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推动乡村工匠培育,对于传承乡村文化、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文章分析乡村工匠培育的价值意蕴,指出乡村工匠培育面临“新鲜血液”不足、培育方式单一、发展缓慢等现实挑战,提出制定“多元共育、协同发展”的乡村工匠培育计划,搭建“文旅融合、资源共享”的乡村工匠培育平台,构建“全过程式、层层递进”的乡村工匠培育体系,完善“客观公正、形式多样”的乡村工匠评价机制,确立“多方参与、资金充足”的乡村工匠扶持措施等培育路径,以期为乡村工匠培育提供一些科学依据与参考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左璐 《职教通讯》2018,(23):55-60
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而规划的重要战略蓝图,为谱写绿色发展篇章,新型职业农民应运而生。高素质的职业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来源之一,以精益求精的职业"工匠精神"锤炼新时代的职业农民,以期生产高质量农业产品、塑造现代化农业发展新形态。新型职业农民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选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在要求、农民创新脱贫增收方式的助推器以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精神驱动器,因此,必须坚持以政策扶人、呼吁以经济助人、注重以文化树人与力求以教育塑人,持续铸就新型职业农民扎根农村、专注农业的"工匠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3.
乡村工匠是乡村技艺的传承者,是美丽乡村的助力者,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职业教育作为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类型教育,承担着技术教育与技能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培育乡村工匠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存在培育对象离农意识强和培训意愿低、培育内容和方式不合理、资源保障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影响着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数量和质量。为此,可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工作:唤醒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感,提升其对乡村文化和传统的认同感,激发其参与乡村工匠培育的意愿;对培育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培育方式进行充分的调整,确保培训课程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紧密贴合乡村工匠的实际需求,使培养更富有成效;完善资源保障和管理制度,确保培育乡村工匠所需的师资、设施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建立起严密有效的管理体系,以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持续提升。  相似文献   

4.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需求不断上升,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也有了蓬勃发展.从乡村振兴视角看,开展乡村生态旅游有利于提高当地人们的生活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助于乡镇的社会治理.但目前乡村生态旅游的发展受到一些问题的制约,如政策层面、资金难题、缺乏创新、人才匮乏等都限制了生态旅游发展.从乡村振兴视角看,要想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需要从政府方面、商业运营模式方面、人才培养机制方面做出努力,化解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难题.  相似文献   

5.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激活乡村教师职业信念、实现乡村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文章首先阐述了乡村教师对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大意义,其次对乡村教师职业发展愿景进入分析,分别从政府、学校以及教师自身三个方面提出了乡村教师职业发展路径:一是政府部门要贯彻落实乡村教师经济补贴政策、构建畅通的乡村教师职业发展渠道;二是学校要帮助教师建立科学的职业发展愿景、加强乡村教师职业发展的本土取向以及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三是教师个人要注重反思、勇担责任,努力实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及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亦是实现教育强国的根基所在。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和保障机制,给予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落实教师待遇等政策支持,还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校长的领导力,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相似文献   

7.
乡村工匠作为农村中具有特殊技艺或技能的专业人才,在建设技能乡村和技能型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乡村工匠的培育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不同的参与主体,既包括乡村工匠这一关键利益主体,又包括政府、企业、培训机构、职业院校等多个利益相关者,并且各主体之间形成了利益交织、关系复杂的网络关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各利益相关者在乡村工匠培育中的作用和面临的现实困境:政府发挥“统筹”与“服务”作用,协调各方利益;农民转变“意识”和“惯习”,关注长远利益;培育机构提升培训“质量”和“能力”,实现利益共赢;企业明确“利益”与“责任”并重,寻求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8.
9.
乡村振兴必须有乡村教育赋能,乡村教育振兴的核心是建立高素质的乡村教师队伍。采用调查法、观察法和量化分析法,以TPACK理论为视角,对云南省四地具有特色的乡村易地搬迁安置点小学教师进行现状调查,并经SPSS分析得出,乡村教师在TPACK7个维度上的水平在“一般”和“良好”之间,并在不同学历、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学习情况、职后培训情况上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差异;乡村教师TPACK发展受到职前、职后两方面影响,“一体两翼四阶段”培育模式可以成为乡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乡村振兴作为党和国家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的一项重大发展战略,是建立在对乡村的一系列基本价值认知和认同的基础之上的。乡村具有农业产业价值、调节和维护城乡关系价值、农民主体价值、文化传承与旅游休闲价值、生态价值、市场价值等多种重要价值,这些价值能够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背景下的工匠精神是一个综合目标层面、思想层面和行为层面的系统性概念,体现的是劳动者对“德艺双馨”的人生追求。应用型高校作为我国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具有深刻的价值意蕴,有助于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社会经济发展、立德树人任务完成、良好社会风尚形塑等多重目标。面对工匠精神培育工作中仍然存在的教学理念误区、协同意识薄弱、话语内容粗糙、培育方式单一、学生价值观念偏差等问题,有必要通过理念纠偏、模式再塑、内容整合、方式活化、素质强化等多维路径,推动应用型高校工匠精神培育工作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12.
乡村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和城乡二元对立体制的冲击下,乡村文化主体逐渐式微,传统乡村文化也因主体式微而不断地被疏离。进入社会化媒体时代,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媒介话语权的释放,使乡村主体从网络和现实两个层面重新回归,并重构着对乡村文化的认同。乡村文化在新媒体时代重新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乡村文化振兴路径主要包括深耕乡村内生文化资源、弘扬乡村礼治传统、讲述乡村故事等。  相似文献   

13.
韩天炜 《教师》2022,(9):90-92
文章立足乡村教育振兴的政策与发展背景,先从乡村教育主要涉及双方——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现状入手,首先分析了教师体量不足、学历和专业结构失衡,以及留守儿童困学特点、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迫切等现实问题,然后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系列重要讲话"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等为思想引领,对乡村教育振兴的关键——乡村教师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和路径必须要以产业振兴为关键、生态建设为保障、文化振兴为基础、人才建设为支撑,要始终突出“乡村特色”和“乡村气派”,注重“乡土经济”“乡村生态”“乡土文化”“乡土人才”等方面,着力找准各领域堵点,努力实现乡村经济、生态、文化等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全面振兴格局,为人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时代答卷。  相似文献   

15.
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识到新型农民培育的重要性,以强农素质、懂农能力和爱农精神为培育方向,通过优化和调整培育路径,实现农民素质的综合提升,为乡村振兴奠定人才基础。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向,阐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和培育方向,进而提出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6.
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保障.农村职业教育具有培育乡村人才,厚植乡村人力资本;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缓解农村相对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乡风文明,维护社会稳定等时代价值.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职业教育虽然有较好的外部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如主体认识偏差,实践站位较低;办学内容同质化,专业针对性不强;办学方式固定单一,灵活自主性不足;基础保障薄弱,内涵建设不够等问题.为破解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向纵深发展,应营造农村职业教育价值认同氛围;优化契合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需求教学体系;创新多元协同参与农村职业教育办学模式;重塑农村职业教育组织支持生态,这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振兴,乡村教育的振兴关键在教师。乡村教师是乡村社会发展的促进者、乡土文化的传承者、乡村教育的支撑者,但是当前乡村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强,专业发展内生力不足,教师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阻碍了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此,应该通过培植“为乡”教育情怀,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力,建立精准化培训模式等途径,促进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8.
技术赋能为乡村教育振兴带来了重要机遇,推动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教育振兴的必然选择。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是利用智能技术为乡村教育振兴赋能加力的过程,其价值意蕴主要体现在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重塑乡村教育生态、促进地方性知识的生成、厚植乡土社会的人力资本等。推进技术赋能乡村教育振兴,需要通过提供制度保障,优化生态环境;廓清技术边界,强化专业赋能;传承乡土文化,赋予文化活力;尊重个体生命,回归育人本质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工匠精神最早起源于手工时代,是指工匠在工作中对自己的劳动成果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一种理念,并力求完美的精神,我国的发展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持,虽然工匠精神是由古代演变而来的,但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工匠精神依然是人们的重要思想源泉,同时也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很大的价值意义,可以帮助工作者在出色完成工作的同时,也充分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存在,在人类努力实现祖国复兴梦想的今天,将工匠精神充分发掘和展现,并逐渐传承开来。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今世界正在进入信息化时代,我国也正在步入"互联网+制造"融合的时代。时代发展对我国社会的人才需要提出了新要求,国家对于工匠精神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而高职院校在培养工匠精神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