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著名学人王国维先生曾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人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话说的虽然是文学创作,但对法律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启迪。作为炎黄子孙,生于斯,长于斯,要研究自己的传统法律文化,入乎其内应当不会太难。可是要让我们完全超脱出来,摆脱各种感情上的瓜葛,俯视高瞻,那就不是件易事了。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人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话虽是针对文艺创作而言,却指出了诗歌鉴赏的不二法门。简单地说,"人乎其内"就是要"钻进去"——借助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的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当中,以获得真切地感受、体验和领悟。苏联符号学家洛特曼曾经指出:诗的特性就在于它激活了词语的全部潜能,迫使它携带远多于其在日常生活语言中所携带的丰富含义。正因为这样,诗歌强调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往往通过隐喻、象征、通感、夸张的手法,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人感到不容易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诗国,诗歌创作的历史源远流长,诗歌欣赏也由来已久。吴季札观乐,即结合赏诗,孔子、孟子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可以“知人论世”等,也与欣赏有关。魏晋以来,人们欣赏诗往往别有神会。梁代钟蝾的《诗品》、刘勰的《文心雕龙》从文论的角度,探讨过诗歌欣赏问题。赏鉴诗歌已成为中国人民的优良传统。但要正确、深入地欣赏诗歌,却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4.
海子 《中学文科》2006,(2):16-16
何谓“出乎其外,入乎其内”?笔者认为:做事既要纵观全局,整体分析,又要深入内部剖析,挖掘本质;做人既要顾及大局,全面把握,又要真诚相待,用心付出;涉世既要抵御外界诱惑,不随波逐流,又要深入社会追求理想。这是人生的一种大境界。不信?还是看看几位名人的精彩人生吧!“水击三千  相似文献   

5.
《新作文》2006,(1)
何谓“出乎其外,人乎其内”?笔者认为:做事既要纵观全局,整体分析,又要深入内部剖析, 挖掘本质;做人既要顾及大局,全面把握,又要真诚相待,用心付出;涉世既要抵御外界诱惑,不随波逐流,又要能深入社会,追求理想。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不信?还是看看几位名人的精彩人生  相似文献   

6.
教学活动既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活动。也是教师表达自己的教学能力、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的活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是教师在角色意义上、实践意义上的重要技巧。教师个体对待教学过程中“事件”和“风波”的处理的态度和方法,往往折射出教师个体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7.
现实中有太多的人把人生当作游戏。我从来不反对游戏 ,只是反对把游戏变成嬉戏。任何游戏都有游戏的玩法 ,说得严肃一点就是有一套“规则系统” ,这对谁也不能例外。松、柏、竹三人恰如其名 ,在遵守游戏规则这一点上皆属真君子 ,尽管竞相将菊引为红颜知己 ,但一旦进入游戏状态———哪怕是黄口小儿才玩的“剪子包袱锤”———则个个谨守诺言 ,照规则办事 ,既无作奸犯科之举 ,亦无撒泼骗赖之状。此乃“入乎其内”也。看来菊对三人的爱也是“爱有所值”———“因为松的憨厚、柏的刚直、竹的沉稳都给她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以至于“难以…  相似文献   

8.
张艳华 《学周刊C版》2010,(9):129-129
教材为学习提供了一个蓝本,它具有权威性和典范性,为教与学指明了方向。在数学课堂教学规定的时间内,合理运用教材获取真正理解的知识,要用智慧创新教材,从教教材到用教材,再到用教材教,这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观念转变的标志之一。教师要注重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技术含量和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9.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谈诗歌创作与生活时曾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用这段话来理解物理教学,如果仅仅是做到了“入乎其内”,那么还是囹圄在课本之中,虽然也可以制造“生气”,但其表达的力度还是差了一截。“入乎其内”后又能“出乎其外”,才有“高致”,这里体现了创造性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机智和创新,特别在细节处理上,“出乎其外”的过程因其表达的匠心独具而更具实效。所以,“出乎其外”,应该是老师们在课堂细节处理上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案例描述:(认识平行是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上册内容)片段:认识同一平面(课件出示三幅画面:第一幅画面:跑道。第二幅画面:足球门。第三幅画面:肋木)师:同学们,老师在我们学校新建成的塑胶操场上拍摄了几幅照片,你们想看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的核心,对诗歌进行教学最主要的就是引导学生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但要注意的是情感教学,入情还须出情,教师必须站在更高的层次引导学生.同时,还要做到立足学生,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2.
左敦凤 《学语文》2010,(3):13-14
【设计思想】 《张衡传》是节选自《后汉书》的一篇人物评传,涉及文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叙议结合的写法使人物形象丰满、可感。语言的精炼也很值得玩味。了解和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以后阅读古代人物传记、学习刻划人物都是很好的积淀,于是笔者决定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方面来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指导学生自主预习小说,首先要入乎其内,钻进小说的世界,让学生带着热情,主动阅读,把握梗概,理清三个问题:一是小说写了一个什么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二是故事是如何联系叙述的?理清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三是作者的情感倾向是什么?就是文章的主旨。其次要出乎其外,指导学生学会个性化评价,学会追问—思考—回答。  相似文献   

14.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语文教学,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5.
梁启超曾对阅读鉴赏过程中的情感共鸣作了具体的论述:“一日熏。熏也者,如入雪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其所染。……二日浸。熏以空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广狭;浸以时间言,故其力之大小,存其界之长短。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三日刺。刺也者,刺激之义也。熏、浸之力利用渐,刺之力利用顿。熏、浸之力,在使感觉者不觉;刺之力,在使感受者骤觉。刺也者,能人于一刹那顷,忽起异感而不能自制者也。……四日提。前三者之力,自外而灌之使入,提之力,自内而脱之使出。”  相似文献   

16.
诗歌鉴赏是高考复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师生都很重视这一内容的复习。许多教师立足复习用书。借助网络资料。将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资料都拿来讲了。学生也练了。但在实际高考中.诗歌鉴赏题还是所有试题中得分难度最大的题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近、现代著名学者、诗人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思考"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简短扼要的八个字,对于今天我们全面认识教师角色的定位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在飞速发展的新世纪,在历经八年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学中能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吗?  相似文献   

18.
柳泽泉 《当代学生》2012,(Z2):36-37
刚读完这一组高中生写的考场作文,我不由地想起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们的学生,能在这几"入"几"出"之间,努力锻炼  相似文献   

19.
诗歌是一种“摆脱散文的现实情况.凭主体的独立想象.去创造一种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诗性世界”(黑格尔《美学》)。然而,我们现实中的诗歌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和应试教育的压力.大多致力于在阅读阐释的过程中探求作者的原意.用一种单一固定的答案去解读意蕴丰厚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句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联想到我们的语文教学,概莫能外。所谓"入乎其内",就是教师认知、进入教材,对教材进行反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