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程强调要重结论 ,更要重过程。所谓重过程 ,就是重视教和学的程序 ,重视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情感体验和探索。哲学原本是源于生活的学问 ,由于种种原因 ,导致学生在学习哲学时只记结论 ,忽略过程 ,对哲学学习无兴趣 ,生搬硬套 ,乱贴标签。因此 ,把哲学复原到生活中 ,通过活生生的故事让学生体验学习哲学的兴趣 ,探索哲学奥秘 ,是很有必要的 ,实际上是哲学教学重过程的体现。一、故事导入 ,通过“过程”激发兴趣不少学生认为 ,哲学是一门深奥玄妙的学问 ,难学难懂 ,因而积极性不高 ,缺乏兴趣。学生无兴趣 ,就不愿思考 ,教学中常出现“启而不…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大学生哲学素养培育的意义及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素养的培育对高职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哲学教育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命体验出发,增强学生对哲学素养重要性的认识,也要加强哲学教材建设,突出哲学的方法论功能,教师要注重创新哲学教育方法,改革教育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3.
<正>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体验、感悟与思考;能为学生的新旧知识、经验搭建桥梁,引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中自主建构知识。在《生活与哲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富有生活气息、亲身体验、人生感悟和思辨之美的情境,让哲学课接地气、有人气、扬正气、更大气。一、情境创设要有生活气息,让哲学课接地气教育离不开生活,学生正是在各种生活体验中成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习作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是"失真",即失真的语言、失真的生活感受和失真的情感体验,其根源在于他们缺少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要加强习作与生活的联系,重观察、重思考、重真情实感,要求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提倡多写观察日记、生活笔记、书信和随感。如何让学生写出真心话、真体验、真情感的作文呢?一、体验"真"生活,丰富习作素材如今大多数学生,特别是城里孩子过着"笼中鸟"一般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并特别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所以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带有生活的气息,要把政治理论的教学融合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之中,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一、启发诱导,回味生活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源头活水,生活中教学的资源无处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应根植于现实  相似文献   

6.
教育哲学要面向教育群体,发挥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需要在教育生活世界、教育问题选择以及改造现实教育世界上下功夫。文章试图从教育哲学研究应着眼于当前的教育生活世界、确立问题意识和充分发挥教育哲学改造现实教育世界冲动三个方面,寻找教育哲学发挥其实践指导作用的理论条件。  相似文献   

7.
教育哲学要面向教育群体,发挥切实有效的指导作用,需要在教育生活世界、教育问题选择以及改造现实教育世界上下功夫。文章试图从教育哲学研究应着眼于当前的教育生活世界、确立问题意识和充分发挥教育哲学改造现实教育世界冲动三个方面.寻找教育哲学发挥其实践指导作用的理论条件。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从课本走进生活,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授予思考方法,使学生能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应用和价值,体验到自己所学习的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质量,提高教育的质量,提高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思政教育实践是提升大学生隐性就业胜任力的现实诉求和源端所在,也是实践育人的时代需求。目前高校思政教育存在重认知轻实践的倾向。突破就业瓶颈,需要创新思政教育实践,认识上重战略、重落实,内容上重创新、重体系,方法上重体验、重养成,环境上重熏陶、重引导,让思政教育实践回归生活,建立思政教育实践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教育与生活相分离是当前我国教育存在的重大问题。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提出要将教育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要关注儿童生活中的个体经验增长,要在生活中体验知识、接受教育。杜威“教育即生活”思想,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课程目标要体现学生生活需要,课程内容要融入学生生活体验,课程实施要整合学生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1.
R.H.洛采,“价值哲学之父”,其价值哲学给思维和知识划定界限,强调人类情感的重要性,断言哲学肇始于伦理学,主张哲学应该关注人类当下的活泼的生命体验。这在世界多元化的今天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极具启发意义,揭示了灌输式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局限性,凸显“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倾听大学生心灵的渴求和情感的追寻,回归大学生活泼的心灵和现实的生活,让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真正帮助大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12.
学生感悟、体验、领悟“移动讲堂”教育实践,不仅是约翰·怀特“有意义的生活”(the meaningful life)的中国化,也是钱学森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大成智慧”教育哲学思想的实践验证,对中国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探讨了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怀特分析教育哲学和钱学森系统教育哲学,对新时代中国教育改革提出的品德教育居首位、高等教育“新四科”跨学科融合与交叉发展、中小学教育改革系统最大化的“整体涌现”、建构学生“学习无限制”的教育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3.
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学生活化,既能彰显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本真精神,又能直面当下哲学教学困境的现实诉求。通过日常生活和哲学原理的有机结合,实现哲学的生活化和生活的哲学化,在学生把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哲学思维来观察、分析和参与生活的能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要求,也是高校教育服务于社会生活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潘雪姣 《考试周刊》2012,(18):104-104
目前小学英语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的断裂,缺少学生对现实的认识、对生活的体验、对精神的感悟,致使英语课堂教学难以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认为应该把课堂"看作是组织儿童本身的校内外生活的基本形式"。我们要让英语课堂教学最终回归生活,要让学生享受丰富的英语课堂生活。  相似文献   

15.
1问题提出 新的课程标准已经认识到研究整体“人”的重要性,开始关注人的经验、生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进一步意识到课堂教学中要融入学生现实的生活,要注重个人的体验,并力主培养学生课堂教学中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6.
人权关乎个体权利与人类尊严,人权教育是了解人权的有效方式之一.学校是个体公民生活的起点,探讨学校生活尤其是教室这一特殊场景里的人权现实,考察学生的人权体验,对于发展学生的人权意识,促进人权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室里的人权体验主要集中在对于民主选举、性别平等、交往、教室环境等的体验,这直接影响学生对人权和人权教育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运用心理学原理,论证了体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要基于学生的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感受与体验。结合在实践中探索的成功案例,阐述了学校开展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环境的熏染、学校的活动和学生的生活等三个方面,让学生进行"自然体验""内心体验"和"生活体验"。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与课程设计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国内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倾向于从“预防自杀”而不是从“发展”的视角看生命教育,而且缺乏可操作性。生命教育的实施,要树理念为先,课程实施为主,学科渗透为辅。“生活教育”和“弗洛伊德本能论”是生命教育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内容由“四个向度”和“五种取向”组成,课程目标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课程的实施要重学生体验和学生实践,重学生个别差异,注意统整和衔接原则。  相似文献   

19.
哲学课堂,奏响“生活化”的乐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灵 《考试周刊》2011,(91):156-157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与哲学》的教学也应该做到"源于学生生活"、"立足学生活动"和"强化学生的自我体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做到树立"基于生活"的教学理念,贯彻"通过生活"的教学策略和实现"为了生活"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激发兴趣,体验生活,提升认识,回归生活,运用知识,使哲学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更好地赋予哲学课堂浓厚的时代气息和生活气味。  相似文献   

20.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现实世界是数学的源泉,生活的边界就是教育的边界.我们要用一种开放的、立体的教育视野和课程理念,让学生的生活走进课堂,并让课堂走向生活,使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体验到自己所学的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生活课程",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