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论传媒监督与司法独立的冲突及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正强  沙永梅 《新闻界》2004,37(5):13-15
在现代法治国家中,传媒监督和司法独立是构筑社会公正体系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部分。在时下中国,随着民主法治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传媒监督和司法独立两者之间的冲突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民主与法治体系中,由于司法与传媒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评价的制度性结构,如何在传媒监督和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法治社会之确立离不开媒体,一支政治素养高、法律意识强、严于律己、业务精湛、熟悉现代传媒技术的传媒队伍,必将成为法治社会建设的积极促进者。新媒体时代传媒人必须提升法律意识,培养法治思维,才能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本文分析了新媒体编辑记者应如何坚持政治方向、加强法律知识储备,以及在采编工作中如何遵守法律准则,旨在引起传媒工作者对新闻职业行为的思考,认识到法律在日常工作中的规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独立审判是世界各法治国家奉行的宪法原则和诉讼原则 ,从法律上说 ,审判机关审判案件不受传媒的影响或干涉 ,传媒无权干预诉讼活动。现代社会是一个传媒愈来愈活跃的时代 ,同时也是一个司法对各种社会关系的调整愈来愈强有力的时代。为了保证独立审判 ,同时又保证传媒能对司法实行有效的舆论监督 ,在法律对传媒报道诉讼活动没有作具体规定之前 ,当务之急是确定有关传媒报道诉讼活动的一些基本原则 ,避免传媒报道对公正审判产生负面影响。一、维护法律尊严原则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法院则是依据法律审理案件的审判机关 ,是现代法治国家最公…  相似文献   

4.
新闻观察     
《青年记者》2012,(1):34
传媒所报道的事实,以及报道角度和方式,都应体现法治意识,而不该传播非法治的观念。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陈力丹和该院本科生史一棋在《传媒人要树立牢固的法治意识》中,对媒体的一则报道做了具体的剖析。  相似文献   

5.
自2010年以来,中国传媒大学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组织师生搜集和积累我国传媒法治建设各种资料和事例,撰写并发布中国传媒法治发展年度报告,提供社会研究参考。2011年全年,共搜集到传媒法典型事例607个,本报告在概述这一年度出台的传媒法指导政  相似文献   

6.
新闻舆论监督主体的权利 在现代法治社会,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舆论监督主体享有的权利,是法律支持并保护的公民和法人(包括新闻传媒)实施舆论监督的合法性与正当性。  相似文献   

7.
传媒与司法,由于价值追求的差别,二者之间出现矛盾是正常的。目前,传媒报道司法的不规范与"非法治"屡屡出现,司法不公也时有发生。从长远来看,平衡传媒与司法关系的核心是法治化;而法治意识,是法治化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8.
周丹 《新闻战线》2022,(14):53-56
作为全国唯一法治传媒集团,浙江浙法传媒集团深学笃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以法治为融合发展的核心,主动融入法治中国、平安中国建设大局,创新“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面对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始终坚持以法治思维、法治方法,做优质的内容;面对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问卷,坚持早走一步,想深一步,建网络强军;面对“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新挑战,坚持读懂用户、发展需求,深度参与社会治理,浙江浙法传媒集团因此找到了法治媒体讲好法治故事、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2020年全年,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法治研究中心共搜集到传媒法相关事例923个,本报告在概述本年度出台的有关传媒指导方针和基本法律规定之后,对新闻出版和广播影视监管、互联网治理、信息公开、著作权保护及人格权保护这五个领域作出述评。文中未注明年份的表述时间均为2020年。一、有关传媒的指导方针和法律规定本年度传媒法治建设获得重大进展,《民法典》及新修订的《著作权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在传媒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由中华全国法制新闻协会主办、法制日报社和华东政法大学协办、华东政法大学人文学院和上海法治报承办的2008年全国法制新闻研讨会,于6月28~29日在华东政法大学召开.来自国内法制新闻研究界、法制传媒业界和各省、市、自治区的司法宣传官员共70余人,参加了大会.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法治精神·舆论监督·和谐社会"的主题,发表了43篇论文,共同探讨了新时期法治与传媒关系、法制新闻与舆论监督、法制宣传与构建和谐社会、法制传媒对法制宣传工作的引领和指导作用等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大众传媒每日每时以无形的方式影响着公众,我们经常提到的舆论导向,不是通过传媒高喊宣传口号,而是通过每一篇文字报道、每一张新闻图片和每一瞬间的影像,对公众产生广泛的影响.传媒所报道的事实,以及报道角度和方式,都应体现法治意识,而不该传播非法治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传媒监督司法应遵循的几个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哲平 《新闻界》2005,(3):67-68
传媒与司法是现代社会的两大公器,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从最基本的层面看,司法过程所蕴含或展示的内容以及司法过程本身所显示的刺激性,对于传媒来说具有永恒的吸引力;司法实践所衍生的事实与问题从来都是传媒关注的焦点。而传媒的广泛影响以及传媒所体现的公众意识,亦是司法机构无法漠视的。不仅如此,在现代国家民主与法制体系中,传媒与司法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评价的制度性结构与普遍实践;传媒与司法相互关系的恰当构造是现代国家社会统治内部谐调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3.
建议由国务院法制办牵头,中宣部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参与编制《中华人民共和国传媒法规汇编》正式版本。1为传媒业职岗培训、新闻院校专业教学及传媒法治建设的普法宣传提供权威的系统化的规范文本,以利于我国传媒法制综合意识和整体观念的建构。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与作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曹雨真 《新闻界》2006,(3):28-30
随着现代传媒的空前发展和舆论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大众传媒的舆论力量日益成为重要的执政资源,特别是在中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今天,如何更有效的运用传媒的舆论力量无疑成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作为现代社会的一支重要舆论工具,现代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吴飞  程怡 《新闻记者》2006,(4):42-45
2006年3月11日-12日,由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的“公开与公正-司法与传媒关系研讨会”在杭州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司法理论界、新闻传播理论界的著名专家学者,以及沪杭两地传媒业界人士共50余人,共聚一堂,探讨了在新的媒介形势下,如何“构建传媒与司法的和谐关系”,并针对有关法治新闻报道的实务操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6.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分合之道,万事如此,传媒亦然。由报纸而广播、而电视,是分;到了网络时代,印刷与电子传媒又出现合流趋势;由字而摄影是分,倡导“图并茂,两翼齐飞”的本意就在强调摄影,到了网络时代,图同样出现某种合流迹象。网络作为现代传媒的集大成,作为20世纪的传媒终结,正给新世纪的世界传媒带来革命性变革,带来传播理念与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也对传媒人提出全新要求,这就是:时代呼唤现代传媒人!  相似文献   

17.
当今的时代发展迅速,艺术家在现代传媒的影响和作用下,层出不穷,但能够闪耀的时间却很短暂,这就不能不让我们沉下心来,重新认识和分析现代传媒与艺术的关系。透过这层薄薄的关系,才能看清什么是真正的艺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传媒美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现代传媒的发展为传媒美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现实基础,而审美融八日常生活成为传媒美学的发展动因,现代传媒在追求信息传播效果最大化的过程中,克分体现了审美化的要求,由此提出了现代传媒的审美问题,催生了现代传媒美学.  相似文献   

19.
2022年,面对传媒业内外部环境发生的深刻变化,我国传媒法治建设不断提质增效。国家通过顶层设计及制度建设,推进全媒体传播和文化数字化建设工作,强化对传媒发展秩序的监管,在网络内容、算法治理、个人信息、版权保护特别是未成年人保护等重点问题领域发力,引导传媒生态向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公安、检察、司法审判的工作领域,历来是传媒重要的新闻源,因为这些领域发生的事件多数具有突发性和冲突性;而新闻价值要素中,冲突性、异常性等,亦是记者选择事实的主要衡量标准。因此,现在电视台的各个频道纷纷开办不同名称的法治节目,多得经常让观众搞不清楚这个法治节目与那个法治节目分别属于哪个频道;专门的法治类报刊也很多,例如北京就又出了一份与晚报捆绑在一起卖的法治晚报。传媒与公检法的关系如此密切,媒体在新闻报道中要认识清楚公检法领域工作的特性,探索法治报道中的一些规律,使我们的报道真正为建立公正、公平的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