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这位高举五四新文化运动旗帜的巨匠,以其独具的慧眼,用小说这种特殊形式,高屋建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现实,不仅每一篇都显示出很高的艺术成就,即使是细节之处也都有其独具的深刻性。关于这一点,我想用中学课本上的《故乡》这篇小说来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2.
3.
周锡泽 《学语文》2002,(2):16-16
鲁迅小说《故乡》是一篇极富描写和抒情艺术的小说,可以说它是一篇融描写、抒情和议论为一体的优美的散文式的小说。其中关于人物描写大家分析得比较详尽透彻了,但关于“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目,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和“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两处景物描写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和它们所深含着的意蕴很少有人提及。本文就这两个问题作一点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4.
小说中的人物肖像(外貌)是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因此肖像描写是凸显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法。鲁迅小说人物肖像描写是典范,表现在如下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5.
鲁迅在《故乡》中揭示了个“我”的生存困境:处于困境中的个体容易怀旧,但过去的完美世界只能是幻想,现实世界是荒谬的,置身于其中的个人是孤独的;个体存在的意义在于自我选择,而自我选择也只是一种“绝望的挑战”。哲理的丰富性与深刻性使《故乡》成为了一个哲理的漩涡;哲理漩涡产生的张力保证了小说结构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6.
在<雷雨>中,人物的肖像描写倍受作者重视,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经验与才华.作为读者,我们应该细心阅读,从中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本文就是从此角度出发,通过对剧本中人物肖像描写的分析,对曹禺在这方面的艺术成就做一窥视.  相似文献   

7.
8.
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的心理描写,艺术地与其它诸种描写有机地揉合在一起。其形式多样,可谓匠心独特。这一艺术形式起着塑造典型形象、表现作者观点、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小说《祝福》中,鲁迅是这样描写祥林嫂第一次到鲁四老爷家做工时的情形的: 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四叔皱了皱眉,四婶已经知道了他的意思,实在讨厌她是一个寡妇。  相似文献   

10.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故乡》。 说到故乡这个词,大家会引起些什么联想和想象呢? 生1:我会想到鲁迅的《故乡》,鲁迅在《故乡》里缅怀了记忆中的故乡,讽刺了当时在封建礼教下备受摧残的故乡。  相似文献   

11.
对于鲁迅小说《故乡》的教学,许多教师往往注重了它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批判思想,忽视了小说中的景物描写,只是把它简单的当作环境描写去理解赏析。认为《故乡》中着墨不多的四段景物描写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它是作者深厚的思想感情和中国文人传统审美思想的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12.
13.
徐一凡 《学语文》2008,(1):15-16
鲁迅先生总是让我们想起一位清癯严肃的斗士.一位在黑沉沉的大地上彳亍、呐喊的孤独者。他很少有和煦温暖的脸色,但没有人会否认鲁迅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人民那种深入血液和骨髓的爱。这种爱不是甜蜜温柔的,却是那么深沉动人。《故乡》就是一部深深地浸透了这种爱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王宁 《教育艺术》2003,(6):29-30
《呐喊》《彷徨》是鲁迅先生的两部小说集,这两部小说集在鲁迅的文学创作中乃至现代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有其独特的成就,尤其是传神的人物肖像描写更是令人叹为观止。在此,笔者就这两部作品中的人物肖像描写谈一点个人感受。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肖像所以传神,主要在于他根据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我国的文学家、思想家,他是一位目光如炬、站在时代前沿的巨人。他用一支唤醒民众麻木心灵的利笔,把满腔的爱国之情倾注到了一篇篇作品里,用他不屈的精神为中国民众树起了一座丰碑。本节课引导学生学习小说《故乡》,给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促进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16.
高敏 《时代教育》2014,(11):207+210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中首开乡土小说风气的作家,归乡情结一直贯穿在他小说的创作中,这种强烈的情感同样在他的小说《故乡》里深深的埋藏着。本文通过对《故乡》内蕴的分析,充分揭示故乡在鲁迅心灵的深刻投影及作家对故乡乡民深切的热爱和浓深的愤恨之情,并由此观到深层的"回归"与追索。  相似文献   

17.
18.
《三国演义》的肖像描写有着与众不同的审美追求,而把握特征、突出个性、善写眼神、画龙点睛、简笔勾勒、写意传神,立足生活、曲折统一,则是其中最主要的几点,应该予以研究与重视。  相似文献   

19.
周远喜 《湖南教育》2007,(10):39-39
杜甫的《石壕吏》,全诗篇幅不长,共24句120字,这首叙事诗刻画了一个凶暴蛮横、不可一世的封建差吏形象,课文除了“有吏夜捉人”和“吏呼一何怒”两句正面刻画差吏的凶残,其他无一处是直接写差吏,细细品味,却无一处不是在刻画差吏的。这归功于《石壕吏》侧面描写的艺术。  相似文献   

20.
的羡慕之情。中年闰土话语六处,其中十次使用省略语——⑤越不过的“障”。“老爷!……”20年没有见面的儿时伙伴,相见时该会有多少亲近,却不想全被闰土这一声令“我”寒噤顿生的“老爷”的称呼所冲淡。一个省略号,表明思想深受封建等级观念禁锢的闰土,在“儿时友情”和“尊卑有别”之间做出了何等艰难的选择,而最终他没有越过摆在二人之间的“障”。省略号省去的是他不知多少挂在嘴边想说却没有敢说的话。⑥说不出的“涩”。“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请老爷”怎么样?是请他谅解这手中的“礼”太薄吗?闰土没有说出来,而从“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一句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