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学校是组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域,小学阶段更是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厚植爱国情怀、理性认知上形成国家认同感、行为表征上践行爱国行为的关键阶段。当前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在知识思维引领下所出现的“表里不一”问题日益突出,应针对知识化倾向的问题优化实践思维,以关注学生“生活世界”的实践思维为引领,在重视个体具身体验的基础上探寻更加合理有效的实施路径,以实现新时代小学生爱国情感、认知与行为的统一,切实提升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成效。  相似文献   

2.
3.
新加坡在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冲突以及中小学生国家意识较为淡薄的背景下,尤为注重国家认同教育。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路径主要包含三个方面:设立相关机构和发布相关政策,将国家认同教育渗透到中小学课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借鉴新加坡中小学生国家认同教育的实践经验,我国要进一步发挥政府在国家认同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国家认同教育在课程中的融入;注重学校与政府、社区的合作,丰富和优化国家认同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现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教师教学方式、课程资源、课程评价六个维度编制问卷,对全国六省(市) 3683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情况整体较好,学生国家认同水平整体较高;课程成绩越好的学生对融入情况的认识与体验越好,其国家认同水平也更高;城区学校学生对融入情况的认识与体验优于乡镇学校学生,其国家认同水平也更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仍以灌输为主;国家认同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有待加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的理性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三个维度的水平失衡。为进一步优化国家认同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融入,需提升教师国家认同素养,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有效整合校内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加强学生理性认知,促进国家认同各维度高位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香港中小学旧版通识科教育实施过程中,不仅教材充斥鼓吹“占中”、灌输“港独”、抹黑中国等反国家认同内容,而且渗透到课堂教学、考评设计、实践引导等教学过程,实质上违反我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所确立的“一国两制”方针,是借助通识科教育对香港青少年进行西式国家层面政治启蒙及训练的违法教育。针对这个问题,作者提出了要加强国家教育主权,完善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叙事体系,建立符合“一国两制”方针的国家通识教育监督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6.
7.
从国家认同的概念出发,结合教学实践和案例,提出挖掘契合点、甄选情境主题、丰富教学形式等具体路径来开展国家认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国情认同、主权认同、文化认同、政治认同等国家认同意识。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劳动日益信息化、智能化的背景下,中小学劳动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扬心抑身”等现象,即教学效果体现为重视记忆等“脖颈以上”的部分,忽视身体的存在;劳动教育过程被虚化为“去身体化”的精神训练过程;劳动教育内容脱离现实生活。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将“身体”引入课堂教学中,彻底告别“隐身的教学”,让劳动教育从“全脑教育”转向“全身教育”。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劳动教育范式强调身体的参与,认为教育途径是综合实践活动,教育环境是劳动的“情境场”,教育内容是现当代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9.
国家认同教育既要达到族群认同的目的,也要指向对国家认同的共享。加拿大国家认同经历了从同化、融合到多元文化主义的政策变迁,逐步摸索出族群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的妥协与交融之路。近年来,加拿大中小学尝试在课程设计中融入原住民理念,并发展出会话圈、合作学习、故事教学等适应原住民文化的特色教学法。通过田野观察以及与加拿大教师共同建构并实施《原住民文化与加拿大认同》大单元教学课程框架发现,多元文化政策下的加拿大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旨在让非原住民学生与原住民学生在课程活动中达成对原住民文化与历史的理解与共识,通过族群认同促进国家认同,增强各族群的凝聚力。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教学进程的引领者,着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与能力;立足于真实的生活情境,特别是通过合作与对话促进学生对少数族群文化的理解和对国家发展方向的确认。  相似文献   

10.
选择主体对课程知识选择和认定具有重要的影响.民族教育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国家性,民族教育课程知识对体现民族性和国家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主体,除了民族主体之外,还应有国家主体.只有国家主体的存在,才能保证民族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目的、客体和对象、依据和标准,有助于促进和实现各民族学生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对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发展和人的发展的作用与意义,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是指中小学科学教育价值活动的方向。当前,我国中小学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应在教育目的上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在教育目标上追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课程设计上彰显人本化、个性化,在课程文化上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实现现代化、综合化、生活化,在课程实施上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在课程评价上体现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乡村中小学文化建设对乡村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具有重要价值,影响着乡村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与影响,使得乡村中小学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和困难。加强乡村中小学文化建设,一是要建立共同愿景,培育共同价值观;二是要建构教师文化,生成乡土情怀;三是强化制度约束,养成文化自觉;四是要根植乡土文化,形成学校个性。  相似文献   

13.
在中小学开展党史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党史教育落到实处不能是教师或教材"自说自话",必须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要有针对性,要有具体语境。在新形势下,要强化党史教育主体地位,清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想;常规教育与专题教育相结合,消除形式主义危害;联结历史与当代,强化中小学生价值观教育;重视宣传教育工作,净化中小学生成长的舆论环境。中小学党史教育的最佳实现途径是根据教育实践和理论探索,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中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相似文献   

14.
15.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务形式、内容和范围存在很大差异,中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服务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通过测量或评价手段为学生学业或行为问题提供指导.相比之下,欧美等许多发达国家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现出多样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具体包括职业和学业选择指导,学习咨询,学生的社会问题和情绪问题咨询,对学校的课程设置等进行干预,对家长、教师提供咨询服务,对问题学生进行行为治疗和具体的学业指导,还包括开展服务机构自身的发展工作,如组织发展测量量表研究和专业研究等.[1]  相似文献   

16.
略论普通中小学的创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讨了普通中小学创业教育应追求的素质培养目标和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从我国中小学实施创业教育的现状出发,强调普通中小学必须尽快构建完善的创业教育体系,做好实施创业教育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探索创业教育的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17.
探索和研究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举措。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具有确证美育课程定位、推进美育课程内容完善、助力美育功能实现三个方面逐级递进的价值。构建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标准应遵循循证实践逻辑、实践范式逻辑、人的"未完成性"逻辑。通过协同多方评价主体,增强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科学性与专业性;整合多元评价内容,探索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全面性与系统性;制定多维评价标准,追求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优化多种评价方法,探寻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适切性与创造性,建构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践锻炼、价值引领和个性发展可以促进个体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逐步完善来实现其独特的育人价值。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还存在教育目的工具化、课程地位边缘化师资力量薄弱、实施方式去身体化以及教育评价单一化等现实困境。这就需要始终强调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旨归、重视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和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实施方式的身心合一以及完善劳动教育的多元评价体系等多种路径实现困境的超越。  相似文献   

19.
康建朝 《电化教育研究》2021,42(8):101-107,115
计算思维被认为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养与能力,编程教育是培养计算思维的重要途径.欧盟多国重视编程教育,芬兰成为欧盟首个以完全"跨学科"方式在中小学融入编程教育的国家.芬兰通过国家课程顶层设计、多样化项目开展及教师专业培训等多维举措,促进编程教育落地.芬兰中小学编程教育有着多方面特征,包括指向计算思维培养、课程设置尊重学生发展规律、重视教师在职培训、注重项目持续开展等.芬兰的做法给我国带来一定启示,包括将计算思维和关键能力培养作为编程教育的根本着力点,课程设置注重编程语言学习规律及其与特定科目融合的匹配度,线上线下结合开展实操性教师培训为编程教育提供专业保障,注重开展实证研究引领支撑编程教育项目持续深耕,基于编程教育内在价值澄清构建多方主体合作机制等.通过对重要文献、政策、官方权威信息的广泛搜集梳理,旨在对芬兰中小学编程教育背景、实践路径及主要特征予以探究,以期对我国中小学编程教育切实落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