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据韩国文化体育观光部消息,2014年7月29日开始,《有关盘活文化艺术后援的法律》正式施行。这部2014年1月28日对外公布的法案,被认为将对韩国文化艺术界吸引社会资金提供法律和制度上的支持;因而,法案实施的后续效果备受期待。  相似文献   

2.
根据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的汇总,由韩国国会教育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的统计资料显示,韩国的普通高中学生多选择日语和汉语作为第二外语,其中,学习日语的学生超过高中学生总数的60%。统计数据表明,从2006年到2010年的5年间,韩国的1561所普通高中学校中,选择日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生最多,占学生总数的62.5%。  相似文献   

3.
韩国婚姻注重门当户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斌 《世界文化》2005,(10):46-46
韩国汉城市立大学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当今韩国社会的婚姻观念依然倾向保守,特别是进入婚龄的韩国青年男女,在选择配偶时,大都要求对方在社会、经济、化背景等方面与自己门当户对.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 ,学术界一直认为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 ,借用汉字来记录宗教经典、传说故事、歌谣、抄录家谱、刻碑文、书写信件、契约、经济账目等。如《瑶族语言简志》就认为 :“瑶族没有反映自己语言的文字 ,一向使用汉字。”这一观点常被采用。但我们认为瑶族有自己的文字 ,即他们抄录民族典籍时所用的文字。为区别于 2 0世纪 80年代以瑶族勉语为基础用拉丁字母所创造的拼音文字 ,我们姑且称这种受汉文影响而产生的瑶文为“古瑶文”。古瑶文来源于汉字 ,初识之下 ,它们与汉字之间似乎无太大的差别 ,故而人们常认为瑶族自古以来所用文字为汉字 ,但…  相似文献   

5.
刘孔伏  周喻 《寻根》2006,(6):128-128
河北涿外毗邻北京。涿州历史悠久,汉代时为涿郡,三国曹魏时改为范阳郡。在涿州城东拒马河畔的卢家场村,有一处建筑群,红墙蓝瓦,绿树掩映,肃穆幽雅。大门上黄底墨字“范阳卢氏宗祠”匾额鲜明夺目,这里就是世界卢氏家族祭祖之地。  相似文献   

6.
韩国是一个具有传奇般的民族奋斗史和社会人特色的国家,历尽侵淫而不灭,战后从日本铁蹄下解脱又经内战浩劫,60年代初为世界上最贫困的地区之一,而今一跃成为名的“亚洲四小龙”之一,1994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9000美元,被誉为7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时代奇迹”,亚洲“四小龙”之一。本研究儒家伦理与韩国德育,就是要揭示那种使韩国产生“奇迹”、成“龙”乃至今日也能动员全民抗击“金融风波”的内在力量,揭示作为民族化和民族精神生命机制的学校德育是如何发挥作用场和发生体的功能,塑造着如此博大精深、顽强不屈而又优美隽永的大韩民族的伟大精神力量的。  相似文献   

7.
上古时代,尤其是奴隶社会时期,人类社会笼罩在野蛮和残暴的阴霾之中。统治阶级为了镇压反抗、维护统治,对被统治阶级(特别是奴隶和俘虏)施行了种种残酷的刑罚。这些酷刑的名称,一般都有相应的文字记载。其中有些名称还保留在古代汉语的词汇中,今人通过观察字形或查检词义等方式,很容易加强认识和了解,如刖(砍足)、劓(割鼻)、刵(割耳)、宫(阉割)、枭(砍头)、烹(煮死)、磔(分裂肢体)、腰斩(拦腰斩断)、凌迟(零割碎剐),等等。  相似文献   

8.
刘畅 《世界文化》2011,(7):46-47
在韩国生活,少不了要与地名打交道,出门观光更是如此。俗语云,人生地不熟,可见“人生”主要源于“地不熟”,亦可见“地”之重要。好在历史上韩国文化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许多地名都以汉字命名,发音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9.
王宇信 《寻根》2013,(6):14-18
2011年4月21日,《环球时报》第3版上发表特约记者辛司可写的题为《韩知名学者称韩国人祖先发明汉字》的新闻报道,吸引了不少读者的眼球,并引起很多读者的兴趣,兹将该报道的一些话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10.
汉字具有表音、表意、记号等性质,但其根本属性则在于表象性质,从汉字之造字法亦可求证,尽管从今天的汉字形态中已经很难理解其形象特征。由汉字书写所形成的中国书法艺术是造型艺术,具有造型美、点画美、节奏美、章法美、风格美等诸多特征,但归根结底则可概括为形式美特征。形式美也是当代美学的重要范畴,从这个角度去考察汉字书法文化和当代书法艺术创作展览,也就不难解释当代书坛万象和把握书法未来的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11.
汉字云游     
詹克明 《寻根》2006,(6):95-101
阳台荫蔽处,放平躺椅。仰望蓝天白云,思絮亦如云絮,自在悬浮,舒张通透,每根脑神经元的突触联结都处于松弛状态。  相似文献   

12.
邸永君 《寻根》2007,(5):62-69
京剧,又称"京戏"、"平剧"(因北京曾更名为北平),甚至有称其为"国剧"者。其融歌、舞、诗、乐等艺术形式于一体,场面宏大,扮相考究,声韵正雅,格调雍容,姿态优美,品位高洁,服饰华丽,大气磅礴,全面展现出中国传统戏曲抒情、写意、象征、诗化的艺术表现力,与中医中药、国画并称中国三大国粹,颇值得一书。  相似文献   

13.
漫话葫芦器     
金鉴 《寻根》2011,(1):43-49
葫芦又称瓠、匏、壶,是一年生的缠绕草本植物。它外形美观,是人们喜爱的器物。葫芦又与福、禄谐音,因此得到人们的喜爱。葫芦不仅嫩时可食,老后可用,而且可以作为装饰物,供人欣赏、把玩。当然,最重要的是作为器物能为人们所用,  相似文献   

14.
评剧漫谈     
王春斌  胡振华 《寻根》2007,(3):136-141
评剧是我国戏曲百花园中一朵靓丽的奇葩,是由流行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县、滦南县、迁安、玉田、三河及宝坻(今属天津)一带农村的曲艺莲花落发展而成。从冀东民间演唱“莲花落”衍变发展为“评剧”(俗称“唐山落子”、“蹦蹦戏”),经过了“莲花落”、“拆出戏”、“平腔梆子戏”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5.
陶文瑜 《寻根》2005,(3):134-139
茶和茶馆是两回事,就好比饭和饭店也是两回事一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茶是很日常生活的。但茶馆的色彩就比较丰富了,也可以说茶是包括在茶馆一起的,茶是净重,茶馆是毛重。  相似文献   

16.
漫谈鼓吹     
洪卫中 《寻根》2007,(6):56-57
鼓吹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军乐,在其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先后出现了几个种类。首先是作为短箫铙歌的鼓吹,其起源于先秦,主要是用在与军事相关的活动方面。东汉蔡邕在《礼乐志》上叙述汉代的音乐种类时就说,短箫铙歌是军乐,相传是在黄帝的时候一个叫岐伯的人造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赏月话中秋     
倪宝诚 《寻根》2010,(5):60-66
<正>崇拜月神的由来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清澈如水。中国人每到这一天的夜晚,都要全家团聚赏月,品尝月饼、秋果,共享天伦之乐,所以,中秋节在中国民俗节日中又称"团圆节"。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十六两天的夜晚,月亮分外光明、圆满。民谚更有"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为此,不知有多少诗人为之动情而诗兴大发。如唐代诗人李白脍炙  相似文献   

18.
北京人民大会堂有一幅落地屏风铁画<迎客松>,产地是安徽芜湖.1964年,我国文学大师郭沫若在视察安徽省芜湖市工艺美术厂时为该厂生产的芜湖铁画题词:"以铁的资料创造优美的图画,以铁的意志创造伟大的中华."1980年秋,我国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路经芜湖参观铁画后,挥毫题词:"精神万古,气节千古."2006年5月20日,芜湖铁画锻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9.
曲彦斌 《寻根》2005,(5):134-141
中国现存两座古代故宫,一座在首部北京,一座在辽宁沈阳。2004年7月1日,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式通过将沈阳故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20.
王西德 《寻根》2008,(3):28-32
近代以来,掌故学盛极一时。只是因为用通俗眼光来看,治掌故学的专家中,多为旧式学人,于是学界多以别样眼光看待,甚且摒之于现代学术之外。实际上,这些人中不乏我们眼中的新式学人。从另一方面来讲,他们治学的格局气象决非简单的新旧一语所能概括,其治学范围之广阔与方法之精微,更非传统旧学所能涵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