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教育经费的最主要来源渠道,政府对教育投资的财政政策选择,包括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加。教育经费预算体制的改革、教育投资结构优化等,将是关系到新时期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一、依法规范和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增长,明确各级政府教育拨款的负担比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大幅增加了对教育的投人量,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78年的81.24亿元上升到1999年的2287.18亿元,20年来增长了28倍多,财政性教育支出的年均增长率高于10%。但财政性教育投资的相对比重和增长率却未真正符合法律规定的要…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投资的财政政策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政府财政对教育的投资是教育经费最主要的来源渠道,政府对教育投资的财政政策选择是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从依法保证财政性教育经费增长、实现教育经费预算单列、规范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和社会捐赠教育的财政制度设计、优化财政教育投资结构等五个方面,应是教育投资的财政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我国教育投资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沈百福 《教育科学》2003,19(2):11-15
我国教育投资的进展:一是教育经费持续快速增长,增长速度超前于经济增长速度,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不断上升;人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二是初步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形成了非义务教育阶段个人分担教育成本的机制,办学体制改革逐步推进,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办学经费大幅度增长。三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教育财政重大系列工程,最大程度发挥教育财政的杜杆作用。各级教育的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差异逐步缩小,财政教育拨款在各级教育的分配正在向更为合理转变。但我国教育投资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我国教育经费总量、公共教育支出占GDP比例仍然偏低;我国义务教育经费的政府承担比例偏低;中小学生均教育经费指数较低,城乡中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的差距较大;中等发达地区个人分担教育经费的比例偏高等。  相似文献   

4.
教育经费与教育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教育经费短缺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共性问题。目前我国教育经费喜中有忧,教育经费稳定增长,但是教育经费日趋紧张。针对我国的教育经费现状,章认为应通过拓宽政府财政拨款主渠道,加大预算内拨款力度;继续实行多元化的教育投资体制,增加非政府的多渠道的教育投资;逐步完善培养成本补偿机制;发行教育彩票;开办教育银行和教育储蓄等措施来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  相似文献   

5.
教育经费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我国当前教育事业的经费来源问题,本文先对中美两国教育的经费来源、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各级政府承担的教育比例、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保证教育经费的措施和开发民间教育投资潜力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以我国具体国情为背景,结合比较的内容,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解决方案.对于增加我国的教育经费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九五”以来,我国政府财政性教育投入的大量增加有力地支持了各类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多,经济不发达,财力也不充裕,教育投入规模和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公共教育经费支出职责划分不同;二、教育经费来源渠道不同;三、政府教育拨款的分配结构不同;四、公共教育支出规模不同。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教育经费需求不断增大。本文依照“成本分担”理论,主要从政府、家庭、学校三个成本分担者入手.探讨如何建立多元化的教育投入体制.从而保证高等教育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胡思旭 《职教论坛》2006,(2S):50-52
教育经费短缺长期以来制约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依据《教育法》保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就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举措。但是回顾过去几年,落实情况很不乐观,通过对我国教育投资总量、教育投资比例以及教育经费使用结构的分析,可以探寻阻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教育经费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对浙江省近四年来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数据的分析和梳理发现,高职院校经费投入存在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区域间经费投入不均衡等问题。对此,提出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投入力度,多渠道、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关注民办高职院校,保证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教育经费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础和保障.通过对浙江省近四年来高职教育经费投入数据的分析和梳理发现,高职院校经费投入存在不同类型学校之间差距较大、区域间经费投入不均衡等问题.对此,提出政府应加大对高职教育投入力度,多渠道、多元化筹措教育经费,关注民办高职院校,保证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事业单位,不具备创收的条件,教育经费十分微薄,这样,“不仅不能适应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要,而且也难以满足现有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恪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因此教育经费应该用在教育事业上,保证科教兴国的战略得以实施,保证正常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保证后勤确实为教学服务的原则。为此,应加大财务透明度,提高经费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要保证教育得到优先发展,政府必须加大对教育的投入。适当提高教育经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仍然是我们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提高教育水平,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这是提高我国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根本大计。除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外,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还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帮助。目前,应尽快出台鼓励社会各界捐资、投资教育的详细法规和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办学。  相似文献   

13.
了解教育财政体制的特征并对其进行客观评价,有助于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教育经费多渠道投入、居民负担较重,政府间教育经费分担重心偏下,公共教育经费分配行政主导,学生资助还不完善,教育投入和使用的问责制度缺失,是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主要特征。近20年来中国教育财政充足性有很大提高,但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不高,教育投入与教育质量要求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城乡间义务教育财政公平有显著提高,但地区间、区县内学校之间生均经费差异巨大,不同阶层子女进入优质学校的机会很不平等。由于基础数据的缺乏,难以对教育财政效率做出全面、可靠的评价,从就业看高等教育配置效率近年在下降。需要通过调整政府与居民、各级政府间教育经费负担责任,改革公共教育经费分配方式,建立教育投入评价和问责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提高中国教育财政体制的充足、公平和效率水平。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等教育为例,对中国10省市比较分析显示,地方政府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关系密切,两者通过经济发展耦合在一起。为了保证教育投入与教育发展之间的良性循环,地方政府应自觉加大力度降低行政成本,领导者更要提高投入教育的意愿,并硬化教育经费投入的增长指标,中央政府也须进一步健全中央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教育体制灵活多样,各级各类学校以及社会各届都注重培养创造性人才。其教育经费筹措渠道,既有各级政府的教育拨款,也有社会捐款和赞助……美国教育在诸多方面给我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凭心而论,这几年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给予了最大限度的倾斜,保证了教育经费的稳步增长.各县市区在取消农村教育费附加后,政府担起了担子,保证了教育的正常运转.但是这些还远远不够,教育经费同事业发展需要还是有差距.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入学难问题仍然存在,学位不足矛盾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7.
新年以来,教育部负责人反复强调教育的公益性,并保证,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4%。据统计,目前,我国政府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4l%,属于世界上比例较低者。  相似文献   

18.
教育投资作为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性保证,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关注的重点。虽然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并制定了相应的规划,但我国实际教育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未达到我国政府规划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育的快速发展,并最终影响我国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的进展。从我国经济发展、教育系统自身发展特点这两方面分析我国实际教育投资不足的原因,并就如何解决问题提出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一定意义上说。离开对职业教育投入体制问题的讨论,我们对于职业教育问题的讨论就是不完整的。当前。我们所从事的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产学研为主要实现形式的职业教育,学费水平偏低,教育经费主要由政府承担。而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任何努力都要靠增加教育经费来保证。下面就几个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学校式职业教育经费供给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分析,以期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并作为借鉴。  相似文献   

20.
重视农村教育的公共投入,加大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力度,对于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农村教育存在公共投入财政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农村义务教育占义务教育公共支出的比重偏低、各级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不合理等问题,阻碍了我国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此,应该加大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对农村教育经费总量投入,完善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体制,建立多元主体农村教育投资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