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消费文化视阈中,身体理论与身体写作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与此相关的身体批评却一直隐而不显。生理身体与社会(交往)身体两种形态为身体的主要存在方式。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身体描写和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叙事为身体批评提供了广阔的资源。身体批评应该从身体感性、身体的伦理叙事和身体的文化政治三个维度去实施。  相似文献   

2.
鲁迅的《呐喊》与《彷徨》从身体文化学意义上讲是“前身体时代”的历史叙述。小说向人们展示了被吃的身体,叙述了不属于自己的身体和仇恨中的身体,描写了没有尊严的身体,同时表明,在“前身体时代”身体被政治化时的遭遇。鲁迅的小说揭示了中国传统的身体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唐娜·哈拉维的赛博格思想解构了西方身体思想的基础,即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身体论和笛卡尔的实体论主体论,从本体论的角度质疑了传统的身体观,提出了一种联结性、伴生性的身体观念,建构了一种"无我"的身体思想。这样,哈拉维在梅洛-庞蒂的价值论身体观、福柯的认识论身体观之外又提出了一种本体论的身体思想,其意义在于为身体研究开启了第三条思路。  相似文献   

4.
身体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它也受社会规范和社会经验的影响,是高度社会化、历史化、精神化、商业化、审美化的人类文化载体。身体作为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出现在社会学的视域中,开创了身体社会学这一崭新学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的社会学家们在社会学领域对身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布赖恩·特纳从多角度确定了身体研究的范围,从身体的复杂性、身体的社会行动、身体的集体性等方面对身体社会学进行了整合,奥尼尔提出了"五种身体的设想",由此而形成了身体社会学的理论思维、研究框架和时代主题。身体社会学以其敏锐的触角对这一领域进行的探索,使我们对身体的理解更加深刻。  相似文献   

5.
身体叙事的仿真假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的市场化和消费文化与有关身体的文学写作结合在一起,制造了身体的过量仿真符号与影像,从而产生了一个有关身体自由的文学叙事仿真神话。身体仿真叙事不断制造着和表现着市场中国的身体意识和身体风格,加剧了一种身体自由和身体主义的现场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趋于现场化的身体自由而远离灵魂自由。  相似文献   

6.
舒斯特曼身体美学的提出,既为当下美学研究开辟了一条新路径,也是对当代学术界身体研究热潮的一种回应。其不仅改变了传统哲学中身体的地位,将身体与心灵统一,而且还勇于打破学科界限,将身体置于全部人类学科广阔视野来重新认识,从而将身体作为审美经验核心,通过对身体经验的塑造和改善来达到生命的完满。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暗示了身体自身的整体性存在,更阐明了身体与人、与环境、与社会、与宇宙的整体性存在。  相似文献   

7.
西方身体史理论认为身体不仅仅是生理的身体,也是文化的身体,是被建构的身体。这些理论引起了中国身体史研究范式的变革,呈现出自身的问题意识,预示了未来的学术潜力和推进方向。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身体的联系是语言唯物主义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反映了当代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的新发展。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哲学传统中,梅洛—庞蒂、勒赛克尔、杰姆逊、德里达等人都强调了语言的身体性。通过考察语言与生物学的身体、现象学的身体、体验的身体、性欲的身体及劳动的身体之间的关系,指出身体是人类语言经验的基石。语言是劳动身体的一种实践形式,在能动的感性活动中,语言的物质性和精神性统一在特定社会历史的具体身体之上。语言及其历史也是在人类的身体之中和不同身体之间运转的,必然受到人类身体状况的影响,体现人类身体的喜怒哀乐,语言文化实践、权力关系、社会历史也印刻在了劳动的身体之上。  相似文献   

9.
<正>身体的感觉是"我"与世界建立关系的一刹那所产生的一种行为反应。孩子们一出生就开始了对身体的最初运用,婴儿期的身体对外界会产生种种反应。可以说,身体是一种工具和媒介。成人通过观察孩子身体的变化来了解孩子的需求,如冷了身体会蜷曲、热了身体会舒展开、肚子痛身体会扭曲。同时,孩子们通过身体感知与外界的连接,在成长的过程中探索自己身体的各种可能性,如他们爬到椅子底下,探索身体与椅子产生的空间关系;从台阶上跳下来,探索身体与地面的关系;高兴起来手舞足蹈,害怕时收缩身体,身体会记录这些喜怒哀  相似文献   

10.
萨特早期的伦理叙事大量描写了身体现象,尤其是某些具有隐私意味的身体器官。萨特的身体哲学成为了伦理叙事中出现身体意象的思想基础。从文学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揭示了伦理叙事中身体描写的基本特征;对伦理叙事中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身体意象进行了解读,阐释了伦理叙事中以身体为视角的技巧,说明了身体意象成为展示个体精神困扰和生存困惑的平台。  相似文献   

11.
在“革命 恋爱”小说中,身体书写为我们理解这一类型小说的丰富内容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革命需要身体来进行,身体需要革命来运动,身体与革命是两个互动的因素。身体有着无法被革命话语压抑的言说与诉求。革命叙事不仅对身体进行新的规范,而且生硬得扭转身体的欲望,僭越了身体。  相似文献   

12.
封面女郎是当代媒体对身体的表达和态度.对封面女郎的后身体隐喻及对后身体的反思,可以看出身体在改写着媒体自身的历史,身体已陷入消费主义困境.身体的欲望已经成为身体本体和身体消费关联的结构支点,从而建构了身体的原生态话语.封面女郎的身体以身体的名义把身体资本化的同时也把身体碎片化、物质化和去人性化,其身体隐喻对相当部分消费者是个遮蔽,转移了国家、政府、群众的生存视线,扭曲了弱势群体的生活指向,歪曲了人的整体精神诉求和潜在的价值预期,挑战了最基本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3.
身体社会学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将身体置于研究中心。然而,对身体的关注并非社会学的专利,哲学早有研究。从柏拉图对身体的贬抑到笛卡尔对身体的忽视,从身体在尼采那里的回归到身体在梅洛·庞蒂那里成为现象主体,清晰地勾勒了身体在哲学思想史中的发展脉络。这些来自哲学思想中的身体观成为身体社会学的哲学传统。  相似文献   

14.
劳伦斯的短篇小说《太阳》中的身体书写指向的是对身体主体性的关注。以身体为主体的语言构成了其中的身体主体性意识,身体主体意识的复苏成为了解决工业文明和自然之间冲突的途径,对身体主体的重构则成为了解决现代生态危机的主要方法。通过身体主体性的缺失和复苏,身体主体意识的重构两个方面对《太阳》中的身体书写和文学性表达进行分析,认为治疗了被现代文明异化的女主人公心灵创伤的良方不是女性意识的苏醒,而是对身体主体意识的认可和建构。  相似文献   

15.
身体和意识一直处于矛盾状态,且身体一直倍受意识的压抑。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这个被忽略了数百年的身体终于逃出了意识(主体)哲学的深渊。身体变成了后现代思想关注最多的事物之一。当前的“身体热”值得人们深思。通过对“身体热”的分析,指出了后现代语境下身体作为一种话语背后的文化症状。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身体凸显出来,并直接成为组成流行文化的数据和符号。身体体现、身体意象与流行文化产品同时兴盛,形成当代社会文化的一大奇观。当代流行文化中身体呈现出如此样态:身体的形象化审美化——美丽与哀愁;身体的张扬化情色化——性感与裸露;身体的娱乐化狂欢化——宣泄与放肆,身体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又不得不面对异化的危机。当代社会消费文化、视觉文化、娱乐文化促进了身体解放却又导致了身体表面化、置空化、物质化和他者化;当身体被简化成了资本、性和欲望的代名词时,就是单向度的身体解放,它瓦解了人存在的全部真实性。因此,应该强调身体与灵魂的相互寄居,实现修身与贵身的统一以达到诗意栖居。  相似文献   

17.
身体有尊严,但教育却忽视了人身体的尊严。教育通过使身体与尊严隔离、让身体疲惫常态化、把身体工具化等方式来侵犯身体的尊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育价值观对身体的贬低、学生面临挥之不去的烦恼、学生无法自主决定其命运、教育中具有权力主义的色彩和教育再造了尊严的概念。身体尊严在教育中的实现需要教育满足学生身体的基本需要,倍加呵护学生的身体,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尊严意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尼采作为后现代身体反叛的开端,他把身体从沉重的灵魂中解放出来。承接尼采的思想,福柯在理论和实践上进一步丰富完善了尼采的身体观。尼采使用谱系学方法主要分析了道德的起源问题,福柯运用此方法,以身体为参照,重新梳理了有关人的历史;尼采把权力界定为身体的内部支配力,而福柯则忽视了这种源自身体本身的能量,更多关注外部权力对身体的影响;与福柯一系列"反常"的身体体验不同,尼采的身体则缺乏实际行动,更多"形而上学"意味。  相似文献   

19.
军训是高等院校按《兵役法》要求让大学新生接受军事训练,对他们进行国防教育,其实质是学校联合军队对学生实施的身体规训。本文分析了军训对身体的规训,揭示了军训如何强迫学生接受权力制造的知识从而获得有用而顺从的身体。本文分为准备规训的身体、接受规训的身体、接受检查的身体和规训后的身体,提出军训获得了遵守规训、自我规训和能够生产新的规训知识的身体。  相似文献   

20.
最近10年,国内学者对中国人身体自我进行了理论和实证上的本土化探索,主要涉及对身体自我的结构和特点,从正面和负面取向对现实身体自我、理想身体自我、负面身体自我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讨;提出了"负面身体自我图式"概念和"负面身体图式指导负面身体自我者的认知加工"的重要观点,对该认知加工机制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探讨了负面身体自我形成的影响因素、预测模型;探讨了饮食失调症状人群的特点和学生超重的干预模式;初步探讨了胖负面身体自我注意偏好的脑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