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然和女性是艾丽丝·门罗短篇小说《逃离》的重要主题。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重新审视《逃离》,对小说中女性与自然的独特联系进行分析,揭示了艾丽丝·门罗是一个具有生态关怀和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2.
艾丽丝·门罗,加拿大女性作家的代表,其代表作品《逃离》更是体现了女性主义的特点。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批评分析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及女性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3.
对于女性而言,逃离与回归围城,不过是命运的安排,但是,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不仅以细腻的文字描绘出平凡女性的形象,更是细致刻画出她们平淡真实的生活,这些女性都有着对生活的相同期盼:不为命运所安排,逃离围城。本文就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逃离》,分析门罗的主要写作特征,以及分析小说的女主人公对围城的逃离与回归。  相似文献   

4.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以塑造女性形象见长,她在女性叙事话语下对男性形象的颠覆性描写改变了以往小说中男性中心主义的叙述方式。作者对艾丽丝·门罗《逃离》中的男性形象作了具体分析,并以此反映出艾丽丝·门罗作品中男性形象的一致特点。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以短篇小说享誉欧美,获奖无数。2013年10月,她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称她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这主要得益于艾丽丝·门罗作品严肃的主题和独特的风格,但和她的叙事策略也不无关系。通过特意淡化故事情节、灵活运用叙述方式、巧妙变换故事节奏、精心营造故事悬念等杰出的叙事策略,艾丽丝·门罗的小说焕发出简洁精致、不施铅华、细腻优雅的风采,给人以“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强烈震撼。  相似文献   

6.
钟丹 《文教资料》2020,(9):23-24
《庇护所》是艾丽丝·门罗最新短篇小说集《亲爱的生活》中聚焦中年女性生活困境的短篇小说。小说的显性进程,是女主人公不遗余力地把家营造成丈夫的庇护所。表面上,女主人公极度克制情感,完全丧失自我;但贯穿小说始终的隐性进程,是对男主人公彻头彻尾的讽刺,揭示了女主人公无声但坚决的反抗。这一明一暗的双重叙事,颠覆了男女主人公的家庭地位,更好地传达了门罗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7.
《好女人的爱情》是诺贝尔奖得主艾丽丝·门罗的重要作品。门罗在故事中揭露了瓦利小镇的居民们对动物性的排斥与恐惧。动物性成为令人耻辱的卑贱物,人们对自己身体的动物性本能感到羞耻。人们厌恶残疾与患病的身体,无法与自我和解,也难以对他人产生真正的同情。动物性在父权暴力的象征秩序下成为难以言说之物,小镇中充斥着压抑的沉默。门罗通过书写被贬抑的动物性,展现小镇中的偏见与压抑,质疑人性与动物性暴力的二元分割。  相似文献   

8.
艾丽丝·门罗,加拿大女作家,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是首位加拿大籍获此殊荣的作家。近年来,国内掀起了门罗研究热潮。论文对国内门罗研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力求呈现关于门罗研究的范围和趋势,为拓宽和加深门罗研究找到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9.
《办公室》出自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快乐影子之舞》,小说主要讲述了一个只想找个僻静角落安心写作的女人一次次碰壁与失望的过程。主人公是一位有丈夫,有孩子的知识女性,她想拥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在里面安静地创作小说,可是家人的冷漠,房东的怀疑,乃至自我的否定使她寻找办公室的道路充满坎坷,最后她愤怒地离开了办公室。本文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从家庭、社会和个人三个方面分析女作家面临的创作困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门罗对女性创作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时间艺术的小说,其叙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是叙事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关于叙事与时间的研究主要是从"故事"与"话语"的关系入手,揭示"故事时间"与"话语时间"之间的差异。在《白包山》中,艾丽丝·门罗利用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的差异,发挥时序、时距和频率的叙事功能,构建了一个看似错乱实则清晰的叙事时空。  相似文献   

11.
艾丽丝·门罗是加拿大著名女作家,擅长创作短篇小说,被誉为"加拿大的契诃夫"。她在世界文坛上有着巨大影响,并于2013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门罗笔下的女性聪慧、敏感,散发出迷人的魅力。论文以门罗众多短篇小说为蓝本,从门罗的生活经历、女性主义和小镇背景三个方面探讨门罗笔下的女性人物塑造的成因。从中我们可以了解门罗自身的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同时也感受到她对女性复杂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2.
艾丽丝·门罗是著名的加拿大短篇小说家,作品多借女性视角,以加拿大自然风貌为叙事背景,叙述了各个年龄阶段的女性故事。本文试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解读门罗小说,以揭示西方父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和自然因为受压迫的同质性而产生的相互依恋。  相似文献   

13.
对女性和自然的描写是贯穿《荨麻》的两条主线。文章通过剖析女性与自然的融合、女性与自然的异化、女性与自然的重生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加拿大女性身份的重构,揭示门罗作品对女性、自然的关注,发掘其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艾丽丝·门罗创作的短篇小说《夜晚》以第一人称、第三人称互相转换的写作手法,向读者讲述“我”这一行为个体在家庭生活中所产生的身份认同错位与焦虑。艾丽丝·门罗一方面通过对真实事件的叙述展示家庭中出现的变故,另一方面通过对“我”存在的心灵黑洞的准确刻画,揭示“人”作为生命个体的现实虚构性以及所具有的破坏性心灵黑洞。艾丽丝·门罗将“心灵黑洞”看作具有破坏性的无法排解的欲望,父亲作为家庭的最高权威,在恰当时间点对“我”施以仁爱的关怀,进而帮助“我”对抗并战胜心灵黑洞,从而达到自我认知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5.
代际关系书写是艾丽丝·门罗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艾丽丝·门罗以家庭代际关系的变迁为视角,由小见大,从19世纪中期移民代、末期新生代到20世纪初转型代、中期过渡代等四代家庭中的三类家庭代际关系为纵向线索,借助不同代群之间的代际关系勾勒出100多年间加拿大民族国家的社会建构历程。艾丽丝·门罗在小说中展现了英语裔苏格兰移民在北美新大陆殖民地文化传承模式下不同代际关系的时代性,揭示个体所处社会语境对于每一代群自身的客观影响,指出不同历史文化语境中代际冲突存在的普遍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叙述的是一些简单、平凡的故事,然而,在朴素的外衣之下,作家赋予《逃离》象征主义的骨骼,使小说获得了无与伦比的生命力,揭示了女主人公注定“逃而不离”之命运。《逃离》中的象征手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动物象征、物品象征及人物象征。这些象征构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将整部小说巧妙地编织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短篇小说集《逃离》[1]从女性视角描述了加拿大小镇上的平凡女子的普通家庭和婚姻生活,以及所面对的种种家庭矛盾的烦恼和无奈。基于《逃离》的短篇故事中婚姻形象和特征分析,揭示二十世纪中叶加拿大中下阶层所面临的婚姻困境。  相似文献   

18.
艾丽丝·门罗的小说,以个体对自我"名字"符号的认知态度作为自我身份认同的起点,对人物"名字"符号的假借现象进行精心设计和反复书写,展现了人物"名字"符号的多种假借方式和不同动机。门罗认为人物借改名想要掩盖自我无法认同的某段经历或过去身份,但在根本上无法改变自我真实存在的人生轨迹,只是一种自欺的暂时性行为,反而丰富了自我名字符号指称所具有的多种可能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艾丽丝·门罗对家庭伦理叙事情有独钟,手足伦理作为家庭伦理的组成部分,贯穿她的家庭伦理叙事。手足伦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让人无法割舍的亲情伦理关系,是人类情感的重要支撑。门罗将手足间的竞争、友爱、疏离等关系嵌入小说作品中加以体察,揭示出现代手足伦理关系的多元化状态,表现出对构建和谐手足伦理的强烈渴盼。  相似文献   

20.
《亲爱的生活》是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最新的作品。我把其中的第三章作为我的翻译实践对象。论文的主体包括三大部分:翻译报告、英文原文、中文译文。翻译报告包括五个章节:引言、原文介绍、翻译过程概况、翻译实例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