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希望能够更好的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文章根据我国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培养现状,结合化工专业的特点,就培养化工类毕业生及工程素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参与教师应具有较高的工程素质、优良的师资结构,并充满生机,富于创新精神和发展后劲。笔者通过对卓越计划实施高校青年教师工程素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青年教师工程素质提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是当前国家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和高等院校的一项核心任务。为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河南理工大学积极建构工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就工程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实践,以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工程科技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4.
应用型卓越工程师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提出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应培养应用型、设计型、研究型卓越工程师。其中,应用型卓越工程师是我国未来工程师队伍的主体,培养应用型卓越工程师是实施该计划的第一步。未来的工程人才必须是集知识、素质和能力于一身的高水平人才,应用型工程师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立足于其基本素质结构的要求;围绕应用型工程师的培养目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选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5.
以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从制定原则、过程以及实施要求等方面探讨了如何结合高校和企业特点制定"卓越工程师计划"专业培养方案。为研究应用型本科院校借鉴"3+0.5+0.5"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实践为主的教学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个新生事物,因此,需要从理论上明晰以下问题:卓越是什么意思,事实上,"卓越计划"的"卓越"是相对概念,强调各种类型的工程师都可以追求卓越,都可以很优秀,强调追求卓越的精神和态度。保证达成卓越应主要做好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二是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建设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四是扩大工程教育的对外开放,五是制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标准。参与"卓越计划"的学生毕业后尚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工程师,只是工程师的"毛坯"。如何落实一年企业实习时间,根据不同层次要有不同的考虑。"卓越计划"最核心的内容是要改变高等工程人才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综合素质包括人文素质、专业素质、道德素质、发展潜力素质和身心素质。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视阈中,要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必须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人文教育,加强产学研合作,提高教育者素质,转变行政模式。  相似文献   

8.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学生职业能力养成为基本目标,具有典型的职业教育特征,它的提出完善了我国工程技术职业教育体系。在建立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组织教学活动三个环节上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是保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功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张航  李明 《高教论坛》2014,(7):66-68
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各试点高校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探索构建校内外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然而,校企合作尚未形成深度融合,校企合作的融通性有待加强,创新性和实效性有待深化。"卓越计划"的深入推进需要各方利益主体的沟通与协调,共同采取措施破解难题。  相似文献   

1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对高校分党校教育、培训的方式、内容、模式等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分党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不断更新高校分党校教育教学内容,不断创新高校分党校“实践”教学模式,营造适合“卓越计划”发展的良好氛围.同时,充分发挥高校分党校“基地”作用,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历史教育、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的教育,培养合格的“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11.
工程训练课程中培养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明  唐明 《华章》2011,(29)
本文对面向21世纪工程师素质结构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卓越工程师的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获得卓越工程师素质分为高校前教育、高等工程教育、就业后培训与学习三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高等工程教育阶段,特别是与工程相关的环境、工程实践方面的训练尤其重要.工科大学的工程训练课程在培养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能力是一个优秀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卓越工程师之所以"卓越"的重要标志。本文以研究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主题,重点讨论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及其要素分析、卓越工程师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改革课程与教学内容以满足创新能力培养需要、推行适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性学习、构建创新实践教育体系以实现创新能力提升以及营造促进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校园氛围等六个方面问题。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开展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卓越计划"将行业企业的参与作为成功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事实上,只有企业的全过程参与,才能培养出满足培养标准要求的卓越工程师。本文试图系统地讨论和研究"卓越计划"参与高校与企业合作全过程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这一重要专题,包括校企全程合作是"卓越计划"成功的关键、校企全程合作的主要环节和合作内容、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校企全程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机制的建立、校企合作教育需要的政策法规支持等五个方面,以期为"卓越计划"参与高校和企业合作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全面实施和推进,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界定为为企业输送理论知识扎实、专业结构完整、领导和协作能力突出的专业性人才。针对这一要求,本文总结了高校土木工程类青年教师在学生培养过程暴露出的自身问题,如知识结构缺失、工程经验匮乏等等,并指出这一现象已经成为阻碍"卓越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性问题。为此,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通过到企业进行博士后合作研究,积极投身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与实施中,引进企业高管或技术人才进入课堂补充教学,青年教师假期进企业学习等建议和措施,力求改变青年教师自身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准,预期能有效解决一线专业复合型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培养和提升问题。  相似文献   

15.
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胜任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工科教师队伍。本文针对目前工科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系统地研究如何建设这样一支教师队伍。首先分析卓越工程师培养对工科教师的要求;其次讨论工科教师的引进聘任和在职培养;第三探讨兼职工科教师队伍的建设;第四研究工程教育教学团队建设;最后分别讨论工科教师队...  相似文献   

16.
文章首先分析了工程结构抗震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法,包括更改传统授课章节顺序;强化抗震概念设计;强化实践,增设课程设计;改革考核方式。  相似文献   

17.
近两年,教育部提出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未来在较长时间内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是促进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和培养方式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增长、转型、升级需求的高级专业人才新的"培养计划"和"目标任务书",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离不开工程素质的培养,而工程素质与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是有机的统一体,因此,工程素质的培养对于造就卓越工程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欧洲高等工程教育改革成功的经验和课程改革专题基本思想,分析和贯彻教育部组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精神,结合本校多年开展《本科"3+1"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成果,提出本校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指导性计划和课程体系改革框架方案,为各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编制培养计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合理、科学地培养方案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为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本文结合武汉科技大学在"卓越程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的实践,从制订专业培养方案的原则、专业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学校着重加强的几方面工作对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以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研究本科层次培养的课程体系问题。提出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限选基础课的教学计划,以及校内集中实践性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对于校内集中实践性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内容和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