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幼儿阶段秩序感的形成是幼儿个人成长、适应环境不可缺少的生存能力之一,是健全人格、良好社会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36岁幼儿已开始形成自我意识,其秩序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这就要求在把握该年龄阶段幼儿秩序感特点的同时从幼儿发展规律、成长环境、生活规范等方面进行良好秩序感的教育建构。  相似文献   

2.
数感及其教育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感是人们在数概念扩展中而产生的对数学的一种敏感与一般理解。建立数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我构建,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3.
教育价值秩序的核心是人们的教育价值逻辑.教育系统、社会和个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常常是不一致的.目前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究其根源,主要在于教育系统发挥主导作用的教育价值秩序不具有先进性.为此,教育系统应该通过教育价值竞争,努力让建立在科学理性和人类理想基础上的教育价值秩序发挥主导作用,只有这样,许多问题才能够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4.
法律秩序是法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文章主要探讨了法律秩序的概念、结构、基本特征及其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法律秩序的建构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5.
赵伟  张志欣 《中国德育》2005,(12):35-36
自信是人类生括中最为基本的内在品质之一。自信心的强弱.将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与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自信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研究并培养他们的自信心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教育实践智慧根植于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基于善的教育价值追求。其建构离不开教师的道德品性、自觉的实践理性和不竭的学习顿悟。在此基础上,教育实践智慧的价值在于促进教师的自我发展,改变教师的生存方式和实践行为,使得教育生活更能呈现智慧的光泽。  相似文献   

7.
精神生活质量提升过程是人的生活方式进一步文明化、情趣化、高尚化的过程。它既要求人们在发挥主体性的前提下重视心灵秩序的建构,同时又引导人们通过社会实践建构生活秩序与营造生态秩序。因此,它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秩序建构价值,体现为现代人自觉规范自身行为、培育和滋养高尚的道德情感,在追求身心和谐发展中提高精神生活的愉悦感、幸福感、满意度,在和谐宁静的心灵秩序生成中建构持久和谐的社会生活秩序、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秩序。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未成年人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也是教育他们的第一责任人,更是他们健康成长一辈子的终身教师和亲人.  相似文献   

9.
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及其教育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自我效能感是以若干心理过程为中介实现其作用的 ,个体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与改变 ,是因人而异的。教师可以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 ,保持学生心理健康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0.
就词源辨析而言,“原创”有其区别于“创新”的“哲学性品位”,“原创”的研究体现出了根源性、本原性、始基性和主体性等知识属性和学术品质。原创性教育理论是建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中国教育学的时代呼唤,发展过程中应遵循当代中国学术的基本格局,以超功利主义和“社会性公证”的学术态度温良以待。当代中国教育学“论域”形态的繁荣遮掩不住“百家”形态的“贫弱”,立于世界教育学之林的不仅是整体的中国教育学,更需要如赫尔巴特教育理论、杜威教育理论那样一家一派的完整且独特的教育理论体系,而思想流派的独特性不仅在于细枝末节,还凸显在对“原点”的回答与建构上,围绕原点建构的“路径规划”实施也就成了教育理论流派的筑基工程。  相似文献   

11.
宝宝两岁多了,上托班,他最近开始喜欢将家里的东西归位,比如一块肥皂被放在脸盆架上而没有放在肥皂盒里,或者一把椅子被拖到其他地方,他会马上放回原处。听老师说这是宝宝产生了秩序感的表现,请问这对孩子有什么意义,我们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妇女教育问题一直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就全国的情形而言,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社区妇女一直都面临着众多挑战与亟须解决的难题。许多省市都在开展着富有区域特色的社区教育,以期为社区妇女的生存状况的改善和社会地位的提高提供全方位的基础性的保障,其中,非政府组织也为其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保障作用。通过参加职业技能、生活技能等培训,社区妇女可以有效提高生活的自信和做事的效能。社区妇女教育在家庭和谐与社会进步方面的确具有非常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建构和谐社会中学校公德教育及其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王月  薛小娟 《班主任》2005,(10):12-14
构建和谐社会不仅是我国战略机遇期执政党建设的主旋律,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策略和实现途径存在着不同的价值取向.我们认为,加强公德教育对建立一个民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坚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具有现实和深远的意义.从"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看,"和谐社会"既是结构合理的社会,也是资源兼容共生的社会;既是运筹得当的社会,更是行为规范的社会.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分化,我国长期以来以农村和家庭为主体的社会形态正向以公共生活为中心的社会形态转变.在这种情况下,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更需要通过公德规范来调节.因为社会公德在实现人与其生态环境间的动态平衡,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4.
无论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放射与回旋,都表现了一种秩序性,秩序是装饰之美的尺度。秩序是装饰之美的内在尺度。秩序代表着和谐,代表着变化以及变化后的统一,它始终与稳定和永恒性相联系。  相似文献   

15.
无论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放射与回旋,都表现了一种秩序性,秩序是装饰之美的尺度。秩序是装饰之美的内在尺度。秩序代表着和谐,代表着变化以及变化后的统一,它始终与稳定和永恒性相联系。  相似文献   

16.
"教育何为"是关涉教育的影响、作用或价值的基本原理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应最终影响到整个教育工作的成败得失.以往的教育功能观未能妥当回答教育的价值问题,而且把受过教育的人在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不恰当地解释为教育的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致使教育成为现实社会众多问题的替罪羊.人的构成不是教育的全功.教育何为?教育于人具有一种构成性价值.一方面,教育作为形成人这个目的的构成部分,构成人的生活、文化、人性、个性,就是人的别名;另一方面,教育价值是一种不断建构生成的价值,伴随着人类社会向前永续发展.古代儒家因学论教、教学相长的教学论,近代赫尔巴特的"统觉说",现代杜威教育哲学之"经验"改造,当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走向审美化的教育过程观,共同昭示:教育是在个体积极进行内部省思、与他人及社会对话、互助基础上的认知(真)、评价(善)、审美(美)不断趋向丰富完美的价值建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7.
儿童具有外在秩序和内在秩序两重秩序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对孩子的有些行为疑惑不解,而且也无从知晓原因在哪?但是,这样的行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使我们有着很强的挫败感,假如我们没有真正了解产生这些行为的原因的话,我们采取的措施可能是收效甚微甚至会使得事情变得越来越糟。但是,只要我们了解到这一时期的孩子具有一种和成人不同的秩序感时,我们就会很轻松地处理这些事情。  相似文献   

18.
自我价值感的功能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自我价值感是自我意识的核心成分,而自我意识又是把所有的心理万分整合起的核心机能,对自我价值感的理论探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从意义系统的建构角度为自我价值感进行了心理学的理论定位;第二部分探讨了自我价值感主要的心理功能;第三部分指出培养自我价值感的主要教育措施。自我价值感作为人格的精神支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9.
秩序与价值——寻求高校管理制度建构的合法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市场化取向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启动,社会各方面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旧的高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变化了的"境域"。本文试图采用"秩序与价值"一体的思考方法,对高校管理进行形上思考,以"秩序与价值"对其模式从价值与制度组织层面重构,以塑造高校管理制度文明,从而获得大学生这一管理客体的认同,强化管理主体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20.
自倡导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人格、严禁体罚以来,人们谈"罚"色变。惩罚教育不等于体罚,其在教育中有自己的作用。惩罚教育的实质是为唤起学生的羞愧感以防止纪律丧失权威,重塑规范的神圣性,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羞愧感在惩罚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理解羞愧感与惩罚教育的关系,如何运用羞愧感以实施惩罚教育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