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与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相生相随,传统“师道”已成为时下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中国传统“师道”在师表上强调“君子、大人”的儒雅与正气,在师法上强调教师恩威并重之尊严与权威,在师职上强调“传道、授业、解惑”、清贫乐道和悔人不倦之职责与操行。如今,由于人类民主制度的提升,公众对传统“师道”的批判及教师自身的妄自菲薄,传统“师道”日益衰微,但无论从教师的角色地位还是学校教育、课堂教学的特质看,我们都应秉持传统“道之当尊、师之当严、器之当锐”的精神气质。  相似文献   

2.
师道是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新时期大学教师的“为师之道”存在着“行为世范”的弱化、教育的“工具化”的问题,从统一角色期待与认同、加强师道修养、合理运用内在权威、增强胜任力、发挥主导作用几个方面,探讨新时期构建大学教师“为师之道”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李如密 《江苏教育》2022,(22):26-29
孔子的师道精神主要体现在“志道”“立德”“好学”以及“爱生”等几个方面,奠定了中国师道传统的核心内容。“四有”教师观是对传统师道精神的脉承与升华,是对新时代好教师特质的要求。南京市夫子庙小学将孔子师道精神和“四有”好教师的要求相结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校本实践。  相似文献   

4.
“师道”是我国传统教师文化的核心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师道研究主要回应了师道的概念和内涵、传统师道的思想与实践、近现代传统师道式微、现代师道重构四个焦点问题,在范围和内容上不断拓展,在研究内涵和视角上渐趋丰富。但是,当前师道研究也存在不少缺憾,如在研究内容上对师道概念认识模糊、分歧较大,对近现代师道研究比较缺乏,现代新师道的基本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师道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较狭窄。师道的后续研究应进一步加强现代新师道的内涵研究,从单一学科视角走向综合国家视角与共同体视角等多学科研究,从静态分析走向动态整体研究。  相似文献   

5.
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师道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不断发展。传统师道蕴含着丰富的内容,简单从师智、师法、师职三个方面来说,就对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道德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解读传统师道,并剖析师道背后所隐含的传统师生关系,在传统师道关系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现代社会背景下的新型师生关系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师道是传统文化固有之概念,在近代因社会的剧变而经历重大的转变.复旦大学的传奇老人陈子展教授,在这一问题上是一个很好的样本.在20世纪30年代,他曾发表奇文《新师说》,积极参与文坛的“师道论战”,因其立意惊世骇俗而引起非议;40年代,他就师道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发表了大作《杂论师道》;纵观其一生,虽不愿意担“师之名”,却愿取“师之实”,提携后进,不遗余力,在师生关系史上留下了轶事及佳话.  相似文献   

7.
师道,即“教人以道”,是教师责无旁贷之职责,义不容辞之要务。师道是一种责任。《李良玉历史研究与教育文选》一书凝聚着李良玉教授浓厚的“师道即师责’’传统。在学业上,他耐心和细致地教诲每一个学生;在生活上,他如同对待子女般地关心他们。李良玉教授在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期师道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高等职业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是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教师作为大学生成才的“引路人”,在品格示范、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冲击,教师队伍中出现的“师道失范”现象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教师的光辉形象.本文拟就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文化积淀生成的优秀传统师道虽然举世著称,但其因受功利主义、工具理性价值驱使而大为不振,出现诸多有违师道的乱象。从历史生存论视角来看,教师的历史性生存是指教师作为现实社会个体,在通过社会实践改造其主观世界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超越性。为实现传统师道的现代转换,教师要秉承优秀传统师道,确立在自由、平等、民主原则下"以学习为本"的现代教师角色观,树立从实体性工具主体走向"功能性主体"的现代教师职能观,倡导教师"专业自尊、价值自足、发展自觉"的教师专业成长观。  相似文献   

10.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师道与师德两个方面。“师道”是指教师的为师之道、为学之道、为人之道;“师德”是指教师必须遵循的专业道德行为规范。当前我国大学教师师德状况存在一些问题,各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教师的思想政治领导,建立大学师德建设的综合机制,不断增强大学师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周敦颐说:“先觉觉后觉,暗者求于明而师道立矣。”在新时代新社会形势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出现了新的变化,“师道”应怎么立呢?教师要清楚自己不再是一个绝对的“先觉”者,需要不断学习,需要“暗者求于明”。教师的教育应重在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自易其恶,自至其中而止矣”。教师更应做好“人师”。  相似文献   

12.
从教师职业的演变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教师在中国社会的特殊角色,从中体会到中国教师在中华文化漫长变迁中构筑起的神圣“师道”,中华师道中的丰富内涵让我们深感中国教师所体现出的职业精神信仰的神圣。寻找中国师道精神的原型,进而探讨中华文化的独特生境中本土化的教师职业精神信仰。  相似文献   

13.
现代教师职业精神,同我国历史上的“师道”与现今通称的“师德”有可比性。它集中反映现代教师的天职,是基于现代教育客观需要形成的概念。在社会转型期.教师的职业精神尤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4.
略论“教师的职业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师职业精神,同我国历史上的“师道”与现今通称的“师德”有可比性。它集中反映现代教师的天职,是基于现代教育客观需要形成的概念。在社会转型期.教师的职业精神尤其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5.
以小原国芳的师道论为基础,论述了“师道”与“师术”的关系,阐释了我国教师教育存在着重“术”而轻“道”,重“外铄”而轻“内化”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道”入手,从“内”着眼。  相似文献   

16.
师道是为师者应具备的素质、应遵守的规范以及为师活动的一系列准则和方法的总和,是一定社会理想人格的体现,是真善美的辩证统一。师道价值,即作为价值客体的师道同价值主体之间的效益关系,可分为师道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伦理价值、管理价值和审美价值等。师道的审美价值,即作为审美对象的师道,通过其载体——教师的相对完美的人格、形象,引发人们的审美感受,使人获得文明、优雅、高尚等美的愉悦,并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趣味,使人们变得更高尚、更积极。  相似文献   

17.
在全社会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浪潮中,高校教师的学术道德缺失与构建问题成了高校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中华传统师道思想的精华仍是今天合格的为师者必备的素养和必须遵循恪守的准则。是建构教师学术道德的丰富遗产。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学术道德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传统师道思想在建构高校学术道德中的有利因素,用优秀的传统师道思想促进学术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8.
随着现代学习型社会的来临,学习型教师成为必然要求,而传统师道的回归和弘扬为教师成长和教育精神的完善提供了文化契机.  相似文献   

19.
师道教育特色普通高中的创建,是中小学校作为主体,践行“双新”理念、推进课程改革实践和育人方式变革所做出的主动探索。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高级中学确立“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培养目标,赋予师道传统以新的时代内涵,并以此统领课程建设,在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领域积极探索并呈现“师道教育”特色,形成面向全体学生的师道教育特色课程体系。由此指引学生求知学技,涵养道德情操,激励学生终身学习,从而使学生具备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担当民族复兴大任。  相似文献   

20.
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描述了当前基础教育改革中一些论者对韩愈“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句的批评 ,分析了韩愈在该句中所使用的“道”、“传道”以及由此构成的“师道”,认为人们的批评在逻辑上是错误的 ,没有准确地把握韩愈的原意。然后本文从内容上和形式上对韩愈“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句的时代意义进行了分析 ,并结合实际对当前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化主张中明显忽视“师道”的问题表示了担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