校     
和一个家长聊天,听她说起孩子小时候的一个老师,在幼教岗位上已经工作多年了,脸上流露出的更多的是疲惫和对工作的厌恶。每天似乎都带着这样的心情工作,对孩子们的调皮经常报以痛斥,以至于自己整天处在极度劳累之中,弄得学生也没有其他班上的那么活泼爱笑了。这位家长对我说,要  相似文献   

14.
反面教育     
一向成绩中等的儿子最近可了不得了,各科考试成绩一路飙升,至少95分.他也没太用功,踢球、打游戏,该玩时玩.我也觉得奇怪,但他成绩毕竟提高了,就连班主任老师见了我也不像往常拉着个脸了,她喜笑颜开地说:"这孩子淘是淘点,最近进步真不小."  相似文献   

15.
《教师》2017,(36)
最好是相对的,是一种极限,可能永远达不到,但它是永远没有止境的追求,因为它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因而,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一生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作者分别从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四个角度阐述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相似文献   

16.
韩雪 《家长》2011,(8):45-46
家长:老师,您好!我有个问题想向您请教。我的孙子今年十四岁了,是个好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以前,我没有为他操过太多的心,最近我发现他  相似文献   

17.
俞雪芽 《家长》2009,(4):26-28
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往往怨天尤人,缺乏冷静的分析——哪些是已经发生的、无法改变的,哪些是还没有最终结果的、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的。不要把困难放大。不要只盯着别人,改变首先要从自己做起。只要你肯去做,一切都会有转机。家长:(电话中只有哭泣声,等了半天对方才止住哭声。)老师,我女儿说什么也不去上学了。咨询师:您清楚她为什么不去上学吗?家长:说不清楚,但是她就是不想去学校,也不想上课,说上课没有意思,我和她父亲已经劝了她两天了也没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毅 《师道》2006,(11):29-29
在孩子眼里,老师和家长最大的特点就是爱唠叨,芝麻大一点小事,大人们会喋喋不休地数落半天。一次两次还能起点儿作用,念叨多了,孩子的“免疫力”也会增强,左耳朵进右耳朵出,你说你的我干我的,永远“不来电”。上中学时,班里换了一位班主任,三十岁上下,气质高雅,言语不多,被同学  相似文献   

19.
高加佑 《贵州教育》2011,(24):14-15
和朋友聊天中谈到了孩子的教育问题,他说:孩子今年11岁,可是不得了,什么都要以他为中心,因为家里有他的一大帮后盾,反正他做啥都有人帮,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作业做不了有奶奶,做错了事有爷爷,没钱用了有婆婆……一家人好像就是为他一个人服务的,在学校根本就不把老师放在眼里,上课不听,作业不做。  相似文献   

20.
家长因自己的孩子是学校中出类拔萃、具有各种特长的优秀学生而感到骄傲,这是人们能够理解的。但是,勿庸置疑,不少这样的家长是在利用自己的“家长特权”来强迫孩子成为各种优秀学生的,是家长个人通过孩子的奋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缺撼,这种做法是我们的教育规律所不允许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