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卫报》(The Guardian)是英国第二大全国性日报。本文从批评话语分析的角度分析《卫报》网络版的涉华报道,着重互文性和隐喻,旨在提供一个分析国际新闻话语的新视角。一、新闻传播与话语分析话语承担了两种沟通功能:一种是描述外在的事物,另一种是表达说话者的主观态度。  相似文献   

2.
关于涉华报道的研究早已突破了文本形式传统视角,文本内容即主旨的分析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纽约时报》涉华报道为语料,从名物化视角对其分布特征及作用进行分析,结合报道事件的中国背景探讨语篇中意识形态倾向性。研究发现:通过频繁使用名物化现象,起到了人际关系隐形化,时间标准神秘化,焦点信息改变化和语用效果预设化的交际效果,进而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形象的塑造起到了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以<朝日新闻>为代表,一股竞相报道中国现状的潮流方兴未艾.本文以<朝日新闻(网络英文版)>2008年涉华报道为关注点,研究日本平面媒体笔下内涵复杂的中国,并在此基础上探求树立我国良好形象的途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纽约时报》主要是通过增加来自"美国/第三国政府"或"美国/第三国专家学者"的消息源数量展现报道的倾向性,这种倾向性体现得较为明显,来自中国方面的消息源数量明显地被"削弱"。《纽约时报》在对中国政治问题进行呈现时,总摆出一副"旁观者清"的姿态,抓住每一次机会对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指点、评判或者警醒。本文研究对象为《纽约时报》涉华政治类报道,试图从一个新的切入角度对这个并不新的课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目的在于归纳出《纽约时报》报道中国政治问题时所呈现出的倾向性、具体新闻框架以及所持态度。  相似文献   

5.
纪晓君 《视听》2018,(11):164-165
菲律宾《世界日报》作为菲律宾发行量最大的华文报纸,是菲律宾华人华侨的喉舌,是联系着中菲两国的桥梁。本文以菲律宾华文日报《世界日报》本岛版2018年4月到6月的涉华报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结合定量、定性分析法,研究在此期间菲律宾《世界日报》的涉华报道倾向和对中国形象的建构。  相似文献   

6.
陈俊  王蕾 《编辑之友》2011,(8):126-128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国内外媒体关注的焦点。尽管中国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但是由于西方媒体,尤其是美国媒体在国际传媒的核心强势地位,其对中国的环境报道成为世界人民了解中国的重要渠道,影响着读者  相似文献   

7.
仇烨 《今传媒》2012,(2):42-44
本文选取《纽约时报》为研究对象,分析2008年全年其头版涉及中国的报道,通过对报道数量、地点分布、内容类别等的定量分析,探讨美国主流媒体在报道中国时采取了怎样的立场。  相似文献   

8.
高博  武文颖 《新闻世界》2008,(12):112-114
本文分析了《星期日泰晤士报》在北京奥运会期间所有涉华报道,总结了其版面分布、主要内容、倾向性和报道手段等特点,从中透视在北京奥运会的影响下国际社会关于中国的舆论变化以及中国国家形象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是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 ,在美国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该周刊 2 0 0 0年的 3 5篇涉华报道 ,并与以往的涉华报道和该杂志对其他国家如日本和俄罗斯的报道进行比较 ,试图找到该杂志以及美国主流媒体在涉华报道上的议题设置、报道用词与技巧 ,及其最近的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美国媒体及其涉华报道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联合早报》是新加坡的主要华文报纸,它由1923年创刊的《南洋商报》和1929年创刊的《星洲日报》合并而成,目前日均发行量为20万份,在新加坡拥有近75万读者.《联合早报》在1995年开始上网,而后其网络浏览量也迅猛增长,日均浏览量达到900万次左右,影响范围和规模居东南亚媒体之首.本文选取《联合早报》纸质版在2017年中国两会期间涉华报道的相关新闻,按照其报道立场分为正面报道、中立报道和负面报道,并对这些报道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主题为共建面向未来的亚太伙伴关系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周各项活动在北京于2014年11月5日到11日顺利开展,本文对北京APEC期间日本《每日新闻》日文原版朝刊的涉华报道进行分析,试图以日本原版报纸为镜,映射出一个APEC背景下日本主流媒体视角下的中国形象,以便透视出重大事件背景下日媒涉华报道的倾向性,力求能为处理中日关系和对日传播中国形象提供一些参照。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4,(22):28-32
在新闻的筛选过程中,消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话语倾向。本文以《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为例,从消息来源的注解、匿名消息源和引语的使用三个维度分析了121篇与中国有关的报道。通过分析,发现记者通过对消息来源的别有用心的注解,多次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匿名消息源,更多地选用间接引语的叙事方式等手段使读者对消息源的可信度产生质疑,违背了新闻事实的客观性、真实性,控制了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1979年6月15日至18日,美苏首脑在维也纳举行了最高级会议(以下简称会议),签署了第二阶段限制战略武器条约(以下简称新条约)。美苏之间这场旷日持久,前后拖了六年多的核谈判总算告一段落。从宣传报道看,苏联领导集团对这次会议,特别是对签署新条约极为关注。苏联宣传机器发表了大量消息、通讯、评论  相似文献   

14.
孙佳 《青年记者》2016,(5):101-102
哈萨克国际通讯社(以下简称“哈通社”)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官方通讯社,其总部设在阿斯塔纳市并在阿拉木图设有分社,其中哈通社北京分社于1993年建立,目前主要用哈语、俄语、英语、中文发布新闻信息,同时为国外哈萨克族同胞用阿拉伯文字传播哈语新闻.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主席访问哈萨克斯坦并发表重要演讲《弘扬人民友谊共创美好未来》,提出了中哈共同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伟大构想,得到了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全力的支持和认可.随着中哈两国经济亲密度不断增加,两国的政治、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越来越受到两国人们的高度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哈通社于2014年3月14日开设中文网站,并设有时事新闻、政治、经济、社会等专栏,图文并茂,信息量大.  相似文献   

15.
值此世纪之交 ,人们谈论起《真理报》 ,不免会产生沧海桑田的感叹。这份历时近一个世纪的报纸 ,无疑是20世纪世界上发行量最大和最具影响的出版物之一。它的兴盛和衰落鲜明地显示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鞍形发展的经历。如今 ,这份报纸已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它是否依旧存在。我们回顾《真理报》的坎坷历程 ,希望能为研究工作者提供一些有关的资料。  相似文献   

16.
5月下旬,正在日本访问的我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突然中断访问行程,取消原定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会面,提前同国。吴仪提前结束访日行程足一个相当严重的外交事件,中国政府甘冒自身外交形象在国际社会可能受损的危险,断然取消会见,象征了中日之间长期以来的矛盾和隔阂已经发展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长期以来“阴雨连绵”的中日关系降到了建交以来的最低谷。中日两国民众之间互相不满和厌恶的情绪加剧,民间感情也陷入了低谷。  相似文献   

17.
《真理报》(Правда)1917-1991年为苏联共产党(党的名称多次变化,1953年以后为"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十月革命之后,在苏俄和前苏联时期不论对内还是对外传播方面,始终是苏联共产党的重要喉舌,在苏联的政治生活中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该报全盛时期,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派驻记者,  相似文献   

18.
姜玮 《军事记者》2008,(11):12-13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强的今天,国际新闻传播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对一国认识和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和判断依据。而对外军事宣传,则是在国际社会塑造军队良好形象、增强军事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之一。  相似文献   

19.
周宁 《新闻记者》2007,(11):58-60
海外主流媒体涉华报道模式①一直是新闻学者们关注的课题之一,它既折射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又为中国政府的对外关系决策提供参照与依据。本文选取美国东部、西部和中部较有影响力的四家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和《芝加哥论坛报》为样本,以今年1月1日至5月31日为抽  相似文献   

20.
李波 《东南传播》2010,(6):81-83
中印作为亚洲陆地邻国,都是世界瞩目的新兴经济体,对彼此的政治生态所带来的经济、军事、外交影响都非常关注。本文希望通过对印度主流媒体《印度时报》从2008年到2010年"两会"期间涉华报道的实证分析,从报道主题、态度倾向、消息来源、报道内容四个方面分析其涉华报道关注重点,管窥我国对周边邻国传播现状。研究发现,《印度时报》涉华报道以平衡报道和负面报道居多,我国对周边邻国传播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