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千百年来,读书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都拥有着不容忽视的崇高地位。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似乎读书慢慢地丧失了独有的神圣光环,“读书无用论”思潮也再次泛起。读书真的“无用”吗?任何事情都需要辨证地来看待。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来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社会成见。古时候,由于科举取仕的制度导向,读书是寒门子弟向社会上层流动的必由之路,因此,读书就得到了广泛地重视和推崇。按理说,读书的重要性应当是毋庸置疑的了。可是,根据近期观察的见闻来看,发现这个问题并没有在全社会达成广泛的共识,“读书无用论”在相当一部分人群中还有一定的市场。  相似文献   

3.
《教育》2009,(5):5-5
《教育》旬刊杂志经常刊登一些关于教育观点争鸣的文章,本人也颇有收益。现就社会上流行的“读书无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读书无用论”重新抬头,与上世纪70年代初出现的“读书无用论”相比,如今的“读书无用论”有了新的注解。以前的“读书无用论”主要是指知识受到批判,社会上出现学生不愿上学,认为“知识越多越反动”的思潮。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发展经济学认为: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要超前于国家工业化进程,从而加速工业化的发展,但同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劳动力供求的严重失衡。我国目前正在经历这一阶段,而且大学生(尤其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生)的就业难的现实也正在对我国的各个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次调研正是基于这样的社会现实,试图深入农民生活,找出这种现实对广大农村居民的教育意识产生了何种影响。  相似文献   

5.
6.
关于读书有没有用的讨论似乎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其实,这始终是一个伪问题。因为读书本身无法以有用没用来衡量,真正的读书,要么愉悦身心,要么丰富思想,要么增长见识,要么提升才干,所谓"开卷有益"是也。所以说,读书没有有用无用之说,只有功利和非功利之别。自从隋唐开科取士之后,伴随着时光推移,朝代更迭,读书的功利化色彩也就日浓一日。相信科举初创之时,经由科考进入仕途者,应该都是些实实在在的读书人,唐太宗李世民颇为自负的"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之说绝非虚言。因为那时的读书大多还是非功利的,科举只是让社会低层的读书人意外地获得  相似文献   

7.
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对安徽省阜阳市所辖市、县、区中的2000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调查。研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对目前的从业现状普遍满意度较低,对亲情教育的高期望已形成必然趋势。强化在职培训和改善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是提高新生代农民工从业满意度,激励其尽快融入社会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期望教育的心理学理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期望是人类活动的本质特点。教育是期望引导的传递期望的活动。要使学生从教育中受益,关键在于使每个教师对每个学生抱有期望,使每个学生对自己的发展与提高满怀期望。要使每个教师和学生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价值的,有发展潜力的,充满希望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活动起来,满怀信心地去实现自己的期望和理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一项在中县的田野工作收集到的数据为基础,讨论了近年所提出的"读书无用"的概念,主张把握当前社会转型时期宏观社会结构和教育机会分配格局的变化,并以此解读农村底层居民对于学校教育的认识.本文借助布迪厄的"生存心态"概念,将农村底层居民对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认识看作社会的结构性因素内化为个体倾向系统的结果,并尝试用"读书无望"这一概念概括农村底层居民对学校教育的认识.本文特别强调教育和社会流动机会在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分配容易转变为各个阶层对教育的主观"期望"的分层——对将来教育成就和社会流动终点的阶层化判断,提出要关注转型期社会结构不断固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11.
王发明 《中国教师》2014,(11):92-93
<正>阅读郑也夫先生的《吾国教育病理》,不禁会让我们想起曾有人这样评价过我们的教育:教育的最大悲哀之处在于它为我们编织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景象,我们顺着这条路即可到达光明的前方,但是当我们在路上时,却发现我们永远无法抵达曾经的理想。理想中的教育应是秉承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终身学习、人人成才的大同社会,但在平行时空下,现实中的教育却  相似文献   

12.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期望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体验"成功"经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家长是学前教育的投资者和受益者,家庭作为学前教育成本分担的三大主体之一,其分担学前教育成本的现实需求关乎学前教育成本分担机制的合理性。通过调查与分析5 812名公办幼儿园家长对政府、家庭、社会三方分担公办学前教育成本的次序期望、比例期望、方式期望等,发现在公众理性与现实压力的博弈下、社会结构与个体选择的互构中,呈现出政府为主家庭为辅、减费升贴、增加学位的总体期望和农村家庭期待成本转嫁于社会分担、不同学历家长对三方期待差异显著等群体需求的特征。为此,应加大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总量、以积极歧视促学前教育资源均衡、建立政府间事财匹配分担结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4.
15.
教育现实中对学生期望的缺失,是学生失去对自己能力发展和道德成长自信心的原因之一,是教育教学效果低下无效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教育期望的现实状况、理论实践和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以期通过教师积极的教育期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论教师积极的教育期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现实中对学生期望的缺失,是学生失去对自己能力发展和道德成长自信心的原因之一,是教育教学效果低下无效的重要原因。本文从教育期望的现实状况、理论实践和功能作用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以期通过教师积极的教育期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异地高考政策对随迁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机制研究》一书借助社会学研究方法,从个体学业成绩、家庭社会资本、学校阶层隔离以及社会歧视知觉等微观、中观和宏观维度揭示异地高考政策认同对随迁子女教育期望的影响,以及挖掘背后存在的“户籍融合”制度机制、“以考促学”文化机制和“正义原则”补偿机制等作用机制。总体而言,该书为各省市自治区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随迁子女异地高考政策,促进他们良好教育期望的建立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从而实现阻断其贫困“代际传递”等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万能与无能之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利红 《成人教育》2011,31(4):54-55
关于教育的功用问题,存在两种基本观点,即教育万能论和教育无能论。应该树立这样的观点,教育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教育是万万不行的。一方面,要摆脱功利主义对教育价值的判定,承认教育是有用的;另一方面,必须坚信“教育无用性”的观点,正确认识学校教育功能的限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每个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不惜教育投人。在重视孩子教育的同时,家庭教育中也出现了家长高期望的误区。孩子教育成本的增加与家长的教育高期望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教育的高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家长渴望获得教育收益的高期望,而家长的高期望又容易促成教育的高成本。  相似文献   

20.
"读书无用论"背后的学校教育价值危机是教育主体对学校教育和自身不能满足其需要的意识状态与存在方式,其具体表现为弃学下的学校教育价值危机、在学中的学校教育价值危机和教育主体自身需要的价值危机三种方式。从哲学价值论的视角出发,我国可以作出以下尝试:教育哲学担当起启蒙的责任,明确教育需要与人们其他需要的复杂关系,建构多样的可供选择的学校教育价值观,提升教育政策价值负载的学校教育需要的品位,将学校作为化解教育价值危机的主阵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