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8 毫秒
1.
以控制颗粒物污染和降低电力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重点,开展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从总量控制的原则、思路、程序以及主要指标进行分析论述,使区域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决策更加科学化、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之一.基于改进等比例分配方法,以2010年为基期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年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进行分配,在此基础上对污染物分配效率进行研究,并将该分配方案与国家行政分配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SO2和NOx的削减分配特征基本一致,仅削减幅度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削减率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部、东部沿海地区的部分省级行政区,西北、西南地区的削减率相对较低.在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前提下,该分配方案使更多省级行政区处于技术前沿面上,因此其大气环境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西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西藏高原农田生态系统土壤CO2排放状况的观测,讨论了高原冬小麦、青稞和对照裸地的土壤CO2排放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的特征。冬小麦、青稞和对照裸地的CO2排放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发生当地时间的13:00~14:00和凌晨5:00~6:00左右,但在越冬期土壤CO2排放已很微弱,日变化不明显。冬小麦和青稞地的土壤CO2排放最高值出现在灌浆初期, 可达到40 g m-2 d-1左右;收割后,气温和土壤温度也逐渐降低,土壤中的微生物和小麦根系的呼吸减弱,土壤CO2排放一般为20 g m-2 d-1以下;至越冬期,土壤CO2排放降至2 g m-2 d-1左右,土壤CO2排放非常微弱。高原农田土壤CO2排放与5cm土壤温度变化相关性最好,可用5cm土壤温度来推算高原冬小麦地的土壤CO2排放量,并由此得到在灌浆期高原冬小麦的根系呼吸所排放的CO2量占整个土壤的CO2排放量的34~44%,平均为40%。  相似文献   

4.
针对影响大气能见度的原因及观测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6.
7.
8.
利用臭氧探空资料,分析了东亚地区香港、北京和广州三个站2000-2010年期间大气边界层内臭氧的季节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个站点臭氧的时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差异。结果表明,东亚季风和大气环流是主要影响因素。另外分析了产生这些差异的可能原因,包括自然因素如气象条件以及人为因素包括污染源的排放与增加。分别对两中原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温度和相对湿度以及臭氧的前体化学物质对臭氧浓度的影响都较大,为主要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9.
罗丹 《金秋科苑》2009,(1):42-44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减少1%,人类就会多3%的几率得皮肤癌。截至2008年11月8日,南极的臭氧空洞较往年没有变大。很多人也许因此免于罹患皮肤癌。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研究室主任陆龙骅看来,这多亏英国人乔·法曼1985年发现了臭氧空洞。  相似文献   

10.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减少1%,人类就会多3%的几率得皮肤癌。截至2008年11月8日,南极的臭氧空洞较往年没有变大。很多人也许因此免于罹患皮肤癌。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极地气象研究室主任陆龙骅看来,这多亏英国人乔·法曼1985年发现了臭氧空洞。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大气气溶胶对酸雨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酸雨现状、气溶胶的酸碱性质和酸化缓冲能力对酸雨的影响、大气污染对降雨的抑制作用、降水化学研究等方面论述了大气气溶胶对酸雨的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对目前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初步评述,指出对酸性气溶胶的研究逐渐成为酸雨研究中的热点和前沿。  相似文献   

12.
高原紫外线与臭氧空气消毒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原环境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室外紫外线强。虽然空气中细菌较平原地区细菌含量少,但革兰氏阳性菌在高原环境中的生存力也比较强,引起的院内感染也不可轻视,所以在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中,空气消毒是一项重要措施。长期以来,紫外线广泛用于医院的空气消毒,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近二十年青藏高原气象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近二十年青藏高原的地面辐射和热平衡特征、大气环流及季节变化、高原天气系统、高原积雪对我国环流和天气的影响、动力作用和热力作用的模拟等几方面的研究成果,概括了重大理论科学研究和实验应用研究的结果,发现了许多重要的结论,提出了一些可能的物理机制,特别是两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有力地推动青藏高原气象学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5.
张书美  袁梁  黄群 《大众科技》2016,(2):144-147
鉴于名人效应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所起的重大作用,近年来一些地方图书馆主动服务社会,积极开展对地方名人文献的收集、整理、开发工作,地方名人文库发展之势犹如雨后春笋。与此同时,地方名人文库的理论研究也如火如荼进行。目前,学术界关于地方名人文库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地方名人文库建设的意义、征集范围的界定、名人数据库建设等方面。地方名人文库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总体来讲,还呈现研究力度薄弱和研究态势局限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西藏高原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出发,探讨了高原低氧环境对西藏青少年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如何开展农牧区学校体育教学的建议,认为要处理好高原环境与农牧区学校体育教学的关系.改革西藏农牧区学校体育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完善农牧区学校体育管理体制和体育法规建设.要充分利用西藏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农牧区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加强农牧区体育师资.场地.器材.体育科研等建设。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组织学习研究概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欣伟  伊景冰 《科学学研究》2006,24(Z1):210-216
组织学习是近年来国内管理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了解国内组织学习研究的总体状况,为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奠定基础,本文对国内组织学习研究文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介绍了研究中的重点议题,并对研究的未来趋势做出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高原睡眠障碍的危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列举了一些睡眠障碍在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意在提醒大家重视睡眠。特别是在高原,睡眠障碍的危害更大,无论是世居或移居高原人群,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对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内部和陡坡地貌带2个花岗岩体10件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表明,高原内部大红柳滩-郭扎错逆冲断裂上盘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4.8±4.9~14.0±1.3Ma,此外,一个玄武岩烘烤的热事件年龄为7.9±0.8Ma;而陡坡地貌带的西昆仑中间逆冲断裂上盘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2.9±0.5~0.9±0.3Ma.进一步的热历史模拟结果显示,高原内部自渐新世以来经历了2期隆升-剥露,分别是渐新世-早中新世(30~16Ma)和上新世以来(≤5Ma),而陡坡带只记录了晚中新世以来(≤8Ma)的隆升-剥露,暗示他们经历了不同的热演化历史.结合前人在该区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数据和野外地质现象,认为现今高原边缘陡坡地貌带可能是自晚中新世以来(≤8Ma)高原边界断裂伴有向塔里木盆地后展式叠瓦逆冲产生的构造抬升的结果;现今高原面有可能是由高原边界断裂系于大约5~2Ma以来强烈活动逐渐形成的,其隆升-剥蚀幅度>2000~3000m.这对自晚中新世以来青藏高原西北缘高原面与陡坡地貌形成过程提供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年代的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20.
青藏高原设施农业分布格局及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魏慧  吕昌河  刘亚群  杨凯杰 《资源科学》2019,41(6):1093-1101
设施农业的快速增长是近10年来青藏高原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亮点。揭示设施农业用地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征,有助于理解青藏高原设施农业的发展态势,为其规划布局提供决策支持。本文基于2018年Google Earth高分影像数据,采用目视解译和地统计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青藏高原设施农业用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并选择西宁和拉萨为典型区,对比2008年和2018年设施农业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2018年青藏高原共有设施农业面积7821.74 hm2,主要集中在河流两侧的城市周边,与河流走向大致吻合,其中青海和西藏设施农业面积分别占青藏高原设施农业总面积的58.10%和36.49%;②受海拔、地貌类型和城市分布的影响,设施农业分布海拔在1400~4600 m之间,但在2200~2600 m和3600~3900 m高程区间分布最为集中;③2008—2018年西宁和拉萨设施农业增长迅速,分别从293.73 hm2和429.01 hm2增至2111.45 hm2和1422.30 hm2。同时,因城市发展,两个城市超过60%的设施农业用地被建设占用,造成空间格局的显著变化;④设施农业在青藏高原发展前景良好,但也存在温室类型单一、变动频繁和“过程性浪费”等问题,应加强保护和规划管理,促进设施农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