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璀璨夺目的古代、现代文学作品中,以荷花为题材进行创作的作家不乏其人。他们有的描绘荷塘的景色,藉以抒发感情;有的以荷花或莲作为象征,借题发挥,托物言志。在描状荷塘景色的古今诗文中,除了描绘阳光之下,碧波万顷,映衬着红润娇艳的荷花景色之外,就是点染“苞子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的雨后的荷塘风光。而现代文学的散文圣手朱自清,却独具新意的描画了一幅令人神往的月光之下的荷塘景色。他那篇被誉为“美文”的《荷塘月色》,从发表以来就烩炙人口,广为传诵。  相似文献   

2.
梅尧臣以前人的诗歌创作理论为基点,提出“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意境说。此诗论美学观在宋初具有独到之处,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情真景真的真实特点;情景交融的表现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
孟若虹 《语文天地》2011,(23):33-34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评价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的确,朱自清的散文朴素自然、缜密优美,富有诗意和情趣。《荷塘月色》便是其中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20世纪30年代以来一直是中学语  相似文献   

4.
孟若虹 《语文天地》2011,(12):33-34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评价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贮满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外,文章之美,就算他了。”的确,朱自清的散文朴素自然、缜密优美,  相似文献   

5.
《风雨》一文通篇不见“风雨”二字,却处处让人感到风雨的力量。 在描摹意象上,文章有如下特点: 一是丰富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如写“树林子像一块面团”,“鼓” 了“陷”,“陷”了“鼓”,写出了风的时强时弱,也写出了风中树林的动态美。  相似文献   

6.
刘勰《文心雕龙·隐秀》篇说:“隐也者,文外之重旨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这里的“隐秀”就是讲的含蓄,“隐”就是含蓄,“秀”就是表现含蓄的精语。用“含蓄”一词来概括诗的艺术特征的是唐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含蓄》它是中国古涛的艺术传统,是古诗的审美崇尚之一。从《诗经》以来,含蓄这种艺术手法一直成为诗人的艺术追求,也一直是诗歌理论中不断被探索的议题之一,它的艺术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现分别浅述如下:寄兴象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司空图在《与极浦书》中推崇“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艺术境界。这就是指的诗中描写的实象实景,并非诗人的真蕴所在,而不过是借来比喻、暗示诗人心目中所要表达的另一种“象”和“景”。概括地说,这  相似文献   

7.
古代诗人和诗评家都很重视诗情的含蓄.宋代欧阳修认为:诗最好能“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六一诗话》);清代吴乔也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围炉诗话》).含蓄,就是不直不露,能将诗情表现得更深更浓,刘勰把它比作“河流中蕴藏着的珠玉”(“川读之韫珠玉”);含蓄,就是“言有尽而意无穷”(姜夔:《诗说》),给读者留有余地,由读者去咀嚼,去领悟.  相似文献   

8.
【原文】挂在冬雾下的春天 一滴水,携着剔透的梦,穿过暗蓝的夜。万籁俱寂中,远山睡熟了,河流睡熟了,屋檐也睡熟了。树,到底是不肯安分寒冬的单调,深夜里,犹然进行着春天的计划,此一处纯白,彼一处嫣红,把一场花事安排得熙熙攘攘。一梦花香里,树终于忍不住,"扑哧"笑出了声,清脆的笑声,飞出树梢,与恰巧路过的水相撞,树的笑、水的梦,一齐破碎,  相似文献   

9.
从问世时的好评如潮到20世纪中叶的全盘否定,再到新时期以来的重新肯定,近百年的《恨海》接受史足证其为一部意蕴繁复的“写情小说”。借儿女之事言家国之情、弘扬传统道德、暴露旧礼教之罪恶是其蕴含的三重主题意蕴。然而它们均非现代意义上的情爱主题。这就是以《恨海》为代表的晚清社会言情小说的历史形态。  相似文献   

10.
王维的<杂诗>三首,娴熟运用中国画的留白艺术,使诗歌产生很强的艺术张力,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审美空间.王维诗歌中留白艺术运用的显著特点是:善于将动与静,虚与实结合在一起,重意境的虚实相生,重有形与无形的结合,重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从而构筑虚虚实实的美妙意境.  相似文献   

11.
七子之歌》是时代的产物、不屈的呼号。它诞生于“五卅”反帝斗争风暴 ,以拟人化和第一人称口吻 ,触目惊心地提醒着广大读者国士沦丧、毋忘国耻的严峻现实。诗中跳动着一颗与祖国命运休戚相关、先死与共的崇高诗心。该诗植根于悠久而璀灿的中华文化 ,“七子”系取自《诗经·凯风》。它的创作为我们提供一个继承和借鉴传统文化的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艺术的魅力在于让学生在优美的意境中,在乐此不彼中欣然领悟知识。  相似文献   

13.
小小说作为一种文体,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短句的运用、故事情节简单却一波三折、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出人意料的结尾等。然而长期以来,小小说却处于被忽视状态,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不到体现,重内容分析轻语言训练等现象严重。对于小小说教学的探索刻不容缓。在小小说文本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努力做到:语言训练,立足于学生主体;语言训练,着力于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4.
《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同为山水游记中的名篇,两篇文章呈现出很多的相同点。如内容上都写到了水、树、鱼、情;在写作技法上,都抓住景物的特征,运用了修辞,都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用词都很生动精练。  相似文献   

15.
联想与想象是创作中常用的方法,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互为映衬,互为因果。应用美妙时可以收到情同姊妹,纵横捭阖的艺术效果。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有“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论述。在诗歌创作中,郭沫若的新诗《天上的街市》将联想和想象美妙地结合在一起,使诗的意境开阔浩缈,意味深长久远,引起读者无穷的遐思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  相似文献   

16.
《神思》与《物色》在认知观上是统一的。刘勰提出了以“学”、“理”、“阅”、“致”、“宝”、“才”、“照”、“辞”为要素的修辞心理结构现。刘勰重视感知、想象等在修辞认知过程中的存在、特征、功能,注重对修辞认知个性特征的探讨,总结出了诸如“博而能一”之类的修辞认知方式。《文心雕龙》体大虑周、博大精深,其修辞认知观是可信的、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