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许渊冲先生的《文学翻译:1+1=3》为导向,对《再别康桥》的三个译本进行评析。旨在解读不同译本对于原文的词、意、味翻译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通过对《红楼梦》杨译本和霍译本中的一些翻译微观问题的对比和探讨,展现《红楼梦》翻译之难,激发后人在学习鉴赏的同时,勇于挑战困难,推出更多更精彩的复译本,使《红楼梦》的翻译不断走向完善。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一百多年前曾在欧洲被广为译介,国内学界一般认为法国汉学家巴赞是欧洲最先翻译水浒故事片段的译者,但史料证明,德国汉学家在1834年就节译了该小说中的章回,时间上比巴赞的翻译早整整16年,同时,此后陆续问世的德译本《水浒传》,也各具特色,形成欧译《水浒传》之林中的独特风景。本文对《水浒传》三个德译本及其译者的情况作粗浅的梳理,以实例阐述其各自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孙子兵法》在国外流行的译本是贾尔斯(Lionel Giles)的译本。贾尔斯译本以优美的英语译出,堪称一流。但是,由于贾尔斯本人的汉语水平所限,加上对中国文化理解的或多或少的偏差,翻译上的问题也同时存在。本文分析了贾尔斯译本的若干译误。  相似文献   

5.
董为国 《英语广场》2020,(10):10-13
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视域下,对《浮生六记》林语堂的两个译本进行了对比研究,指出了1939年译本和1942年译本不同的翻译目的,并从篇章结构、文化负载词和注释三个方面对两者的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发现,1942年译本在1939年译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改译,在整体上保留中国文化特色的同时,运用了更多的归化策略,甚至运用了"编译"的手段,让西方读者易于接受,产生了良好的文化传播效果。在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下,《浮生六记》林译,特别是1942年译本对中华典籍英译工作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子兵法》在国外流行的译本是贾尔斯(Linel Giles)的译本。贾尔斯译本以优美的英语译出,堪称一流。但是,由于贾尔斯本人的汉语水平所限,加上对中国文化理解的或多或少的偏差,翻译上的问题也同时存在。本文分析了贾尔斯译本的若干译误。  相似文献   

7.
英国人邓罗(C.H.Brewitt-Taylor,1857-1938)第一个翻译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让西方人放眼看中国,了解千年之前的中国社会全貌。然而,西方评论界在评价邓罗译本时,却一致认为"1959年重印本中由米勒(Roy Andrew Miller)著写的导言对读者很有帮助,但邓罗的译文不确切、错误的地方不少且原文中的诗多半被删去了,不能使读者顺利、全面地理解原文"。2[1]如此看来,西方评论界没有将邓罗英译本视为精品,自然也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实际上,这样的评价是有失公允的,以下从译本的频繁重印、社会影响、同时代的赞誉以及译本中的若干佳译等方面驳斥"《三国演义》邓罗译本差译之说"。  相似文献   

8.
英国人邓罗(C. H. Brewitt-Taylor,1857-1938)第一个翻译了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让西方人放眼看中国,了解千年之前的中国社会全貌。然而,西方评论界在评价邓罗译本时,却一致认为“1959年重印本中由米勒(Roy Andrew Mill?er)著写的导言对读者很有帮助,但邓罗的译文不确切、错误的地方不少且原文中的诗多半被删去了,不能使读者顺利、全面地理解原文”。2[1]如此看来,西方评论界没有将邓罗英译本视为精品,自然也未给予应有的关注。实际上,这样的评价是有失公允的,以下从译本的频繁重印、社会影响、同时代的赞誉以及译本中的若干佳译等方面驳斥“《三国演义》邓罗译本差译之说”。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现在仅有的两个全译本分别是泰勒在20世纪初的翻译和罗慕士于20世纪80年代翻译。本文试图将罗译本第一、二回中的翻译策略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舒杨 《科教导刊》2020,(2):35-37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大环境下,古典文献的外译值得翻译界更多关注。《水浒传》[1]的翻译,尤其是沙博理译本Outlaws of the Marsh[2]是我国文化外宣的成功之作。本文以"武松打虎"回合为例,分析了沙博理译本展现的翻译素质和技巧以及文化背景,力求为古典文献翻译工作者提供借鉴,为我国文化外宣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最受欢迎的两个英文译本当属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全译本。以《红楼梦》中多个诗歌的英译为例,从语言不可译性和文化不可译性两个大方面进行分析比较,论证诗歌翻译的不可译性。同时根据不可译性这一现象提出了《红楼梦》诗歌翻译的补偿策略,来弥补诗歌在译语中的缺失。  相似文献   

12.
蒋一杰  林琳 《现代英语》2023,(22):124-126
《庄子》是我国道家传统文化及哲学的最重要典籍之一,《庄子》英译对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郭象注〈庄子〉新译》是最新的《庄子》译本,具有独特的哲学表意与翻译特点。译本副文本形式丰富,种类众多,具有多种功能,对译本构成与阅读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文章拟通过副文本理论对译本中存在的副文本进行分类,归纳主要功能并进行例证分析,探讨副文本对译本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江云 《海外英语》2014,(14):159-160
《中庸》英译本层出不穷,该文拟就其核心词汇,对理雅各、辜鸿铭和安乐哲/郝大维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探究译本多样性的原因,浅析译者的翻译特点与策略等。  相似文献   

14.
《滨州学院学报》2018,(5):64-69
翻译不仅是语言之间的转换活动,还是一项跨文化交际活动,在推动我国文化输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雅克·达斯(Jacques Dars)的法译本《水浒传》在法国取得了重大影响,成功地在法语国家传播了中国文化。在中国文化走出去语境下,分析法译本《水浒传》中的俗语翻译实例,探讨译者面对中法文化差异,如何在忠实于汉语文本的同时,成功地把俗语背后的文化信息传递给法语读者。  相似文献   

15.
白琳 《现代英语》2023,(16):87-90
文章从《金匮要略》全书方药中的计量单位入手,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和归纳总结法,将其分为标准度量衡单位、非标准度量衡单位和特殊计量单位三类,结合阮继源、罗希文和李照国三个译本,对比分析了三个英译本计量单位的翻译策略的异同。研究发现,罗译本和李译本大多采用音译和直译的方法,保留了中医典籍中计量单位的特色;阮译本则更加灵活,采用了意译、音译、音译加注、直译加注等多种英译方法,更为准确地传达了方药中计量单位的意义。此外,文章还探讨了计量单位在中医典籍的翻译方法,有利于完善中医典籍翻译研究,为其他中医典籍的翻译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孙子兵法》翻译史上,不同译者为了争夺翻译史地位而展开激烈的相互竞争。前驱译者享有时间上的先到优势,先期占据《孙子兵法》阐释空间,在竞争时处于有利地位。前驱译者中,贾尔斯开创了从文献学视角阐释《孙子兵法》的传统,其译本为后世厘定了阐释标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确立了其本人的翻译史地位。  相似文献   

17.
沙皮罗和赛珍珠对《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小说所进行的翻译是广大英语爱好者眼中的两部经典译本,文章选取其中的翻译实例,从人物绰号翻译,文化词语翻译及习语谚语翻译三方面比较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翻译过程当中同时存在宏观可译性和微观不可译性,提醒广大译者在翻译的同时应正确传递文化含义,达到既忠实原文意图,又体现不同文化风格,让不同国家的读者容易理解他国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应用卡特福德(J.C.Catford)的翻译限度理论,以《红楼梦》两著名译本对原著中书名、人名、地名和其他物品名称的英译为例,分析在汉译英的过程专名翻译存在的语言不可译和文化不可译现象,并指出注释和文化渗透或许是走出该尴尬境地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9.
陈慧华 《文教资料》2010,(33):51-52
对译本的探讨有助于推动翻译实践的进步。本文以中译本《话语与译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中出现的一些死译、错译等现象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苏艳 《培训与研究》2008,25(6):117-119
本文试图依据对《西游记》余译本的研读并结合余国藩本人对翻译理论的阐释,概括出余国藩翻译思想的几个要点。研究发现,他是个坚定的可译论者,并且其可译论思想直接转化为异化和全译的翻译策略,异化策略是深层次上对可译性的捍卫和证明。翻译过程中译、研、评相结合也赋予其译作深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