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龙潭     
在红塔区研和镇大梨园的山脚下,有一个黑龙潭。它犹如一块巨大的绿宝石,镶嵌在这片肥沃的红土地上,在潭子的中部有六股大泉,那水眼子足有碗口粗,泉水咕嘟嘟地直向上冒,一个个白色小泡缓缓上升,望之极似一串串明珠,这源源不断的泉水,顺着小河流经各村塞。极大的方便了村民的生产和生活。当地的村民每年都要在黑龙潭旁边搞祭祀活动。据说,关于黑龙潭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相似文献   

2.
龙潭观瀑     
山无水不活,少了水的山总是让人觉得少了那么一点儿灵气;水是山的血脉、山的精神。 泰山石灵水也秀。溪谷把泰山分成了6个扇状的景区,于是便有了“幽、旷、奥、秀、妙、丽”各景区。自古命名的56处瀑布潭池,一到雨丰水涨的夏天,山格外抖起了精神,有溪皆流水,无潭不涌泉,崖崖瀑飞溅,整座山活了。 登山赏景岂能不看水?泰山上看水最佳处在黑龙潭。黑龙潭位于西溪中下端,因传说壮士小黑龙战胜邪恶而得名。还相传与东海相通。西溪因具通天之势又名通天河,常年流水越过长寿桥底巨大石坪,随悬崖垂落潭内,崖陡流湍,形成“长虹飞瀑…  相似文献   

3.
彭程 《大理文化》2013,(9):71-72
一进村口,便是一条大约一二百米长的石板路,把游人引向村子深处。路的左侧,是一字排开的店铺,都是两层的仿古建筑,匾额两旁悬挂着红灯笼,宫灯式的,或者圆柱形的。一座座窄小的小石桥横架在门口和村路之间,其下是一条小溪,水极清澈,流速又极快,一缕缕碧绿的水草便很有韵律地摇曳着。还未及细细欣赏,目光又被一阵欸乃声吸引过去。声音来自石板路的右侧,一片叫做黑龙潭的颇为开阔的水面。高原湖泊的颜色,和天空的蔚蓝  相似文献   

4.
(一)金鸡唱晓颂华年,民族和谐史无前。鹤阳迈上腾飞路,白州跨入新纪元。石寨眉开迎宾客,金银粲然展笑颜。地灵人杰阳春美,多元文化景物全。(二)七彩云南数新华,万紫千红胜奇葩。九龙吐珠耀世纪,凤凰展翅富万家。民族商品惹人醉,文墨书画众口夸。特色兴邦显身手,六镇四乡尽飞花。(三)云岭边陲一村庄,村姑忙碌正薅秧。凤凰山下小锤跃,黑龙潭边赛仙乡。金银工艺天然美,琳琅满目闪金光。笑看家乡新变化,更喜黄花晚来香。游鹤庆新华村有感@李文龙~~  相似文献   

5.
又凡 《大理文化》2011,(11):68-69
凤凰山下,黑龙潭畔,海菜花的清香里,田埂调的余韵中,青青杨柳依依,白族少女笑靥甜美。高原水乡的阳光闪耀着细碎银子般的白亮光泽,纷纷扬扬落满新华村石头铺就的小路。小路弯弯曲曲,那富于诗意的弧度命定地象征着一个小小村落的千年历程。一千年,说出口轻轻三个字,掂在掌心里沉甸甸有如泰山;一千年,是瞬间,也是沧海桑田——历史长河中是弹指一挥间,小村庄的步伐即是万水千山,回首沧海桑田。  相似文献   

6.
遥望丽江     
因为身上流淌着纳西人的血液,自然与丽江结下了不解之缘.记忆中的丽江,有美丽的四季不化的玉龙山雪;有清秀迷人的黑龙潭泉水;有可以泛舟其中的拉市海;有黑灰色的吃起来绝对爽口的鸡豆凉粉;有油酥可口的丽江粑粑;百吃不厌的灌米肠;花色品种繁多的甜津津脆生生的蜜饯;肉质雪白、汁多甜脆的丽江梨、苹果……更有豪爽纯朴,热情好客的纳西族同胞,每逢哪家宰猪,便是这个村的节日,他们总在宰猪的当天做好一桌又一桌的美味佳肴,款待村人和亲朋好友,我就无数次地参加过这种纳西人的盛宴,至今回忆起那香喷喷的铜火锅,那色香味俱全的香肠……仍令我觉得口舌生津.  相似文献   

7.
我在过去的文章里曾经多次提到过我的爷爷,尽管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他在我出生时的25年前就已经离开人世。爷爷上世纪初从滇西高原崇山峻岭中的剑川坝子走出来,到昆明以北一个偏僻的小县城——禄劝谋生,1925年正值年富力强的壮年突然病故。我曾经在文章中写到:在以往以农耕文化为主体的剑川坝子,老百姓都以读书考学为荣,不愿蜗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我家也和大多数普普通通而又不安于现状的家庭一样,从爷爷辈开始,男人闯荡世界,女人在家主事;男人江湖马革裹尸,女人在家操劳一世。如今,我的爷爷远在昆明黑龙潭边一个坐北朝南的山坡上,残枝败叶中一冢坟茔形影单只,昏黄的夕阳下几蓬蒿草在风中悚悚抖动。而奶奶也在家乡县城  相似文献   

8.
一"道法自然"如何讀? 關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節,歷來有不同的民法。特别是"道法自然"一句歧异更多。不同的讀法就涉及不同的句法結構。 第一種是最普通的讀法,即讀作"主--謂--賓"結構,就是說"人"、"地"、"天"、  相似文献   

9.
正庄子"道"的思想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观。首先,庄子提出了"齐物"的思想,通过"齐物"来取消事物之间的对立,破除以"我"为中心的人类中心主义,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次,庄子提出了"天地一气"的思想,认为万物都是由"气"所构成,这是一种自然气化的思想,人与自然万物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对立,而是同归于"气"的一种和谐状态。总之,庄子通过"齐物"与"天地一气"来达到"道通为一",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一、"齐物":破  相似文献   

10.
《论语》"君子"文化被学界广为关注,但对"君子"一词的理解却多有偏误。本文从"君子"一词语义结构分析入手,探讨溯源"君子"一词的构词理据,认为:《论语》"君子"一词一方面沿袭了自《周易》、《诗经》以来的"君子"词义,同时又从为政者和为学者两个维度展开论述,重"位"亦重"德",二者统一于对现世君子的批判和对未来君子的塑造上。《论语》"君子"词义重"位"亦重"德"的现象反映了社会文化对词汇发展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为了为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引向深入,把当前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动力,真正把基础在"学"、关键在"做"、重点在"改"的要求落到实处,以此增强党员干部做好精准脱贫工作的信心,州文联党组在"两学一做"活动中.创新学习教育方式。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课堂搬进了扶贫挂钩村。5月4日.州文联党组成员一行3人在书记、主席杨子东带领下,结合"两学一做"的具体要求,深入扶贫挂钩村祥云县刘厂镇东甸村进行调研。调研组一  相似文献   

12.
正"文献"一词是图书情报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然而一般文献学论著在谈及"文献"一词本义时,多只涉及其"文贤"本义,对其更深的渊源却鲜有探及,笔者试撰本文,以究其滥觞。一、"文献"一词的来源"文献"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成书的《论语·八佾》中,其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南宋朱熹《四书章句集注》解"文献"曰:"文,典籍也;献,贤也。"即说"文"  相似文献   

13.
道家道教经典《道德经》以道为本体,表达了一种"得一"的终极情境。印度教经典《薄伽梵歌》以人格梵为本体,表达了一种个体存在和人格梵相连的"瑜伽"终极情境。"得一"和"瑜伽"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的文化模式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人"的生存问题,中国美学主张诗意栖居,认为审美境域的达成是"为仁"与"体仁","为仁"与"体仁"是"人"的一种诗意化生存态势。并且,从关注人的"心性",人的"生存境遇""人生追求"等问题出发,中国美学重视"人"的人格熔铸、珍爱人生,强调作为个体的"人"的自身生命意识的培养,认为"仁"审美域的达成即"人"本心本性的复归。这种原初"仁心""仁性"的复归与还原,是一种属"人"的本真生命的呈现态与心灵的升华,以及原初心性的复原,其中传达着一种生存的体验与对生命的感悟,蕴藉着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挚情。  相似文献   

15.
《寻根》2020,(5)
正什么是"老味"在天津餐饮市场中,"老味"一词使用得非常频繁。一般来讲,"老味"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餐馆饭店的招牌上,如"老味饭店""老味菜馆"等;一是用于菜品或食品名称之前,如"老味素什锦"等。前一种情况在其他城市或地区也有所存在,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江湖"漫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方 《寻根》2004,(4):36-42
一 <书屋>2004年第5期刊载了张远山先生的<"江湖"的词源--从陈平原〈千古文人侠客梦〉谈到江湖文化第一元典〈庄子〉>一文,在该文中,他指出陈平原先生未能找到"江湖"一词的源头,认为"江湖"是一个意义特殊的专名,既不能单独成词,也不能分开释义,更不是"三江"、"五湖"的简单相加,最后,将这一蕴涵着深厚文化密码之"语词"的知识产权归到庄子的名下,以此建构中国传统之与儒家政治人格相对立的道家文化人格.远山先生关于道家文化人格的论述我基本认同,不必赘言;关于"江湖"一词的语义溯源,就读书所见则似乎有进一步考索的必要.  相似文献   

17.
正第一次听到"恨文化"这个名词,还是在一次在有韩中学者参加的学术会议上,席间一位中国学者提到,一次他和韩国学生们去欣赏韩国的传统音乐——清唱,感觉其中弥漫着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情感,思索及疑惑间,韩国学生对他说,老师,这里面表达的主要是一种"恨"的情感和情绪:是我们韩国"恨文化"的一种体现。见老师不解,学生解释道,这里所说的"恨",不是仇恨,也不是一种单一的感情,而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情感,就像西方人所说的"XX情结";  相似文献   

18.
禹州善才寺     
正一武则天大周年间,阳翟(今禹州)城西北隅建起了一座寺院,名善才寺。"善才"一词,在古汉语中是用来称呼弹琵琶的艺人或乐师,意为"能手"。而在佛教中,"善才"与"善财"同义,是一佛者的名字"善财童子"。他是文殊菩萨的弟子,接受文殊菩萨对"善"的点化,开始了游历参访的生涯。他游历了110个城市,参访了53位善人,求得种种的法门知识,称为"善财五十三参",最后终于到  相似文献   

19.
熊帅 《华夏文化》2014,(4):31-32
正"中庸"在文义上是不偏、不易的意思,程子言"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道"是一种精神追求,"理"是一种实践性的伦理方式,而能坚持这种精神追求,并且在生活世界中实践的就是《中庸》中所说的"诚"。一、"中"之"不偏"的内涵《中庸》言"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相似文献   

20.
<正>丝路文化不仅是中国的,而且也是世界的。因此,涉及影响当代中国乃至国际"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古丝路文化,自然会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理论的深入研究和"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人们对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古丝路文化内容的关注度和讨论也日益走向深入,然而,有的探讨却值得商榷。例如关于丝路文化问题的讨论,就有学者说:"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