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影响称重系统故障发生的因素 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基础是信息的采集、传输和处理技术,即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它们分别构成了信息技术系统的“感官”、“神经”和“大脑”。信息采集系统的首要部件是传感器,且置于系统的最前端。在一个现代自动检测系统中,如果没有传感器,就无法监测与控制表征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各种参量,也就无法实现自动控制。在现代技术中,传感器实际上是现代测试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称重传感器被称为电子衡器中的心脏部件。  相似文献   

2.
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机电一体化的基本支撑技术之一———传感器技术,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检测系统就像神经和感官一样,源源不断地提供种种信息,以便机电一体化系统能高精度地完成自动控制和自动调节功能。并描述了传感器技术在机电一体化系统中的应用状况,并指出了传感器技术发展的若干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贺凌霄 《学周刊C版》2014,(1):223-223
正科技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人类已经置身于信息时代。而作为信息获取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技术——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渐渐向集成化、微型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促进现代测量技术手段更快、更广泛地发展,测量技术将在网络时代发生革命性变化。据调查统计表明,每年有26万起交通事故是由于轮胎故障引起的,而75%的轮胎故障是  相似文献   

4.
电容式传感器的应用和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感器是可以将非电量转换为电量的一种器件,在通信技术中信息的捕获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众多类型传感器中的一种,电容式传感器有着许多优点,应用也非常广泛,本文介绍了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应用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传感器及其应用》课程改革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技的前沿技术,是现代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之一,传感器产业也是国内外公认的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技术产业,它以其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  相似文献   

6.
明亮 《成才之路》2014,(19):86-86
ZigBee技术是一种全新的短距离无线传感器网络标准,其专注于商业建筑自动化、工厂车间管理和家庭居住控制这三大无线传感器网络市场领域。一个基于ZigBee的教学楼管理系统,可以将传统的教学楼变成全新的现代化教学楼,为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7.
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基于分布式、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嵌入式系统的无线智能传感器网络应用平台,并将此平台应用于工矿企业税收之中.  相似文献   

8.
神经精神分析学是一个在整合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学的基础上而形成的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神经精神分析学运用神经科学的方法与成果,试图检验、修正、扩展、完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来实现对人类深层心理的动态研究.作为通过整合神经科学与精神分析学来理解大脑与心灵运动的神经精神分析学正处于起步发展的阶段,其所涉及的核心议题主要集中在意识问题、情绪问题、睡眠与梦问题这三大领域.神经精神分析学既是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也是一场学术运动.神经精神分析学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统一,在总体上符合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数学技术对于新世纪数学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数学技术进入数学课程在21世纪将是国际趋势,世界各国正纷纷为此作准备、数学技术强调了数学在新世纪数学教育发展的三大理念:工具理念、实验理念、应用理念,同时也能够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三大特征:终身化、个性化及全民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人类的思维和行动,可归结于三个过程的循环:从外界摄取信息,经人的大脑处理信息,然后发出信息去控制或应付外界的各种活动。基于这种认识,新兴的“信息产业”正在从传统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中独立出来,形成引入注目的“第四产业”。第四产业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已有能力制造各种类型的电子计算机——电脑。传感器作为对外界事件的敏感器件代替人的五官去检测外界(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的)信息,已越来越多地被采用为计算机信息输入的主要通道。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对电子计算机系统应用范围的推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传感器的品种数量和性能方面的需求日渐强烈。从非电量电测技术到传感器技术的易名,表征其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尽管已经有了检测人的感官所无法  相似文献   

11.
集成了传感器、微机电系统和网络三大技术而形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 SN)是一种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基于自组织机制和网内处理的数据融合技术能克服能量损耗与带宽的限制,极大地改善了W SN的整体性能。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军事、环境、健康、家庭和商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传感器技术是物联网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传感器对物联网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传感器技术这门课不仅要培养学生对传感器原理的掌握,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传感器的应用能力,甚至是创新、创业能力。基于这一理念,对"传感器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授课方式和实践指导进行了探索实践。通过将授课内容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传感器技术也在课程教学中体现出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它与现代教育技术的联系愈发紧密,为了实现将两者进行有机整合,本文根据现代传感器技术的特点和应用,针对性的提出了将现代教育的教学手段运用到传感器课程教学中,从而对现代教育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钱欢  施伟斌 《教育技术导刊》2017,16(12):125-127
随着Android设备普及率日益上升及广泛应用,将Android设备作为物联网终端已成为发展趋势。为了弥补PC端在更新无线传感器网络代码时移动不便的缺点,结合Android平台与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设计一种在Android设备端利用蓝牙通信远程控制代码分发的无线传感器网络代码更新系统。传感器节点基于存储空间较小的CC2430芯片,使用轻量级操作系统TinyOS作为分发协议的开发环境,使得系统占用硬件资源少。实验证明,利用蓝牙技术与无线传感器网络分发技术可较好地实现网络节点的代码更新。该系统能方便快速地实现整个网络的代码更新,可推广到实际应用中。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以来,在世界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自然与人为灾难频发、老人和残障人士的数量逐年增加的全球大环境下,老年健康产业和特殊人士群体的需求日趋多元化[1].普通手动轮椅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的出行问题,但仍有许多问题未能企及.与此同时,被称为现代信息技术三大支柱之一的传感器技术正得到蓬勃的发展,应用传感器设计智能轮椅成了许多学者和企业的研究对象.传感器在智能轮椅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搜集人体信号和探测环境信息两方面,以给予使用者最大的方便和安全,此技术发展空间及前景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6.
纳米材料作为材料科学的重要部分,已发展成为一门高度交叉的综合科学技术,不断为化学学科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在简要概述纳米传感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原理的同时介绍了利用纳米传感器YVO4∶Eu3+探测酒精浓度,及而后发展的通用型气体传感器,利用光纳米传感器检测离子和生物探针传感器等相关研究结果并对纳米传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能源作为未来三大支柱产生之一,在保障国家安全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太阳能作为可再生能源,具备可再生性,丰富性,无污染性等优点,因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在发展太阳能的同时,应看到机械设备自动化程度普遍偏低,没有掌握相应的核心技术,因而如何更好、更低成本的利用太阳能,也是现代机械自动化技术面临的挑战之一.为此,将试探性的分别阐述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太阳能热利用产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纳米材料作为材料科学的重要部分,已发展成为一门高度交叉的综合科学技术,不断为化学学科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在简要概述纳米传感技术的基本概念、方法及原理的同时介绍了利用纳米传感器YVO4∶Eu3+探测酒精浓度,及而后发展的通用型气体传感器,利用光纳米传感器检测离子和生物探针传感器等相关研究结果并对纳米传感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近十多年来得到蓬勃的发展,已经成为神经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及治疗的手段,已逐渐被临床医师及患者、家属的肯定和接受,并逐渐显示出其优势。但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作为一项有创的诊疗技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对于进修医师进行规范化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带教,既要达到进修医师进修的目的,也要保证医疗的安全及减少医疗纠纷。本文通过对在介入教学过程中对进修医师的带教所积累的一些经验,来谈谈我们对进修医师进行神经血管介入诊疗过程中带教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20.
ZigBee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无线通信的要求越来越高.Zigbee传感器网络技术作为一种短距离、低速率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目前成了监测领域应用研究的热点.探讨了ZigBee通信协议栈的架构及其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