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我的女儿从小就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记得她刚上小学一年级,学到第二单元《比较》的时候,每天晚上放学回来,都要把家里的东西拿出来比较一番。看到女儿这样好学,我心里十分高兴。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她在比较两个物体轻重时经常弄不清楚,总是来问我。有一次,女儿一手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在教学中应加强实践活动,通过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和语言描述再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联系,最终转化成为学生的认知结构。长方体的认识是学生的认识水平由平面向立体的发展,是认识上的一次习跃。为了落实“使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这一教学目标,我设计“实物→特征→图形→特征”的课堂结构进行教学,以实践活动力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概括等能力,加深学生对长方体特征的理解和掌握,发展空…  相似文献   

3.
刘燕舞 《湖南教育》2002,(19):49-50
教学内容:江苏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一册第24、第25页。教学目标:学生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形状,初步了解不同形状物体的特征,并能根据其特征判断各种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能力,以及空间概念。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各种形状的积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不规则形状等),每人一套不同形状的实物图片。教学设想:课程标准强调数学教学活动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形体及其图形。 2.感知平面与曲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相似文献   

5.
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是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初步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几何图形的开始。在没有学习这些知识之前,学生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关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经验。本课从学生熟悉的实物出发,通过学生自己的活动,增加对这几种几何体的感性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概念,为进一步学习几何图形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7.
我对语文的最初认识是缘于儿时的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8.
聂敏 《湖北教育》2005,(4):29-30
《认识物体》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一、结构单元 现行小学中高年级《自然》教材中以“怎样认识物体”为标题的课文有五篇,其副标题分别是“水”、“空气”、“土壤”、“金属”、“岩石”。它们被分散编排在一、二、四、五等四册之中。我认为,它们在认识的层次上构成了一个大的结构单元。 二、教学重点 “怎样认识物体”的结构单元有着共同的教学重点。这重点就是教学生学会“怎样认识”物体。换句话说,这个大结构单元的教学是自然学科“认识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8单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术袋,你们想知道这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吗? (生想) 师:现在就请几位同学为大家揭开谜底。 (请4名同学上讲台) 师:请你们在袋里随便摸出一个物体,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说对的话,同学们就为他鼓掌。 (4位同学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这4种形状的物体,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它们的立体图。)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认识物体”的数学课。 (板书:认识物体)  相似文献   

12.
现实生活中的物体是丰富多彩的,认识物体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认识图形特征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感知和认识物体,发展空间观念。南京市小营小学的戴守能老师和淮安市外国语实验小学的陈红老师设计的《认识三角形》的教学,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13.
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缺点,但自己往往不易认识到。事实上,优生往往会因自己成绩好,常受到夸奖,而使自己忽略自己的不足;差生又因每次成绩差,受批评,而使自己悲观,产生自卑,忽视自己身上的优点、长处。为了让每个学生有认识自己的机会,树立自信心,确立新目标,我们在班里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尝试: 1.集体的学习评比:以往总是以个人为单位看谁进步快,学习习惯好,学生是独个的放在竞争中。这次评比一改常规,组长就是领头人,以组为单位,评比学习好坏不光看成绩还包括作业整洁,按时交,上学不迟到,上课专心,不开小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我国的中小学校日益推广,但就目前来看,国内外中小学校的探究活动多数局限于自然科学方面。我认为,如果将这一学习方式运用到德育工作中,能有效地改变德育工作“高耗低效”的弊端。  相似文献   

15.
“认识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至33页的内容,其教学目标是: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具体概念的意义;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本  相似文献   

16.
一、分一分 师:(神秘地)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猜猜是什么?生:可能是洋娃娃.生:一定是玩具.师:谁来揭开它?  相似文献   

17.
讲授小学自然第五册“怎样认识物体——岩石”这一课,我们认为要弄清几个问题:①为什么要研究岩石?③怎样认识岩石?③几种常见的岩石。为什么要研究岩石?课文中没有涉及,这就需要教师补充讲述,并要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怎样认识岩石?要从岩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去认识它。物理性质即颜色、光泽、结构、硬度;化学性质即观察岩石与化学试剂的反应现象和结果,例  相似文献   

18.
为了能让学生全员、全程地参与教学过程,我努力将数学知识与相关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们认识到,数学从生活中来,而且还能应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9.
教材分析 <认识物体>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物体>中的内容.旨在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一、设疑激情1 说学具。(1)师导 :同学们 ,瞧谁来了?(出示课件 :带音乐的机器人)(2)师说 :对!机器人叮当想和我们共同学习 ,还给每个组的小朋友带来了一篮礼物 ,想知道有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 ,你认识什么 ,就给组里的小朋友说什么 ,每个人都说说。(学生以组为单位说出礼物名称)(3)汇报 :哪个勇敢的小朋友能大声说说你们的礼物?其他小朋友仔细听 ,看看你们有不同的吗?(组内小朋友轮流说学具)2 提要求。这么多学具中 ,你们能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吗?四个小朋友共同试试看。评析 :进入新知的学习 ,设计新 ,处理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