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学生手机使用和依赖的现状以及对中学生身心造成的影响出发,通过问卷调查,研究手机依赖的主要心理机制和人口统计学变量、家庭教育环境对手机使用心理动机的影响,以期为解决手机依赖找到对症下药的干预措施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中学生手机依赖症产生的负面影响,找到了中学生手机依赖的自身原因,提出了中学生手机依赖自身干预的方法,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发现泉州市泉港区中学生的手机依赖情况并不严重,手机依赖状况在区域、年段等人口学信息上存在差异,在独生子女、性别两人口学信息上不存在差异;泉港区中学生手机依赖状况与其学业成绩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 叙事疗法是受到广泛关注的后现代心理治疗方式,它摆脱了传统上将人看作为问题的治疗观念,透过“故事叙说”“问题外化”等方法,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从而让当事人的心理获得成长。长期处于手机依赖的学生大都无心学业,不合群,沉溺于网络和游戏,倘若教师利用单纯说教的方式,学生会从心理上抵触。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实验分析研究,阐述了研究过程、研究结果,结论表明,经手机依赖干预后,实验检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中学生手机使用时长等情况以及智能手机依赖现状在性别及学段上的差异,采用自编问卷以及智能手机依赖量表,对北京市某区进行整群抽样,对该区八所高中及十六所初中共计817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使用时长存在性别及学段差异:在校使用时长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周一到周五放学后及放假期间手机使用时长女生显著高于男生。(2)智能手机依赖总分及各维度存在性别及年段差异:男生在积极期待维度显著高于女生,女生在日常干扰、戒断症状、过度使用、耐受性以及手机依赖总分上显著高于男生。高中生除网络亲密维度外在其他维度和总分上均显著高于初中生。(3)智能手机依赖随着年段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罗阳佳 《上海教育》2006,(5B):18-19
随着人群中手机拥有率的增长,手机已经不单单是成年人的交际工具,许多中小学生也开始使用手机,甚至把手机带入校园。一时间,校园手机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关注。学生为什么带手机上学?学校对此应持什么态度?针对手机在校内使用引发的种种问题,学校有何对策?4月28日,由本刊和上海电台推出的第11期“中学生论坛”围绕这些问题在上海市建青实验学校展开了热烈讨论。[编按]  相似文献   

8.
手机依赖研究是20世纪的一个研究热点。论文思考了手机依赖研究的背景、研究方向、基本概念的界定、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方法等问题,理清了手机依赖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手机已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媒介,对个体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使用《手机问题使用量表》《学校适应量表》调查482名听障初中生手机依赖水平和学校适应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听障初中生总体手机依赖程度不高;听障初中生的手机月消费额、手机使用原因和对使用手机的态度会显著影响其手机依赖程度。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学校适应中的常规适应、师生关系和学业适应维度是听障初中生手机依赖最重要的预测因素。此外,不同的手机使用态度也能预测其手机依赖程度。  相似文献   

10.
从手机依赖性的角度探讨中学生孤独感水平,以便对中学生心理健康进行有效的干预。通过采用问卷法探讨了中学生的手机依赖性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孤独感能有效预测中学生的手机依赖倾向,说明有孤独感体验的中学生容易产生手机依赖倾向。并得出以下结论:大部分中学生能够正确地对待和使用手机,少数中学生存在手机依赖的倾向;恋爱中的学生对手机更具依赖性;手机使用年限和每天开机时间长短都会影响中学生手机依赖性;孤独感体验高的中学生对手机依赖倾向更高。  相似文献   

11.
谢英 《江苏教育》2014,(1):53-54
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影像为人们理解世界提供了一种直观、简明、生动、美丽的方式。这是一个文山会海的时代,各种汇报、总结、会议作为学校管理的常规手段,在中小学中被广泛地应用着。管理者事无巨细都想要宣讲,事事重要,件件不可或缺,而广大教师虽觉得形式单一,老生常谈,却又倍感无奈。改革例会方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全面发展,中学生使用手机不再是一个新话题了,但仍是一个不能回避的话题;可是,中学生在学校使用手机给学校的管理带来了不少的困难。本文在分析中学生要求使用手机的理由和使用手机带来的不利之处的基础上,来探讨借校讯通平台的管理功能对学牛加强管理力虚。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研究中学生手机依赖情况,探讨中学生手机依赖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结果显示中学生手机依赖者达15.2%,男生手机依赖显著高于女生,高中生手机依赖高于初中生.手机依赖与应对方式中逃避、发泄情绪、幻想否认等呈显著正相关,与问题解决、积极地合理化解释呈显著负相关,与人格中的适应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开放性呈正相关,而与道德感呈显著负相关.中学生手机依赖对身心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引导中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相似文献   

14.
以444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法考察中学生新媒介依赖(包括网络和手机依赖)的特点,并探讨学校联结和自我调节对青少年新媒介依赖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与其学校联结、自我调节显著相关.自我调节在学校联结与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之间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研究结果对有效改善青少年新媒介依赖行为的预防干预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中学生手机依赖对社会情绪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采用手机成瘾指数量表、视觉表象清晰度问卷、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社会情绪能力量表对1525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手机依赖显著负向预测社会情绪能力、视觉表象清晰度和自我价值感,视觉表象清晰度、自我价值感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情绪能力,视觉表象清晰度能够显著正向预测自我价值感;(2)视觉表象与自我价值感在中学生手机依赖与社会情绪能力中起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中学生手机依赖通过视觉表象、自我价值感,以及视觉表象—自我价值感的链式中介作用对社会情绪能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对中学生使用手机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和依据进行了分析,并从制定明确的管理办法并予以宣讲贯彻、为学生必要通讯和联络提供充足条件等六个方面阐述了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有效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李翠珍 《学周刊C版》2019,(9):187-187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作为方便、快捷的通信工具,走进了千家万户,也进入了与我们中学生成长的校园,并逐渐成为中学生的最爱,手机给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了许多障碍。本文就中学生使用手机的弊端进行分析,并提出几条浅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的追求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作为"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介,以其便捷性、及时性等特质在各种媒介中独领风骚,密切的融入到人们的工作生活中。手机只是一个媒介工具,但是对手机的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手机依赖行为,对人们产生的影响不可小觑。文章以手机媒介的发展概况为出发点,对手机依赖行为进行界定,进而阐述手机依赖的危害,重点探究产生手机依赖的心理因素,并从提高个人媒介素养和净化媒介生态环境两方面提出应对措施,旨在为人们合理使用手机媒介,改善手机依赖行为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的学校归属感能促进学生与学校良性互动,在学校专心努力学习,与同学、教师建立良好关系;有利于教师轻松教育引导学生发展。运用周记叙事法对55名初一学生进行学校归属感调查发现:自我概念在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形成中起着内部导向作用;与同学、教师的关系是影响中学生学校归属感形成的重要人际要素;良好的班集体以团体接纳的形式对学生的学校归属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教育界一直在倡导教师要成为教育研究者、教学反思者、行动探究者等等.教育叙事研究应是职业学校教师提高自身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从职业学校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及其意义、教育叙事研究的特点、教育叙事研究应注意的问题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