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时代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是培养现代高素质、高水平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支撑,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的双重身份、双导师及两种教学环境使得学生思政教育复杂化.文章从现代学徒制视角分析高职"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思政教育面临的问题,探索高职"园林工程预决算"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和实践,包括从建立校企课程教学团队、联合建设融入课程思政...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思政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思政建设面临新的机遇。以土建类专业课程为例,对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进行实践和研究,依托“五双合一”的现代学徒制育人平台,以企业实战项目为主线,将知识能力培养与素养培养相互融合,将“思政”元素嵌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传“工匠精神”造百年建筑,以“科技创新”圆复兴之梦,做“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有创新”的新时代“四有”建工人才,实现课程思政育人。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为了进一步深化产教相融合、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指明了方向。对促进高职教育改革创新、构建现代化职教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阐述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特征及高职院校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性,从加强课程建设和改革,加强师资建设与发展,加强实训与实习管理相结合、教学评价机制建设四个方面论述了高职院校进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高职教学管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关键在于打造“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企业实践课”“三课堂”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主体,整合共建思政教学体系,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文章从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意义、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陈成  石嘉忻 《江苏高教》2021,(12):147-150
实施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江苏省以多种形式积极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和培养规模,强化"双导师"师资队伍建设,与企业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逐步形成了学校主导型和企业主导型两种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在构建职业教育集群式发展平台、企业引领创新改革、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专业技能实训等方面积累了诸多经验和优秀案例.  相似文献   

6.
高校学生实习实训期间思政教育出现的断线逐渐引起关注,结合课程思政的需求,思政社会实践嵌入专业实习实训出现多种形式。文章对多种情形进行考察分类,提炼出实践飞课堂模式、思政实训室和双课堂叠加模式等三种模式,并通过比较总结特征,为拓展传统思政课程教学的渠道与构建实践教学的新载体提供清晰路径。  相似文献   

7.
大力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有效衔接,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高职专业内涵建设的需要,更是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梳理高职"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不能有效衔接的现存问题,提出通过落实一个根本任务,发挥线上线下二者相结合的全课程思政价值引领,用好课堂、实训和实习三个阶段全程开展思政教育,发动政校企行四方资源全员开展思政教育等措施,实现"课程思政"与专业建设有效衔接,提升高职英语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此背景下,为以培养"德技双修"的新时代职业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从顶层设计引领"双主体"育人的协同联动机制;整合课程教学资源,优化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创新课程思政育人方法;构建课程思政"双师型"队伍建设体系;统一评价标准,构建校企协同考核评价体...  相似文献   

9.
张小威 《教师》2022,(5):96-98
在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要求学校深度融合校企文化和知识,并且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深度融合.文章在阐述现代学徒制必备要素的基础上,明确指出现代学徒制运用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且从改革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企业和学校的有效衔接,构建"双主体育人,三阶段...  相似文献   

10.
在工匠人才培养背景下,以民办本科院校的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为对象,解析了该专业在实施"行校对接、产教融合、工学交替、实岗实训"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现代学徒制实践教学改革,探讨了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实施现代学徒制教学的课程体系构建、实施优势及存在问题。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改革实践有利于推动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特色,这对于提升民办学院当前旅游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职如何改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迫在眉睫。通过对广东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调研和深入访谈,分析了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脱节、职业素养培养缺失、实训条件不足、产教融合不深入、考核评价制度不健全等方面的问题,结合当前产教融合、现代学徒制等职业教育先进理念,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索“双主体,五合一”为核心的现代学徒制实践,为农垦企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高职现代学徒制的顺利推进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2.
校企双元育人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典型特征,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校企双元育人的有效模式.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面临诸多困惑,如何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由企业承担的以岗位技能培养与传承为目标的实践性企业课程,由于其具有"实践性"和"企业实施"两个特性,是课程评价的难点.企业课程认证是破解这个问题的途径之一,其关键做法就是对企业承担的课程进行"级分制"认证,校企联合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认证标准和模式,共同推进课程认证评估,并将认证结果落实到企业考核与教学考核管理中.  相似文献   

13.
李燕平 《教师》2019,(14):74-76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教学中,如何利用现有政策背景及现有校企合作环境,实现校企深度融合、分层教学、工作过程设计与课程教学评价,从而建立起一套适应现代学徒制的课程标准体系,值得思考。文章基于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网络综合布线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4.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开展的职业教育制度”.本文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与斯堪尼亚销售(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例,从校企联合招生、企业激励制度、课程衔接设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组织运行、校内教师与企业师傅培训等方面,总结了商用汽车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提出了建议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5.
胡彩霞 《科教导刊》2020,(2):174-175
现代学徒制是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培训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是现代职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现代学徒制的理论价值、实践意义进行分析。通过研究与构建,构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体系,针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教学,使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全面发展。以本校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为对象,完善新课程体系、创新课程教育方法、建立课程教学资源、制定教学实施计划、重新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探索总结和提升等几个方面融入现代学制制背景下"六双育人"模式,让学生尽早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  相似文献   

16.
现代学徒制作为当前国际职业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与教育信息化密不可分。以高职院校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为研究对象,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学校课堂教学活动和企业顶岗实训过程中,创建现代学徒制下的创新型教学模式,实现真正的校企合作。结合传统的专业培养考核方式,提出"四位一体"评价体制,并对实践效果进行评价,客观分析培养效果,提高双元育人的质量,实现校企双赢。  相似文献   

17.
纪婕 《职业技术》2021,(4):57-62
"1+1+N"现代学徒制是以行业协会为桥梁,在学校和企业(会员单位)中建立师资联系,开展学徒制教学.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在第四学期对2018级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学生开展了四门专业实训课的校企合作课堂.通过行业协会寻找承担实训课程的企业和讲师,对课程进行合理化设计,利用真实案例将四门课内容和实训任务互相融合,通过学生作品展示了...  相似文献   

18.
现代学徒制是中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是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联合办学,侧重提升学生技能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在现代学徒制视阈下,要更好地进行思政教育,需分析思政课面临的困境,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学生的发展特点,在思政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思政课教学的研究探索,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体系进脑入心。  相似文献   

19.
现代学徒制是当前职业教育的趋势,基于现代学徒制进一步创新全口义齿工艺技术教学模式,统筹教学资源,凝练课程思政元素,改革教学方法,构建有效的课程思政路径,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使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提升口腔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晓征 《教师》2013,(11):105-106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中职")和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的协调发展。中高职的衔接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培养目标的衔接、学制的衔接、课程的衔接、教学模式的衔接、评价模式的衔接等。本文主要探讨中高职评价模式的衔接,分析了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评价模式,并对中高职教育评价模式的衔接体系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