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杏又名白果,在三亿年前,银杏类植物几乎分布于全世界,后来由于气候剧变而趋于灭绝。银杏是银杏类植物中唯一幸存下来的,我国独有的植物,被称为"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而我们李庄是远近闻名的银杏之乡。既有古老的传说,又饱含现代化农村的科技韵味。每家每户,都栽种了银杏,少则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挖掘地方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的具体方法。通过动态的、多元的课程环境的创设,激励孩子在与环境、材料的有效互动中大胆地探索、充分地表达,获取各种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肇庆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所在地———广东省肇庆市,被誉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入选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对六祖禅宗文化、七星岩摩崖石刻、孔学大师陈焕章、中西文化交融的使者利玛窦、清官的化身包拯、端砚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加以挖掘,开出有特色的国学教育课程,建立国学实训基地,健全大学生人格,使国学教育真正成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4.
丁一桓 《教育与职业》2021,992(16):69-72
新时代,高职学生总体上是积极向上、努力奋斗的,不过部分学生存在文化自信缺失的现象.高职院校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积极探索提升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径: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制机制,为提升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提供制度保障;改革职业教育评价体系,为提升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提供助推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提升高职学生文化自信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对外交流,为提升高职学生文化自信提供坚实的平台.  相似文献   

5.
地方高校如何挖掘地方道德文化资源,建设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对于提升地方高校的德育育人质量,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永州文化为蓝本,以湖南科技学院为实例,就如何利用地方道德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进行了初步阐析.  相似文献   

6.
<正>思想品德课程有着学科的独特性,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为优化课堂,发挥丰厚的育人功能,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定是最佳途径,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让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学生的心灵,而且可以有效地丰富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更可以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鉴别能力。甘肃没啥路,就一条丝绸之路。甘肃没啥书,就一本《读者》。甘肃没啥吃的,就一碗牛肉面。甘肃没啥古迹,就一处莫高窟……  相似文献   

7.
刘娜 《中国高校科技》2019,(10):112-112
文化自信指的是人们在面对民族传统文化、精神时始终保持强烈认同感,积极继承这些传统文化和精神,并带领其发扬光大,让世界了解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独特魅力。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学生缺乏一定文化自信,对推动现代化社会发展显得力不从心;而高校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一途径来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所以各院校应根据社会发展状态合理、有效地将文化自信渗人高校思政教育中,加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的变迁、发展演变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的民族文化。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中的各种先进思想、物质形态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创造的、被我们世代传承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如有老子的仁爱思想,儒家的庄子、墨子思想,有道家文化,有周易占卜,有《孙子兵法》,有《诗经》,有敦煌莫高窟这样的宏伟艺术等。《中国传统文化》是一本系统介绍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读物。绪论简明扼  相似文献   

9.
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素质教育校本课程是高职教育的一项创新,是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大而有意义的举措,是毕业生尽快融人地方的需要,是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需要,是学校教育与地方文化建设相呼应的需要。文章以江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高职教育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愈发重视,国学文化热潮席卷全国,激发了大众对于国学经典的学习兴趣,也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真实魅力。文化兴则国运兴,国学经典教育以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智慧为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能够培育核心素养,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是传承与发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它对于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与自豪感,有着巨大的推动价值。由刘波、肖茜尹、尹申和颜子如四人共同编著,四川大学出版社2019年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高校青年学生文化自信》一书,  相似文献   

11.
邵迎春 《中国教师》2013,(Z1):102-102
我们知道,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以学校为基地,由学校自主决定,教师、专家和行政管理人员参与,需要通力合作、积极探索、成果共享、多渠道开发。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创造条件,形成一种民主氛围,努力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另外,校本课程的开发更需要凸显本地区和本学校的特色,体现多样性和差异性,以便成为国家课程的有效补充,并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高职在校生数量不断增加,高职院校普遍采取大班教学的方式开展英语教学。本文在分析大班教学潜在优势的基础上,呼吁高职英语教师调整心态,积极应对。探讨通过有效的课程管理,并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点——面结合,个人发展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等,以提升高职英语大班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语文阅读教学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文化精髓,回归真实,回到生活中,引领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对话,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知识水平来解读文本,接受文化熏陶,感受真善美,提升文化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应当通过对文本的潜心吟诵让学生接受文化的哺育与滋养;应当融入生活,激起个体生命经验的涌动,开启对话与沟通的心灵之门,感受蕴含于生活中的文化滋养;应当突破有限的文本信息,将学生带入更广阔的语言文化情境中,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扩展学生的视野,提高教学的整体效应,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4.
杨银 《亚太教育》2019,(11):5-6
社会主义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些都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培育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纲领,是指引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明灯。本文分析了构建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意义以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构建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价值,提出了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构建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地域拥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如何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推进对外汉语人才培养,值得我们探究。培养出良好的对外汉语人才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模式,地方文化资源在对外汉语专业建设中是有相当重要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16.
一方新见解、一个新方法、一种新理念,都能丰富我们的文本资源,所以我们尽量想追求合理地去创新解释,以此拓宽我们的教学思路和挖掘我们的教学深度,让我们在教学里得到提高。我的想法变得清晰得益于王君老师的见解,她的《喂——出来》教学实录有这样的话:人教版教材与教参把《喂——出来》定位为"环保"主题,说:"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从某种层面来讲,语言与文化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与传播载体,随时都体现着文化;但语言又受制于文化,因每个民族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发展程度等的不同,其所创造的文化也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作用于语言中,促使不同母语背景下的人产生交流障碍.从这一角度来讲,日语教育教学,不应单单就其语音、词汇、语法、翻译、写作等内容进行教学,还应就日本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社会风俗习惯等内容进行教学.这也表明以语言文化学、日语跨文化交际学、日语教育学等基本理论为指导,以日语教学中语言、文化、交际的相互作用和关系等为对象,来研究日语教育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而由许媛等人著写的《日语教育与语言文化》(中国纺织出版社,2019年4月版)一书,聚焦于"语言学与人类学的桥梁"这一目标,以"交际即文化"为关照,探讨了日语文化内涵、日语教育、日语语言文学等学科特点,揭示了日语文化与日语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当前日语教育改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钢琴音乐是比其他任何一种音乐形式更能通行全球的共同语言,钢琴音乐已经在全球广泛流行并成为传播不同音乐文化的共同媒介。在中国,钢琴是一件较为普及的乐器.钢琴音乐成为人们比较容易接受的一种音乐形式,钢琴音乐研究也已经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中国钢琴音乐研究》一书正是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对中国钢琴音乐进行长期研究而形成的结果,它将中国钢琴音乐的研究和发展放在中西方文化全球化和交融化的时代视野下进行。  相似文献   

19.
寸艳清 《教学随笔》2014,(10):20177+177
腾冲一中是一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文化名校,"叠园集刻"书刻长廊就是学校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作为腾一中的一位语文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我一直利用这份独特的校本资源,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做到"文化名校,文化名我"。  相似文献   

20.
<正>当前我国正在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在信息社会条件下,国家需要的是更多的创新性人才,以使国家具备充足的发展动力和新鲜的血液。而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环境中所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基础知识较为扎实,但在学习能力、创新精神以及实践能力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我国的教育也面临着改革。中国的教育也必须朝着现代化、信息化上的方向发展,以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的创新性人才。如何改变教育现状?如何对现代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