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有人称我们的时代已进入“娱乐化”时代,也有的人说这是一个“泛娱乐化”时代。有文化含量高的娱乐,也有低俗的娱乐;有深刻的娱乐,也有浅薄的娱乐。不管怎么说,在当下,娱乐看起来是无孔不入,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现象。敢为天下先的电视人似乎也嗅到了观众对娱乐的需求,《快乐大本营》、  相似文献   

2.
王微 《新闻世界》2013,(10):254-255
娱乐经济时代,大众对娱乐消费的需求日益攀升,娱乐成为营销的重要载体。本文试从探讨娱乐的内涵与外延、娱乐与人的关系、娱乐与营销的关系,从理论视角解读娱乐营销。  相似文献   

3.
刘娟 《声屏世界》2011,(1):19-20
经历了以明星为主体的游戏类、娱乐资讯和娱乐访谈节目后,丰富多彩的综艺类节目成为后娱乐理念最直接的体现者,例如选秀类、情感类、以平民为主体的益智类、婚恋交友类和户外挑战类节目等都是时代的新宠:电视剧的偶像化、伦理化和苦情化受到各年龄层观众的热烈追捧;  相似文献   

4.
在一个媒体娱乐化的时代,试图以非娱乐性的姿态,观察、记录和思考娱乐现象,并不是一件易事。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重读尼尔·波茨曼的《娱乐至死》,有很多新的启示.以印刷术为基础的"阐释时代",到当下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娱乐化时代",泛娱乐化成为当代社会化标签.互联网技术下的信息大爆炸时代,娱乐思维存在于所有的公共话语和言论中,社会的文化内容也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反思,当今社会是不是出现了"过娱"或者"娱乐至死"的现象?《娱乐至死》的预设和对当代的启示,值得我们重读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正娱乐”正在娱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夕间,"传递正能量"从2012年开始遍布所有卫视的娱乐节目,时间恰在去年广电部严厉的"限娱令"之后。"中国好声音"的出现及其引发的强烈社会反响,仿佛是在给"正娱乐"提供良好的注释。然而,娱乐升级,泛娱乐时代下的"正娱乐",究竟是更"正面"?还是更"娱乐"?  相似文献   

7.
贺庆玲  刘斌 《新闻世界》2010,(6):136-137
娱乐是媒介的一项重要社会功能。注意力经济时代,娱乐的作用越来越显要。同时,媒介泛娱乐化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本文分析了媒介娱乐的正负功能,探讨如何正确运用媒介的娱乐功能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环境下,现代广告的传播模式与生存形态将发生巨大变革。在大众娱乐时代,数字技术和网络传播为广告的娱乐化生存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本文在分析新媒体时代广告娱乐化生存形态的原因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广告娱乐化生存形态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传播产业是影响力经济,而娱乐是当今传媒产生影响力的必要条件之一。美国学者迈克尔·J·沃尔夫所撰写的《娱乐经济》一书认为娱乐因素成为产品与服务竞争的重要关键,当其他产业不断采取仿效娱乐业的策略时,就进入了娱乐经济时代。广告作为经济的晴雨表,时尚的风向标,无疑敏感地捕捉到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变硬性推销为软性吸引,强调以乐趣导向消费,  相似文献   

10.
进入新千年以来,关于媒体逐渐投入到娱乐浪潮之中的讨论就一直持续着,不论在学界还是业界,许多人都对媒体信息娱乐化这种趋势持批判态度.然而这些批判之声似乎对媒体并没有显现出多少作用,近年来我们的媒体是越来越娱乐化,越来越依靠娱乐生存,我们发现在不断的批判声中我们却已经被有些泛滥的娱乐信息包围.我们真的进入了娱乐时代?我们的媒体娱乐会无止境吗?  相似文献   

11.
陈阳  吴晨 《新闻世界》2014,(5):253-255
新媒介带我们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在这里娱乐思维覆盖了一切公共话题和言论,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新闻也常以娱乐化形式呈现,人们在信息海洋中追逐娱乐快感。新媒介的娱乐化倾向是否必然是负面的,该如何看待这种社会趋势,重读波兹曼的名著《娱乐至死》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在大众文化时代,消费主义涌动,娱乐开始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麻痹着人们的神经,使人们加入娱乐的狂欢之中。在《娱乐至死》中,波兹曼对于大众文化进行了抨击。他认为,电视使人们抛弃了理性思考,只是一味追求娱乐化。目前在我国的传媒环境中,电视业的娱乐化现象十分严重。本文通过研究我国娱乐节目的现状,分析娱乐至死的原因,指出娱乐并不会至死,并对我国目前的传媒发展进行了警示。  相似文献   

13.
香港刑侦剧是深受观众喜爱的以查案破案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随着娱乐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香港刑侦剧宣传的必要手段,针对热播电视剧的网络舆情诞生,并带有明显的娱乐化特点,网络舆情代表着观众的兴趣点,因此,香港刑侦剧的片头画面也呈现出明显的娱乐化趋势:娱乐明星成为时代偶像,地位凸显;片头信息碎片化,主角介绍多视窗、全方位,配角也有了介绍镜头。  相似文献   

14.
娱乐:电视时代的奴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乔治·奥威尔《一九八四》和亚瑟·科斯勒《正午的黑暗》,深深地被集权和专制主义统治下的丧失自由的可怕情景所震撼。现在的美国自由、民主已经深入民心,但可怕的是这样的时代仍然有丧失自由的危险,甚至还让人们浑然不觉。美国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这样的警告——娱乐成了电视时代的奴役。  相似文献   

15.
韩永青  成毅涛 《新闻界》2008,(2):137-138
从印刷时代对喜剧元素的开发,电视时代对戏剧性情节的发掘,到网络时代的互动娱乐狂欢,广告创意范式娱乐化趋向愈益凸显,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心理、大众文化和社会形态等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正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出,后现代社会的文化是一个娱乐化的时代……文化的严谨正让位于快速,思想性和深刻性正让位于娱乐和快感。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媒体要想追求较高的经济效益,新闻娱乐化通常被一些媒体用来当作一种竞争方式。将原本生硬的新闻内容用轻松的语言表达出来,侧重于满足人们快节奏文化生活的消遣心理,将娱乐新闻在报道中的比重人为加大,将新闻写法向娱乐化方向发展,这种娱乐化的新闻迎合了人们  相似文献   

17.
刘洋 《声屏世界》2017,(4):45-47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节目创作呈现出丰富、多元的样态,其中综艺节目是受众喜爱的节目形式之一.然而,平民化时代的来临,把人们带入到全民狂欢的时代.很多城市广播电台不断增设娱乐节目,挑选能制造笑声的主持人,制作以"娱乐"为主菜的文艺大餐,在吸引了不少受众持续关注、乐在其中的同时,也存在娱乐至死、片面娱乐的现象.我们不禁要反思到底需要怎样的广播电视节目,又该如何娱乐.  相似文献   

18.
《娱乐至死》是一本通俗而又极富哲理的书,是尼尔.波兹曼于1985年完成的。尼尔.波兹曼的《娱乐至死》描述了一个娱乐化的时代,阐述了美国传媒业的发展,从报刊、广播电视到书籍,传媒业已经开始走到文化沦丧的地步。《娱乐至死》就是波兹曼对当今时代电视文化一针见血的批判和无可辩驳的分析。本文分析尼尔.波兹曼对电视娱乐化的批判和反思及其对娱乐批判的绝对性进行批判,最后分析对大众文化的哲学批判。  相似文献   

19.
从知识经济时代休闲、娱乐生活的变化入手,对图书馆的休闲、娱乐职能进行了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20.
王润 《传媒》2010,(10):72-73
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文化蓝皮书<2007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发布了一个颇为令人注目的结论--"数字化传媒手段的普及正在启动数字内容的应用,‘新娱乐时代'已经来临".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时代,不仅是飞速变化的时代、信息爆炸的时代,同时也是一个全民娱乐的时代."泛娱乐化"正在以来势凶猛、无孔不入的姿态,全方位地"侵蚀"着我们的生活,甚至几乎吞没了一个曾经被人们重视和尊敬的字眼--"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