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转喻和隐喻是词义扩展的重要方式,转喻是以邻近关系为基础的以部分代整体,隐喻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以多义词"face"为例,从认知转喻和隐喻的思维角度分析ESL的词汇认知,通过对转喻和隐喻认知理论的简要阐述,结合face这个多义词的词典义项分析和语境义项分析,阐明了其对于ESL词汇认知和教学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英汉多义词转喻认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英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英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英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英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4.
文章分析了维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维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维汉多义词的转喻认知思维结构,研究发现:词义延伸的最基本方式依赖转喻的认知思维结构,转喻是隐喻的基础,二者具有连续统的关系,维语和汉语词义的延伸有部分相同。  相似文献   

6.
词义变化是隐喻、转喻认知的产物,多义词是认知范畴化和概念化的结果.隐喻投射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上,在不同城间进行;转喻在同一认知域内映射,凸显事物间相关性.本文以"头"为例,从认知角度探讨隐喻和转喻投射机制及其引起的派生途径.  相似文献   

7.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8.
词义扩展的理据性和认知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绪尔符号理论认为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性的,因而它无法解释语言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词多义现象。认知语言学从独特的人类认知视角,发现了词义扩展存在着理据性,即主要是通过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实现的。从词汇意义扩展的理据性,以及词义扩展的主要认知模式——意象图式模式、隐喻模式和转喻模式中不难发现这个现象。  相似文献   

9.
词义扩展是人类认知思维的体现。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思维,分别基于事物和概念间的相似性和邻近性而构建,是实现词义扩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多义词教学往往将其各个义项独立,忽略彼此之间的认知关联,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从认知角度来分析词义扩展的内在机制,并对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培养多义词的认知思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介绍隐喻和转喻,认为隐喻和转喻都是具有思维教育价值的认知概念。隐喻是用源域的经验说明或理解目标域经验的认知活动。转喻是一个认知域中本体和喻体的映射。隐喻和转喻对英语多义词教学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一词多义是我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多义词作为共时实体,其原始词义与衍生词义之间的关系是有理据的。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多义词,以感官名词look、sound、smell、taste、feel为例,运用隐喻和转喻分析感官名词的多个义项的形成机制,尝试为促进多义词的学习提供认知语言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言学用转喻、隐喻等过程来集中分析和探讨不同词义之间的关联过程.本文将以表身体及表服装词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词为例,具体探讨俄罗斯民族与汉族人民认知方式的异同在多义词词义联结过程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2.
孙丽敏 《考试周刊》2014,(88):74-75
在英语教学中,词汇教学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词汇教学中,一词多义又是最难掌握的部分,长期以来,广大师生都被这一难点困扰着。本文从认知视角下的原型范畴理论出发,对多义词现象进行解析,剖析多义词词义之间的联系及其运作机制,以及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对词义延伸起到的作用,进行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的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以期对大学英语多义词教学能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提醒广大教师应该加强对认知语言学的学习,把认知语言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此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词义发展的转喻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词义发展的原因,传统的词汇语义学偏向于将词义的变化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受认知环境和社会环境制约的,词义发展和变化的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通过人类认知手段(如转喻、隐喻)由一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词义发展现象进行转喻解释,并讨论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一词多义是一种重要的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各种语言现实中。一词多义现象是在一定的意象图式的基础上,借助隐喻和转喻模式实现的,是由基本词义向其它词义的引申,而且多义词各义项之间相互关联。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一词多义现象不仅使我们对一词多义现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对外语词汇教学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认知与语言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感知和体验。基于美汉语料的研究分析发现,英汉语中“脸、面”词义演变的多义网络结构呈现出以下特征:英汉“脸、面”词义的延伸都是围绕其中心意义(即典型),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进行的;在两者的词义延伸过程中,转喻不仅是和隐喻同样重要的认知机制,而且是更基本的认知方式;民族文化的异质性使得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不同,导致英汉语中“脸、面”的词义范畴出现文化个性;语言自身的特点也对“脸、面”词义的概念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多义词词义理据性的认知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词多义是语言学中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一直为语言学家所研究。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体现了人类的一种认知规律,与人的认知能力密切相连。一个词起初都是单义的,随着人们认知能力的发展,通过非典型成员的衍生(以连锁和辐射的方式)和类典型的分裂,新意义不断由典型词义派生出来,使语义范畴不断扩大。在多义化过程中,人们的认知能力(如范畴化、转喻和隐喻)发挥了极大作用,多义词的词义之间存在认知理据性。  相似文献   

17.
词义的演变过程本质上是人类认知的隐喻化过程.主讲教材释义应树立隐喻机制下的多义词释义理念,采取认知性释义方式,揭示出多义词的义项间联系.  相似文献   

18.
一词多义是词汇教学的难点。从认知角度看,词义延伸遵循着一定的认知规律,基于经验主义,主要有隐喻和转喻两种思维的模式。文章以形容词“hot”为例,分析了隐喻认知在其词义延伸时的方式与作用,并说明利用人类认知的共通性来研究词汇的多义现象,不仅能给词汇学提供了一个动态的历时性的研究平台,而且在外语教学方面可以有效地来提高词汇教学的效率,增强词汇学习的趣味性,以帮助学生突破词汇大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英语名词table为例,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入手,运用原型理论阐释一词多义现象。研究表明,多义词的意义是围绕原型意义构建的,引申词义是借助隐喻和转喻机制派生而来的。本研究对英语词汇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一词多义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语言中词汇的多义现象是人类在语言使用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词义变化的结果。英语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环节,大部分英语词汇都是多义词。论文将从一次多义现象的概念入手,讨论多义词词义发展的途径、发展的过程和词义演变中人们认知发展的过程和认知机制,在多义词的教学中应强调典型词义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各项词义演变策略,并且要注意到词义演变策略的文化差异。多义词的教学是词汇教学的重要内容,掌握好多义词对学习和的词汇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