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集团化办学是由一所名校与多所普通学校组建成的学校共同体,具有流动范围大、辐射范围广、带动性强、互补性强等特征.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为:管理运行机制不健全,共治主体权责不清;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优质教育资源过度稀释;存在教育垄断现象,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办学特色不突出.这就需要...  相似文献   

2.
3.
集团化办学是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方式,是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我国基础教育领域集团化办学最早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是民办基础教育快速发展和推动的结果。近年来,高师院校积极拓展社会服务职能,加强与中小学合作,快速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促进了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随着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张,当前高师院校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功利化倾向突出、高师院校引领不够、集团运行机制不完善等。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政府亟需匡正集团化办学的方向,加强和改善教育治理,提升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基础教育集团也应扭转粗放型发展的思路,努力优化自身治理结构,强化质量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升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李秀红 《辽宁教育》2022,(20):22-25
集团化办学是追求教育公平的一种有益探索。在实施集团化办学过程中,通过共享理念文化、管理策略、师资队伍、课程集群、智慧课堂、评价体系等优质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更多学生共享优质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是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必经之路和应有之义。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从整体上促进了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推动了教育公平,但在实践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交流机制不健全、名校资源被稀释、校际间存在不良竞争、集团化规模过大等现实困境。基于此,建立内部平等的话语体系、激发名校的帮扶引领作用、构建共创共享的文化圈层、遵循集团化办学的内在规律等,成为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6.
政策工具是实现政策目标的有效手段和途径。通过对全国范围内43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政策文本进行计量和内容分析,发现集团化办学政策出台的数量较少且层次不高、政策工具使用比例结构存在差异性以及政策工具与内容间适切性不足等问题。基于此,首先应尽快出台国家级集团化办学政策,不断完善地方政策;其次,优化政策工具组合,适当增加激励型工具、权威型工具以及系统变革工具的使用频次;最后,增强政策工具与政策内容的适切性,在资源共享要素中增加权威型工具和激励型工具的使用,促进优质资源能够得到有效流动;在组织保障要素中增加权威型和系统变革型工具的使用,保障集团化政策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7.
集团化办学萌芽于职业教育领域,起步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期,在基础教育领域形成规模,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多种类型和模式,办学的重心也在时代的张力中历经调适,从效益、公平到质量,切实为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贡献了力量。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主要矛盾的变化,目前基础教育集团在资源建设、运营方式以及治理结构等方面面临转型挑战,出现了样态千篇一律,优势过度统一的同质化现象,严重制约着优质均衡目标的实现。为此,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应调整方向:通过政策统筹多元需求,创新机制形成差异合作,借助评估赋能自主发展;以多样化超越同质化,促进基础教育“更加公平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追求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发展大背景下,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一项均衡教育资源配置、缓解择校问题、保障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从协同学视角出发,对集团化办学的模式、治理和资源配置三个层面进行理论探究。集团化办学模式主要依赖成员校的学校特质、组织间关系与集团化合作程度等方面。集团化办学治理实践需要不断探索与创新,使得集团层面的治理架构和制度规则充分为集团的发展赋权增能。集团化办学的资源配置应聚焦三个层面: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共研,教师资源的协调、发展与流动,以及集团文化资源的共创、共享与共融。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名校集团化办学是解决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有效手段.在办学实践中,校际层面、教师层面和外部层面都面临诸多困境.可以通过改变集团组建方式,提高集团成员的匹配程度;化"融入"为"融创",避免"同质化"现象;以"六G"为抓手,做好文化共识、集团共治、队伍共建、课程共创、教学共研、资源共享等措施,对集团组织文化进行重组.  相似文献   

10.
集团化办学是学校间制度化合作形成的一种办学形态,但并非学校间所有合作都是集团化办学。要从学校办学改革引领、集团公共目标建设和正式制度体系保障三个层面入手,满足三个条件的学校组织间合作即为集团化办学。项目共享、知识互动、战略整合是描述集团化程度由低到高的三个阶段,也是实现集团化办学的主要抓手。项目共享是集团化办学的起点,通过要素配置的方式实现组织间一定程度的互动;知识互动是集团化办学的深化阶段,指集团内组织间围绕办学治校、教育教学等展开的分享、对话、创新性生长;战略整合是集团化办学的高阶水平,直接指向价值诉求和学校办学方向。结合当前集团化学校的实践基础和挑战,尤其是在解决城乡间集团化学校、跨区域集团化学校的现实困境时,虚拟整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1.
张爽 《教育研究》2021,42(9):70-80
实践领域自下而上生长的多种集团化办学样态给评估带来了挑战,"行为选择"先于"理论思维"的评估工作在实践中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评估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更是一种价值问题.教育评估从"测量"、"描述"、"判断"到"建构",体现了评估哲学从"实证主义"到"社会建构主义"的转变,但这仍然是在"二元主义"的研究范式中理解和解释问题.运用关系主义方法论,才是构建集团化办学评估体系的逻辑起点.基于此,应遵循"焦点化—标准化—社会化—常识化"的评估路径,这既符合了知识生产的逻辑,同时将客观与主观有机整合实现了动态转换,达成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 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13.
2012年,我国首次提出“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提倡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在此之前的散点探索和自此之后的系统实践使得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逐渐发展成改革教育体制机制、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有力举措。这一日渐成熟的办学模式在杭州、上海、成都等地都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效,但也存在优质资源供给前瞻性不足、集团组织架构优化相对滞后、发展模式同质倾向凸显等现实迷思。  相似文献   

14.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体制机制和办学模式创新,已走过21年的发展历程,但也存在“集而不团”、同质化和依附性等问题。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成员校的“生长性”和“增值性”作为价值取向,以校际合作关系网络增强成员校的相互认同和情感关联,着力提升成员校的发展力,形成基于共同创造的知识驱动模式。就集团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来说,知识创生模式体现在师徒型、传授型、科研型和实践型四种专业共同体建设上。知识创生驱动的集团化办学转向是走出合作困境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16.
在强调教育公平、优质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的背景下,名校集团化办学应运而生。本文在归纳名校集团化办学的几种模式及特征、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名校集团化办学中所存在的优质资源配置不均以及学校文化单一等问题,并提出进一步规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18.
集团化办学在实际执行中存在多种困境,涉及政府、学校、成员等多个拥有不同利益诉求的主体。以纳什均衡理论为视角,分析政府、集团、学校、师生等主体的博弈关系,剖析集团化办学陷入的纳什均衡迷局,即政府政策愿景与教育集团“变通”执行、任务要求“短重快”与评估标准数字化、优质学校形式帮扶与薄弱学校被动依附、领导集权管理与教师“局外”应对等矛盾。最后,提出以育人为本为统领破解纳什均衡迷局,即顶层设计营造优质发展生态;尊重权利彰显民主协商理念;建构组织自觉生成发展共同体;制度伦理改进促成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安仪 《教育探索》2021,(10):15-19
集团化办学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有助于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教育资源公平配置促进教育公平.集团化办学以从教育基本均衡到教育优质均衡为切入点、以从教育优质均衡到教育资源配置为落脚点、以从教育资源配置的单向扶弱到双向公平为制高点,从而实现教育优质均衡进程中的范式转变.集团化办学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中存在历史性与发展性、...  相似文献   

20.
集团化办学是实现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教育和体育局从公平出发创新机制激活办学主体,从生态出发构建发展共同体,从质量出发完善学校发展评价标尺,总结区域集团化办学共性问题,提出了深化集团化办学、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可行性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