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革命烈士诗二首,是一篇讲读课文,由两首诗组成。一是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一是何敬平烈士的《把牢底坐穿》。这两首诗是烈士用鲜血和生命凝铸的战斗诗篇,是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教学时在学生理解词语、了解句子含义和诗的内容之后,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染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在语言训练中使学生从烈士诗篇中受到教育和鼓舞,汲取前进的力量。教学时可参考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2.
《革命烈士诗二首》包括夏明翰烈士的《就义诗》和何敬平烈士的《把牢底坐穿》。这两首诗语言精炼、节奏鲜明、气势磅礴,是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和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就义诗》由四句组成。“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主义”指的是马列主义,“真”是真正的、科学的、是真理。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砍掉了脑袋没有什么要紧的,只要我信仰的是马列主义真理。“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后来人”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继承人。诗句的意思是,你们反动派杀害了我夏明翰一个人,还会有千千万万的革命者站起来,跟上来。凝炼的诗句展现了夏明翰烈士崇高的思想境界。  相似文献   

3.
抓住情感主线体会高尚情操——《革命烈士诗二首》教学建议□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张文兴《革命烈士诗二首》这篇课文虽然安排在“按一定顺序写”这一训练项目中,但就其写作顺序而言,与训练项目的联系并不紧密。然而,它在思想教育方面处于全组的统帅地位却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4.
小学六年制语文第九册《革命烈士诗二首》这一课文,诗中听用的破折号我认为兼有几个表达作用。在教学时教师不要忽视,应中肯地讲授。 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敌人高叫着的话为什么不用引号引起来,而用破折号?是因为承接“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门敞开着。”这一暗喻  相似文献   

5.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由于课文所反映的内容离学生现实生活相距太远,所以在学生接触课文之前,教师有必要适当地介绍先烈的生平,以帮助学生理解课义内容。(叶挺、陈然生平  相似文献   

6.
“为了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我们愿——愿把这牢底坐穿!”这里的破折号表示什么意思,参考书上没有注明.为了准确地抒发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很有必要弄清它所表示的意思.  相似文献   

7.
《湖南教育》第9期47页刊出了唐大生同志的《<革命烈士诗二首>中破折号的作用》一文,对诗中两处破折号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我受到很大的启发。 文中认为“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吧,给你自由!”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有两点:一是补充说明;二是表示二声音的延  相似文献   

8.
抓住“景”体会“情”──《花潮》教学建议安徽方立年《花潮》(6年制第8册)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李广田写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作者在昆明市圆通公园观看海棠花的盛况,热情地歌颂了似海的春光,如花的盛世。这篇课文主要有以下两个显著特点:1.写景具体...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那么,怎样才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呢?我认为,由“读”入境、汇境,最后上升至造境,即所谓境由“读”造。一、入境入境往往是从吟诵开始的,这是一种心、眼、口、手并用的传统的阅读方法。吟诵可以直感语言的音韵美,无论是白话文还是古文,都可以通过吟诵来体味汉语或清丽婉转或火热的直抒胸臆,深沉的扼腕叹息。学生沐浴于这样的语境中,文章的意境就可以浮于目、现于心,久而久之,目染心感,自然是润物酽酽。我常常激励学生去发现文章的意境美,再通过吟诵这一媒介…  相似文献   

10.
11.
期行青泥土,暮在青泥中。泥泞非一时,版筑劳人工。不畏道途远,乃将烟没同。白马为铁拥,小儿成老翁。哀猿进却坠,死鹿力所穷。寄语北来人,后来莫匆匆。这首诗,大约是在唐肃宗乾元H年(759年)十月,杜甫从秦州到同谷跋涉最后一座大山后所写,此座大山正是“泥功山”。唐肃宗乾元Th年(759年)七月,关内大饥,战乱不已,人民痛苦不堪,杜甫对政治已表示失意,而司功参军的微职又无所作为,为了生计,诗人便应当时正在秦州郊辅西技村自建窑洞居住的友人、原京师大云寺主僧人赞上人的相邀,由华州弃官,携家西行,投奔秦州的。诗人的《…  相似文献   

12.
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兼与《教师教学用书》作者商榷都春月意境是我国抒情文学创作传统中长期锤炼出来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审美概念。在我国文学史上。优秀的诗词曲赋都蕴含着美的意境,它是作家的主观情思与富有特征性的客观景物有机融合而形成的审美氛围和境界...  相似文献   

13.
教材解析:《春望》这首诗写国破家散,物是人非的殷忧极痛,伤时和恨别交织,抒情于写景交融,语言沉着而意脉贯通,章法严谨而字句凝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此诗一扫杜诗平素的"沉郁",八句联蝉而下,句句含喜悦之意,一气贯注极淋漓痛畅之致。教材目标:1、诗意的赏读。2、  相似文献   

14.
《桂林山水》教学“三读”在阅读教学中,要使学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搞好段的训练是很重要的。下面以《桂林山水》一课教学为例,谈几点做法。一、初读。在读课文前,教师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这是一篇以写什么为主的文章?②写的是哪个地方的什么景色?在学生对...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应该突出"读"的特点,但"读"并非教学的目的,如何在朗读中切合课文特点,引导学生在层层朗读中感受课文美点,体味作者情感,受到文学熏陶呢?在《陋室铭》教学中,我做了如下设计。一、读出骈文之美让学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发现行文的突出特点——基本上由对偶句连缀成文,告诉学生这样的文章古代叫做骈文,并作适当介绍。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发现骈文的特点,读出骈文的味道。  相似文献   

16.
17.
《古诗两首》中的《夜宿山寺》和《登鹤雀楼》,都通过对登楼所见景物的描绘,表达诗人的感情。两首诗都语句精练,用词准确,意义深刻,令人回味无穷。因此,教学时,既要进行理解词语的基本功训练,又要着眼于学法指导,使学生真正学懂古诗,会学古诗,从而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一、回忆己读过的古诗,议一议忆一亿。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时学过两首古诗,能背出来吗?(学生背诵《春晓》和《静夜思》)这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什么呢?(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议一议。我们是怎样读懂这两首古诗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相似文献   

18.
“五读”实验用于单篇的读文教学,在语文教学心理学的驾驭下施行。它的五个环节反映了读文心理“定势—定向—感悟—彻悟—迁移”的活动过程。各环节均有符合心理学原理的具体操作,综合发展了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五读”模式是参照框架而不是普适样板,它规而不范、恒中有变、简易可行。  相似文献   

19.
尝试性地“读”,了解内容,明确训练目标学习课文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归类识字(一)”中介绍的北京部分名胜古迹和新的建筑,明确本文是一篇介绍北京的文章,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首先,教师指导学生默读全文,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用横线画出文中不懂的词句并质疑。根据学生质疑,师生共同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中央、宽阔、矗立、庄严、绿树成阴、川流不息、名胜古迹等词语的意思,并用“庄严”造句;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其次,指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  相似文献   

20.
紧扣“雨”线展现“心计”──《避雨》教学浅谈福建/钟惠河《避雨》是一篇讲读课文,作者以“雨”为线索,写了迟雨、避雨和谈雨,把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平凡人物──公社气象站的女气象员放在典型环境──春雨中进行描写,表现女气象员认真工作、热爱气象事业的可贵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