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强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10,32(5):121-124,83
言语行为都是语用者运用自认为合适的话语得体地表述语用意图的语用行为。从语用学意图理论来看,语用意图具有呈现和解释的复杂性。语用意图的呈现体现在语用力、话语力和符号力这三个维度上;语用者和解释者对语用意图的生成和解释,是语用意图多维度的动态互动的结果,语用者与解释者在对待语用意图上可能是等值的或偏离的。  相似文献   

2.
话语是承载说话人意图的载体和听话人理解说话人意图的媒介。作为表达语用意图的话语行为不仅仅是言语行为,也是语用行为,还是文化行为。话语行为无时无刻不处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的互动网络之中。对话语语用意图的认知能形成高效率的认知直觉;对语用性的认知直觉能帮助说话人对语用意图进行自认为的最佳语用设计,而使听话人根据交际语境激活的语用知识和认知习惯作出相关的理解。话语语用性保证了话语行为的双方对话语意图生成和诠释进行的优选认知效应。  相似文献   

3.
赫施的意图论从容观主义的立场出发,认为决定文本意义的是作者意图,他提出了两个关键的词,即意义和意味,实际上这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求对话和调和。在新的解释学视野中,他的关于解释有效性的自身限度的问题是有启示意义的。在对话的语境中,如何通过作者意图达到一种客观有效的释义,作者意图与读者意图之间如何调和,这些自然成为一个颇有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4.
合同解释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实践活动,其操作离不开解释方法的指引。我国《合同法》规定了五种解释方法——文义解释、整体解释、目的解释、习惯解释和诚信解释。离开具体案例谈论解释方法必将华而不实。对解释方法的阐释必须以对具体案例的分析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This paper reconstructs prevalent academic discourses of student plagiarism: moralism, proceduralism, development, and writing/inter-textuality. It approaches the discourses from three aspects: intention, interpretation and the nature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t argues that the assumptions of the moralistic approach regarding suspect intention, the transparency of interpretation, and the homogeneous nature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re in effect sustained by discourses of proceduralism and development. This results, first, in the simplistic rendition of student identities as honest/dishonest, and, second, in the proposal of or acquiescence to the triad of prevention, detection and punishment. The paper concludes that radical re-conceptualization of plagiarism may only be discovered in the discourse of inter-textuality where intention, interpretation and the academic community are construed as social practices concerning the negotiation of various identities and values – those of students as well as those of academics.  相似文献   

6.
运用释意派理论和认知语用学理论研究英汉口译过程,可以发现,在口译过程的四个阶段中,推理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推理是否成功决定着译文能否准确传递言者的意图。推理有助于译者进行解歧、建立连贯性和推导出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7.
《春秋繁露》在阐释《春秋》经文内容时,并不局限于对《春秋》原意的解释,而是更倾向于近代阐释学所偏重的阐发,这恰恰也是《春秋纬》作者的用意所在。《春秋纬》在继承《春秋繁露》阐释意识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文本解读、理论重构以及文学想象等3个层面。  相似文献   

8.
同声传译从首次出现在审判二战德国法西斯战犯的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到现在广泛运用到各种国际会议活动中,经历了从起步到大行其道的飞速发展的阶段,其理论的建构也不断的演进,从语码转换到释义理论,再到直意与意译的结合,实现了同声传译的实践与理论的交互发展。本文概述了同声传译的发展历史、工作流程及早期的理论架构。  相似文献   

9.
也论刑法解释的基本思想及主体--与吴丙新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刑法解释的基本思想,有主观说、客观说、折衷说之分。主观说主张刑法解释应揭示刑法的立法原意,客观说反对揭示立法原意,折衷说在二者之间调和。吴丙新同志反对主观说,并讲了许多理由。笔者认为,刑法解释只能揭示刑法的立法原意,不允许在法律之外寻找什么“活生生的法律”。关于刑法解释的主体,吴丙新同志认为立法机关、理论工作者和检察机关都不是刑法解释的主体,但法官是解释的主体。笔者与丙新的观点相左,并提出了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0.
法律是对人们交往行为的规范,法律本的共同特质就是它的规范性。法律主要是以语言、行动和字等方式存在、表达的本。由于世界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对某一法律的理解往往产生冲突。有冲突就有必要解释,通过解释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对法律的明晰。对法律的解释,不仅是寻求法律原意,补充漏洞,消除理解歧义,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解释来发现法律。  相似文献   

11.
迄今为止,在众多《荷塘月色》的解读文章中,"作者中心论"一直被作为其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许多研究者把追寻作者的"原意"作为解读最主要的目标。而事实上,文学文本是开放的,对作者"原意"的追逐是一种典型的"意图谬误"。数十年来,众多研究者之所以热衷于在《荷塘月色》中解读作者的"原意",与这篇散文的结构有很大关系,即整个文本有一个类似"谜语"的结构;文中的写景是"谜面",而作者面对"荷塘月色"的"心情"则构成了某种"谜底";于是很多研究者联系朱自清当时的政治、生活处境给出了多种解释。《荷塘月色》其实就是一篇出色的写景散文,回到对作品的审美欣赏才是文章解读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英语课堂中的话轮沉默为研究对象,以关联理论为基础,从课堂话轮沉默的交际意向及语境效果两个角度,对课堂话轮沉默进行认知语用分析。并指出课堂话轮沉默的理解需在关联理论宏观调控下进行解读,这样对教师从根本上读懂课堂话轮沉默,不以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沉默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认知语用学角度、结合认知心理学及语用动态学等相关理论探讨了交际意图的概念范畴及其与意义的映射关系;并结合钱冠连先生所提出的人类无时无刻不生活在程式性语言中的观点,分析了在程式性语言中,人类是如何利用交际意图在认知层面上的形成、传递及阐释的动态认知过程束实现双方的交际的,从而提高我们在多种场合下利用语言的效率,从而达到交际的成功。  相似文献   

14.
论文学翻译之"误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以作者原意为理解作品意义的根本依据的作者中心论,还是以作品的文本自身为理解作品意义的根本依据的文本中心论,都要求译者采取力图再现作者意图、复原文本意义为目的的“正读”的阅读方式。然而,现代意义观关于文学文本意义的不确定性、丰富性和开放性的研究成果决定译者对原文文本的解读具有片面性、历史性、主观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因此“正读”只能是一种理想,“误读”则是文学翻译之必然,也是再创造之基础。译者对原文文本的创造性理解和阐释,丰富了原文文本的意义,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翻译批评者应以更加宽容的态度对待文学翻译之“误读”,因为它使文学意义重建和文化重构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5.
朱熹围绕“以意逆志”所作的论说,体现了他对经典理解问题的一些看法:一个理解过程能够实在地形成,主要靠读者“以意逆志”活动所达成的思维性沟通;经典作者(文本)的原初视域在理解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撇置文本本意、强经就我的解读行为无法使理解真正形成;读者“以意逆志”,所获得的意义多为经典作者(文本)的原意,但有时会是新的意义。朱熹的“以意逆志”论,与其相关理论阐述和解经实践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  相似文献   

16.
本主要介绍和分析当代美国华裔作家任碧莲在短篇小说“谁是爱尔兰人?”中的体构建特征,通过对该小说中叙述声音及其变化的分析,意在阐明作借助不同叙事方式来表达作品主题的写作意图,并试图解释作家通过该作品所传达的对美国社会化中现实问题的关注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语言实践出发,在厘清意义概念与知识概念、理解概念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达米特提出了理解的意义理论。理解的意义理论以显示性原则为手段,从言语者的语言能力、言语行为以及言语意向等层面显示归属给言语者的隐含知识。显示性原则是达米特意义理论的灵魂,贯穿于达米特意义理论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吕明臣  吕金月 《鸡西大学学报》2013,(12):149-151,156
微博经历了近八年的快速发展,现已进入了成熟期。在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使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动态和生活方式悄然地发生改变,并形成了一种新兴的微博文化。通过对微博及微博文化兴起历程的研究,探析微博文化文本内容简单短小、信息传播即时高效、发布渠道便捷多样、沟通交流个性互动的特征,对微博文化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与考量,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文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认识论中,“文本理解”被视作是人对文本意义的诠释,是指文本意图与作者意图的视域整合,是在问答逻辑中所形成的交往互惠和重叠共识;而在存在论意义上,“文本理解”则被视作对人的本质的基本规定,理解不仅是对文本的理解,更是对人的存在的自我理解,其根本旨趣在于揭示人的自我生成性本质。  相似文献   

20.
刑法司法解释是指享有解释权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刑事实体法的适用过程中,对各级司法机关均应遵照执行的刑事法律规范的内涵和适用范围所作的一种直接阐释,从而揭示刑事法律规范所体现的立法者的意图和要求,保证刑法得到准确的适用。就性质而言,它虽是一种创制规则的活动,但须以不违背刑事法律立法本意为原则。尽管如此,由于刑事司法解释是刑法在实际适用中的具体化,也是司法机关适用法律过程中加以引用的重要依据,并为公众所熟知,因而能否全面准确的适用事关行为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对刑法司法解释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