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管理总是希望能充分发挥人、财、物的最大效能,用各种措施及手段激发、调动教师参与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是学校管理最为基本的任务之一。但是过于重视奖励存在不省弊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评选先进要科学桂波在一些学校,教师评选先进工作不但起不到激励作用,反而产生了负面影响。奖励的单一性,减弱了评选先进的激励作用需要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多种层次。有些学校评选之所以缺乏吸引力,其中重要一点是只注重精神奖励,不重视物质奖励,没有把评选...  相似文献   

3.
张淑玲 《天津教育》2006,(12):41-42
一、对“师本管理”的依据及内涵的解读“师本管理”是“以人为本”这个充满人性关怀概念的微缩,是“以人为本”在教育管理、学校管理、教师管理中的具体表现。“以人为本”是以人为核心,关照人的生存与发展,尊重人的权利与人格,既有“为了谁”的理论意义,又有“依靠谁”的实践价值。从这个意义上来解释“师本管理”。教师是教育教学过程的核心。教师的成长与进步、发展与提高是学校管理的首要问题。师强则校强,师名则校名“,重教”的关键是“尊师”。鉴于上述论述,“师本管理”的内涵可有以下三层意义。一是要把教师当作“人”的管理。人不仅需要物质的待遇,更需要精神的待遇,精神的待遇体现了人性的意义。因此,学校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建章立制的基础性的科学化管理,而更应该追求教师对精神待遇满意度的人性化管理,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重视教师的精神价值,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促进教师的精神发展。二是把教师作为学校办学根本的管理。学校办学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要使学生健康成长,首先就要让教师健康成长;学校要使学生全面发展,首先要让教师全面发展;学校要开发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就必须首先开发教师的智慧和创造力。师兴校荣,师名生高...  相似文献   

4.
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是乡村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在参与乡村社会的公共事务中超越个人私利追求公共利益的精神样态和行为方式,是乡村教师公共性的体现。当前我国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式微,具体表现为过度专业化导致公共理性阙如、国家公职人员身份及相对落后的乡村生活环境导致公共关怀淡化、“陌生人”的身份认同及乡村事务对乡村教师的依赖性降低导致公共参与不足。重构乡村教师的公共精神需要淡化专业意识,强化公共理性;需要通过建构本土化的乡村教师教育体系及增加乡村社会的吸引力激发乡村教师的公共关怀;同时还需要乡村社区、学校、教师共同努力,拓展乡村教师的公共参与空间。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改革的重要遵循,教师评价改革需要满足人的基本物质需求、教师评价改革需要促进人的劳动能力提升、教师评价改革需要推动人的社会关系进步。促进教师全面发展是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改革重要且必要的价值取向,良法善治的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必然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构建促进教师全面发展的教师评价体系,在评价标准上,将学校事业发展与个人全面发展相结合;在评价方法上,将分类定量评价与分层定性评价相结合;在评价理念上,将人文关怀精神与多元专业思维相结合;在评价单元上,将个体业绩评价与团队业绩评价相结合;在结果运用上,将落实奖励惩罚与加强沟通反馈相结合,推动教师评价从“指挥棒”向“推进器”转换,助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和教师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行为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的动力源泉是其心理需要,即人对某种事物或精神的渴望和追求。在长期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学校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师的管理,要提高教师管理的绩效,就必须研究教师的心理需要,实施心理管理。  相似文献   

7.
面对挑战:学校道德教育的调整与革新   总被引:60,自引:0,他引:60  
转型时期的学校道德教育面临挑战。需要调整与革新。坚守学校道德教育使命的三个命题为: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完整的人;德育需要打好品德基础;学校教育要为实现人的道德潜能提供支持性环境和条件。学校道德教育应当关注、尊重和鼓励学习者作为主体的道德生活实践;重视培育和发展人的情感;重视双向沟通、对话、论理和代际交往。革新学校道德教育要抓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的机遇;激发教师成为有道德教育意识和能力的人;创造育人为本的学校制度和文化精神氛围。  相似文献   

8.
小学教育中奖励的不当运用致使奖励的负面效应日益凸显。表现为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厌学情绪与日俱增;学生习惯于服从教师,自主意识薄弱;师生过度依赖奖励,影响正常学习生活。为降低奖励的负面效应,需要淡化奖励的功利色彩,因人而异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营造民主的班级氛围;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采取多样化的奖励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化治校是通过对文化的经营整合来管理学校,发展人。学校文化管理是以人为本,以价值观塑造为核心的文化管理。高职院校教师团队文化管理是在高职教师团队中坚持以人为本,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满足团队成员物质需要、精神价值需要的文化管理发展。本文试图通过调查研究,查找西部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团队文化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剖析深层次原因,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苹果园中学作为一所区级重点高中学校,几年来坚持科学化管理,创建了学校岗位三级评价管理模式。学校率先实行了岗位评聘,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管理,使三级评价管理与酬金管理有机结合。学校岗位三级评价标准的实施,形成了教师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驱自动的良好激励机制。苹果园中学在办学上始终坚持“三个面向”的现代教育观;坚持以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论为依据,创新学校管理模式,从管与被管的方式向伙伴合作的方式转轨;从重视本地向重视全球关系转轨;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轨;创办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现代化的学校教育和…  相似文献   

11.
每到逢年过节,作为学校领导总要为老师们发放一些物质奖励,但许多学校往往忽视了教师的精神需求。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单靠物质上的奖励,很难满足这一群体的需求。奖“金”容易,奖“情”难。现在学校管理都提倡“以人为本”,把对教师的精神奖励做到实处,才能体现一所学校的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天津滨海新区19所学校的955名教师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5%的教师感觉幸福;性别、资历、班主任等因素幸福感没有显著差异;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学段、学科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教师幸福的原因排序为:工作中有乐趣、学生拥戴、人际关系和谐、热爱教师工作、薪酬有保障、有成就感、对学校的管理制度满意、个人发展机会多,不幸福的原因排序为:学生难教难管理、工作繁琐机械、工资收入低、对管理与制度不满意、个人发展机会有限、没有成就感、人际关系不和谐、不热爱教师工作。提升教师幸福感的策略排序为:关心和帮助教师,对待教师公平公正,建立合理的考评制度,给予教师物质奖励,改善办公条件,重视教师培训,实行民主管理,给予教师精神奖励。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学校管理和教师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徐大为 《教师教育研究》2001,13(5):74-76,73
学校管理改革应以教师管理改革为要,教师管理改革又应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转化为学校管理行为,应从教师"聘任"、"评价"和"奖励"激励着手.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实践探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学校管理改革应以教师管理改革为要,教师管理改革又应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理念转化为学校管理行为,应从教师“聘任”、“评价”和“奖励”激励着手。  相似文献   

15.
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校发展,关键要靠教师,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必须牢固树立尊重教师、激励教师发展成长的人本思想。关注教师的精神需要和发展需要,使教师真切地感到做人的尊严和从教的价值。使学校成为教师愉快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相似文献   

16.
积极性表现为对工作的主动精神,它的心理源泉是需要.所以,学校领导者必须了解、分析教师的各种需要,才能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正确的动机诱导.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的需要反映了社会对教育工作的要求.带有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同于社会其他工作人员(主要是针对一般体力劳动占主导地位者而言),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激发人的积极性,满足其需要的奖励形式可概括为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两大类.一般地说,这两种奖励形式是普遍奏效的,绝大多数学校领导者也都不同程度地运用这两种奖励形式,但其效果差别很大.因而,研究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形式是十分必要的.这里做一点讨论,就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每个人精神生命成长的需要。然而今天,国民阅读率却正在日益下降。作为未来国民的学生,作为肩负起培养未来国民重任的教师,学校应该灵活开设阅读课,淡化阅读的功利性,促使师生在快乐阅读中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下,除了传授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对学生个性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在素质教育改革持续深化的背景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加强对学校管理中道德问题的重视程度,学校管理工作除了要坚持高效性和强制性原则,更重要的是突出道德性。应根据学校管理体制不完善、过于重视智育、过于功利化的缺失原因,实施树立教育服务理念、建立民主管理平台、强化管理准则道德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阅读是每个人精神生命成长的需要。然而今天,国民阅读率却正在日益下降。作为未来国民的学生,作为肩负起培养未来国民重任的教师,学校应该灵活开设阅读课,淡化阅读的功利性,促使师生在快乐阅读中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20.
教师精神需求,是因教师的主观欲望需要而产生的,为维持自我精神世界存在和发展方面的要求,它表现为教师从事精神生产活动和追求精神享受,是被激发和被调动的教师潜能的诱因。因此,在教育管理中关注和重视教师精神需求,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对教师精神需求的把握和引导。教师的精神需求主要体现在对人格平等、沟通、知识获取等方面的需求。可以说,关注教师精神需求,既是教师的主观愿望,同时也是学校管理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开展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