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秦儒墨义利之辩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利观是中华民族及其文化传统中重大的理论问题。先秦时期儒墨两家的“义利之辩”影响了整个中国哲学发展历程。儒墨义利之辩集中在三个方面:从对“义”的理解上看,先秦儒家的义更多的指的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总合,而墨子则把义与利等同起来;从对“利”的理解上看,先秦儒家将“利”更多的理解为个人物质利益的实现,而墨子的利不仅指个人利益也指社会利益、全民利益,他更注重社会利益;从义利关系上来看,是义利分离还是义利统一,是重义轻利还是义利并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义利关系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生活中更加凸显出来,通过对先秦儒墨义利观的分析和比较,吸收其中有价值的观点,有利于建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相似文献   

2.
义与利的关系问题,在中国伦理学史上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在,它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生活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道德课题。在这里,我们把义利关系界定为:义,即应当、正当、合乎道义,也包括公利;利,即利益、功效,仅指私利。因此,义与利的关系,实际...  相似文献   

3.
义利关系是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义利是对立的,无法统一,但在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规范的经济行为为义利统一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时期,我国由于多种经济关系并存,使道德关系错综复杂,呈现多化、多极化。社会道德生活中,有无私奉献者、有助人为乐者、有损人利己者、有化公为私者、有坑蒙拐骗者。有同志式、互助合作的关系,有剥削与雇佣关系、有等价交换关系、有自食其力关系。凡此种种,使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理道德建设,更应批判继承儒家伦理道德文化,使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文化深处的伦理道德观念,不断得到净化、升华。 儒家“义利之辨”、“理欲之辨”中体现着的义利思想,涉及物质利益与道义原则、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诸方面的关系。儒家伦理十分重视公共利益,主张以公利为本,先公利后私利。讲公利光荣,争私利耻辱。注重内有与实践的修养之道。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生活中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主义义利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历 《天中学刊》1999,14(6):36-38
义利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基本关系,也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义和利的相互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人一直是在道德与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意义上推崇重义轻利的价值原则的。改革开放以来,重义轻利为义利并重所取代,但人们在理解这一原则的时候依然恪守"义利关系即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的传统范式。这种理解范式的学理性缺陷在于把道德与利益尤其是与个人利益对立了起来,始终为忽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提供道德上的依据。实际上,义利关系不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而是道德与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关系;社会道德的使命就在于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同时,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7.
王船山继承德家伦理思想,把儒家道德视为人生最高价值,要求人们为国家民族的利益,无私忘我,积极奉献,为国家民族立大志,建大功。这种道德价值观,集中地反映在他的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两方面。义利关系与理欲关系,是人生哲学中的重大问题,其实质是道德与利益究竟何者更为重要。儒家认为道德对调节社会生活,使之保持良好的秩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道德教化,使人们的行为自觉地接受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约束。这样就可以解决个人与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儒家把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一切社会政治活动伦…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人一直是在道德与利益尤其是物质利益的意义上推崇重义轻利的价值原则的。改革开放以来,重义轻利为义利并重所取代,但人们在理解这一原则的时候依然恪守“义利关系即道德与利益的关系“的传统范式。这种理解范式的学理性缺陷在于把道德与利益尤其是与个人利益对立了起来,始终为忽视个人利益的正当性提供道德上的依据。实际上,义利关系不是道德与利益的关系,而是道德与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关系;社会道德的使命就在于维护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同时,调整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9.
经济利益与道德伦理的关系是经济伦理的核心,古代社会如此,现代市场经济下也是同样.要建立一个完善、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伦理建设的关系.而“义利”观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先秦诸子的“义利”内涵,对当今的经济发展仍有资可鉴.  相似文献   

10.
义利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基本关系 ,也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人们面临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树立和坚持社会主义义利观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义和利的相互关系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哲学史上,义利问题一直是儒学的首要议题。关于一代儒学大师孔子的义利观,多数人认为孔子重义轻利,义利对立。笔认为,孔子承认人们对利的欲望和追求的正当性,他强调义利的统一,但由于社会环境所限而“罕言利”。孔子义利观对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建设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正确把握市场经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在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中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价值取向问题实际上是历史上的“义利之辩”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一种延续,社会主义义利观科学地体现了义与利的辩证统一,因而成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全社会应当共同坚持和遵循的正确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改革开放和逐步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正确对待义利关系问题,这对于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确保两个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把握社会主义义利观的客观前提 我们谈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观,首先应当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二十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它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利益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义利并重是马克思主义的义利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奉行义利并重原则具有社会现实意义.实现义利并重的道德原则必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前提和基础,以劳动为获取社会财富的唯一手段和途径,在全社会树立劳动最光荣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5.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学中的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每个时代的人们必须对此做出符合于其时代要求的解答。本文在分析了法治与德治各自的逻辑和特征之后,结合时代特征,提出了处理和认识这一关系问题的思路:法治原则和德治原则的相对独立和客观是处理这一关系的前提,在现代社会,必须确立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必须确立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 ,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与此同时 ,人们的道德生活也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现象。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的集体主义道德该如何发挥其在市场经济中的价值导向功能 ?理论和实践同时需要我们作出正确的回答。一、以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审视各种利益关系市场经济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竞争性原则、求利性原则和公正性原则等。市场经济离不开竞争 ,竞争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益 ,而利益的获得离不开道德准则为其创造良好有序的社会环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着个人与个人、个人与…  相似文献   

17.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问题是政治学中的一个古老而常新的问题 ,每个时代的人们必须对此做出符合于其时代要求的解答。本文在分析了法治和德治各自的逻辑和特征之后 ,结合时代特征 ,提出了处理和认识这一关系问题的思路 :法治原则和德治原则的相对独立和客观是处理这一关系的前提 ,在现代社会 ,必须确立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 ,必须确立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公正和权利的道德主要解决人们如何依据共同生活的原则、规则、权利、义务来相互作用与和平相处.它通常依靠禁止性规范来控制个人欲望,调节人际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然而,作为一个社会群体,人们在共同生活中除了考虑公正之外,还需要给弱者以关爱.  相似文献   

19.
义利关系在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话题。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以后,义利关系问题才得以解决——共产党人提出“人民利益”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找到了义利相通的社会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结合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中国现在的时代特征相,创造性地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义利观——邓小平同志的义利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义利”之说,源于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化等方面内容的变迁,人们不断赋予“义”、“利”以新的时代的内涵。但义利关系始终是道德体系中的基本问题。因之道德所调节的^与人之间,个^与集体、社会之间,总是离不开利益关系,人们所奋斗的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并且,从人类道德发展的历史来看,如何看待和处理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是各种社会道德体系在原则上相区别的最显的标志之一,所以,人们常把义与利并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