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子兵法>被称为"东方兵学鼻祖"、"兵学圣典",其中朴素而又深厚的辩证唯物思想,具有学术与现实的双重意义.<孙子兵法>强调"知"是实施正确指挥、掌握作战主动权的根本前提和首要条件,体现了孙子朴素的唯物现;孙武不是单纯从战争行动论述战争,而是从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的根本利益去观察战争,从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诸因素去分析战争,充分体现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战争是一个双边互动、彼消此长的过程,孙武在<孙子兵法>中,论述了战争中50余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方面,看到了战争中双方互相依存、互相对立、互相转化的规律;因地制宜、因敌制胜、因情任势……<孙子兵法>中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非常符合唯物辩证法中的发展现.  相似文献   

2.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方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方式是指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孙武在把握战争规律、运筹战争艺术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思维模式或框架。它主要表现为客观性、整体性、矛盾性、超前性、权变性等五个方面,它们代表着我国先秦辩证思维发展的正确方向,对建构现代科学思维方式具有启迪价值。当然,《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方式同中国古代哲学思维一样,整体上具有直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等特征,属于前科学的、朴素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西方典型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与&lt;孙子兵法&gt;中体现出来的东方管理思想相联系起来,在分析了管理学教学中贯通&lt;孙子兵法&gt;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从理论框架,到具体概念等各个层次上介绍了如何在教学中贯通&lt;孙子兵法&gt;的思想精髓和管理理念.  相似文献   

4.
师,甲文取其半,象形字;金文合成今师字的字形,会意字.师字在甲文、金文时代都作军队、战争讲,也是军官、职官名并延及师长等义.<易·师>卦讲战争事,<周易>另外还有<同人>、<离>、<晋>、<革>四卦等讲军事.它们反映了商、周时期部族、方国之间的斗争,折射出那一历史时代人们对于战争这种社会现象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刚柔相济的光彩性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民歌中有很多把女性作为歌咏对象的,<诗经·氓>、汉乐府<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不朽之作,反映中国古代妇女的生活、思想和情感.她们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集中地表现了中国女性的道德标准和审美理想,同时也融进了创作者的愿望、理想和追求.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杰作<西游记>,成功地塑造了与魔鬼打交道的人--唐僧,这是<西游记>中一个真正的人的形象.在唐僧的身上凝聚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特征.他具有执着追求理想的精神,高尚的人格.尽管他的理想是脱离现实的,他的理想与现实生活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本文将通过对唐僧形象的分析,说明吴承恩表现中国古代文人特性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7.
都德的<柏林之围>和茨威格的<看不见的收藏>两篇小说采用相似的手法即用"谎言"的办法,各自编织了一捧爱的花环,展示了处于战争中的人们的心态,但又由于时代与个性等因素的不同,又有各自不同的表现与追求.  相似文献   

8.
如何达到不战则已,战则必胜的目的,是<易·师>与孙武著<孙子兵法>所要揭示的问题所在.<易·师>与孙武的军事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易·师>确立了中国传统军事思想的基本框架,孙武则为这个框架增添了丰富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尚书>是儒家经典之一,<尚书>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总集,不但表现了复杂的思想内容,在写作上也有较高的技巧,在散文的发展史上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从叙事学角度来看,<西游记>与<堂吉诃德>有很强的可比性.二者均采用"以幻为真"的叙事范型,均以游历为主线来连缀多个故事.二者的差异是<堂吉诃德>运用了多角度转换的叙述方式;<西游记>则带有说书人口叙性特征,叙述方式局限于全知式.二者的差异与中西诗学的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