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2007,(Z1)
清朝的张廷玉是安徽桐城人,他素来注重修身养性,颇得他人尊重。他也非常孝敬父母,在朝廷任宰相时,亦经常回家乡探望双亲。一次,张廷玉回来看望母亲时,觉得家中的房屋出现破败之象,就命令手下人起屋造房。安排好一切后,他又回到京城。  相似文献   

2.
刘奕达  张丽 《小学生》2007,(2):42-42
“劳动最光荣”!小作用平实的言语,叙述了自己的亲身体验。从为什么洗手帕、怎么洗手帕到最后洗完手帕,我们都感受到了他那种“说不出的高兴”。[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马上就要放暑假了,一个学期紧张的工作就要结束,我心里非常高兴。本次期末考试,我班成绩在全年级四个班中位居第一,而且还获得了精神文明班级的称号。会后,同事纷纷向我表示祝贺。不巧正在这时,班长刘雷风风火火地跑来,大声嚷开了:邱老师,你快去,张辉和李小薇打起来了!刚才的欣喜一扫而光,我急急忙忙与班长一起向教室跑去。  相似文献   

4.
正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题记桐梓县有一条六尺巷。六尺,于我来看并不宽,但导游却笑:宽,如何不宽?我不明白其中缘故,只觉得惊诧——分明只是连车身都难进入的巷子。  相似文献   

5.
正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题记桐梓县有一条六尺巷。六尺,于我来看并不宽,但导游却笑:宽,如何不宽?我不明白其中缘故,只觉得惊诧——分明只是连车身都难进入的巷子。相传曾有两户人家相邻,因这土地应怎分,谁家多谁家少起了争执。一家有个亲戚在京城做官的,便写信告知,那个官  相似文献   

6.
桐梓县有一条六尺巷。六尺,于我来看并不宽,但导游却笑:“宽,如何不宽?”我不明白其中缘故,只觉得惊诧——分明只是连车身都难进入的巷子。  相似文献   

7.
正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题记桐梓县有一条六尺巷。六尺,于我来看并不宽,但导游却笑:宽,如何不宽?我不明白其中缘故,只觉得惊诧——分明只是连车身都难进入的巷子。相传曾有两户人家相邻,因这土地应怎分,谁家多谁家少起了争执。一家有个亲戚在京城做官的,便写信告知,那个官爷便回: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这户人家便退后三尺,邻居一见便心内惭愧,亦退后三尺——于是成就了这六尺巷。  相似文献   

8.
桐梓县有一条六尺巷。六尺,于我来看并不宽,但导游却笑:“宽,如何不宽?”我不明白其中缘故,只觉得惊诧——分明只是连车身都难进入的巷子。  相似文献   

9.
桐梓县有一条六尺巷。六尺,于我来看并不宽,但导游却笑:“宽,如何不宽?”我不明白其中缘故,只觉得惊诧——分明只是连车身都难进入的巷子。  相似文献   

10.
六尺巷     
《红领巾》2008,(6)
清朝时,宰相张廷玉与一位姓叶的侍郎都是安徽精城一人。两家是邻居,都要起房造屋,为争一地皮,发生一了争执。张老夫人便写信给京城里的儿子,要他出面干预。张廷玉看完信,做了一首诗劝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再让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台皇。”  相似文献   

11.
桐城六尺巷     
正路过小镇桐城,决定下车游览一番古今传扬的六尺巷。独自一人,按着路人的指点,在桐城的西后街,寻到了这条平平常常的小胡同。六尺多宽,百米来长,地面由鹅卵石铺就。六尺巷的来由是有一段佳话的。相传,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在京做了宰相,家人打算扩大  相似文献   

12.
周治 《教育文汇》2011,(3):43-43
清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在京城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有一年,他老家张姓人做屋起墙脚时与邻居吴姓人发生争执,张家人便驰书请他出面处理。  相似文献   

13.
六尺巷传奇     
《家教世界》2016,(5):15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  相似文献   

14.
清朝时候有个人叫张廷玉,是安徽桐城人,他从小发愤读书,后来考中了科举,到京城做了官。有一次,张廷玉回老家看望母亲,觉得家里的房屋太破旧了,就让人重新修建房子。一切安排就绪后,他就返回京  相似文献   

15.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全长100米,宽2米,建成于清朝康熙年间,巷道两端立石牌坊,牌坊上刻着“礼让”二字。“桐城六尺巷,和谐名城扬”,这是2006年11月,时任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参观六尺巷后给“六尺巷”的题词。2007年4月,“桐城文庙六尺巷”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相似文献   

16.
六尺巷传说源于桐城,通过方志、口碑、风物及戏剧等媒介流传。运用文化符号理论、功能主义理论、交换理论解读六尺巷传说,可以揭示其中包含的大量象征符号和丰富的人类文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二百多年前,根据英国人詹姆斯·瓦特的设计,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批改良后的蒸气机.一个啤酒厂订购了其中一台,想用它代替当时干活的马匹去推动抽水机.啤酒厂主想确定一下,一台蒸气机的生产效率是否抵得上一匹马,于是他从自己的马中挑选了  相似文献   

18.
米是现在国际上通用的长度单位,你知道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来历吗?古时候,人们常把实物作为长度单位。据我国汉朝史书记载,先秦时期,人们以蚕丝的粗细为一忽,十忽为一  相似文献   

19.
许多同学在平时也许会不自觉地使用某些词语,但对于它们的“来历”和深层含义却不是很清楚。本文,我们就以“青睐”这个词为例,来谈谈这方面的知识。“青睐”中的“青”字,含义很多,除了有“绿色”的含义外,在中国古代,它还有着“蓝色或蓝色颜料”和“黑色”的意思,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中的“青”,就是一种靛青色(深兰色)颜料。“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中的“青丝”就是黑发的意思,但多用来指少女的头发。而“睐”,是一个形声字,从目来声,意指眼睛向旁边看。“明眸善睐”这个词,就是用来形容姑娘的眼睛十分明亮、灵…  相似文献   

20.
“青睐”一词据说与“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有关。阮籍为人放荡不羁,爱憎分明。曾感叹“世无英雄,遂使竖子刘邦成名”的便是他。据《晋书·阮籍传》记载,“籍又能为青白眼。见俚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嵇康,竹林七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