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生命自觉与教育学自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时代的生命理想就是拥有生命自觉的生命,它也是我们时代的教育理想。生命自觉是时代精神催生的产物,同时也承接了中国传统教育的精髓。它表现为对自我生命的自觉、对他人生命的自觉、对外在生境的自觉以及将不同自觉对象实现沟通转化的自觉。基于生命自觉的教育自觉表现在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等维度。基于生命自觉的教育学自觉,要求教育学研究者从教育学立场出发,自觉以教育学的方式理解和实践生命自觉。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从原初时期到杜威时代都以寻求实践价值为目的 ,是作为实践学科的面目出现的.然而,至查尔斯·贾德主导芝加哥大学教育学院以后,教育学的理论方式发生了从育儿艺术到纯粹科学的转向.与其它经典学科一样,教育学术不再以实践功能为主要宗旨,而是以追求知识本身的生产为目的 .这是现代教育学及其理论方式改变的重要标志.伴随着教育理论方式的改变,教育理论逐渐淡化甚至抛弃教育的实践责任,将追求一流学术与成果视为学科的最高价值.这一转向给基础教育的实践带来巨大的冲击和挑战,教育理论不再像过去那样主动关注并为教育实践提供指导,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研究越来越得不到教育理论的保护而处于孤立无援之中.这一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动摇基础教育的理论根基,甚至损害基础教育数十年改革的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3.
教育学中,本质主义的终结、强势话语的消解以及文本意义的僭越为教师的号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充裕的空间与自由度.教师不再是理论与实践之间被动的导体,而足二者之间积极活动的对话者.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实背景下,教师的反思实践者角色、理论的调和者角色以及理论诠释者角色的凸显与建构具有鲜活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4.
5.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师教育工作,教师培训工作面对发展机遇,同时也需要直面现实问题,以期在日后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突破。中小学教师培训是促进基础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基于当下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出现的师资导向到课程导向、理论导向到实践导向、外生需求导向到内生需求导向的新时代发展转向,分析存在的培训内容重复、培训评价无序、培训管理模式化等普遍问题,找到其在顶层设计、课程内容、课堂模式、专业实践自觉等方面出现的进展新路向。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 ,中国有着丰厚的教育思想遗产。然而 ,中国教育学并未在自身的理论传统根基上完成本土生成 ,相反却在“西学东渐”之后走上了引进的道路 ,成了“西学东渐”的产物。本文通过探寻这一现象在近代中国文化转型方面的原因 ,从“经世致用”到“学习西学”、再到新文化运动这一文化转型过程对中国教育学品格的影响入手 ,剖析了当前我国教育学所处的境遇——脱离中国、脱离实际、脱离大多数 ;最后得出结论 :在新的文化转型——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 ,中国教育学必须关注教育现实 ,树立学科的自我意识 ,从教育问题入手 ,改进教育研究的评价 ,通过增强自身的实力来赢得其作为一门学科的应有尊严。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存在着多演绎推论,少归纳抽象;感性材料有余,理性思考不足;定性研究有余,定量研究不足和研究成果多,成果转化少等现象,不利于教育科研的深入,必须转向.教师作为教育的实践者、研究者,可从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维度实施转向.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理论自觉即教师对自我作为理论主体存在的自觉,它意味着教师以一种独立思想精神和批判态度对那些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事件有意识地追问与反思,以寻求对日常教育现象、问题的澄清与解蔽。理论自觉是教师在教育变革中能够以变革主体参与变革推进以改革在实践层面真正发生的需要,也是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主旨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学从本质上看是“成人”之学。教师教育学具有丰富的人学意蕴,其研究对象是人、研究主体是人、研究目的是人,人是教师教育学研究的逻辑起点和最终旨归。基于人学视角来看,教师教育学的研究出现了一些偏差。教师教育学要实现人学转向,研究对象由“抽象人”转向“现实人”的关注,研究主体由“个体人”转向“共同体”的构建,研究目的由“工具人”转向“完整人”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论教师的教育理论意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易凌云 《教师教育研究》2007,19(4):13-17,12
教师对教育理论应该具有一种“肯定性”的“理论自觉”与“理论能力”。教育理论作为一种“实践性理论”,对教师个人教育信念的形成、专家型教师的诞生、教育学机智的获得以及“以理论为灵魂的”教育实践的实施都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参与性的理论学习、系统化的教育学反思以及知识生产式的教育研究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论意识。  相似文献   

11.
罗丽  LUO Li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27(6):108-110,117
课堂教学用嗓有不同于日常言语交流用嗓的特点。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中小学教师职业嗓音负荷问题,提出从预防训练入手,采取高校与教育行政部门合作开展教师职前职后嗓音培训的方式,从技术对策和组织措施两个方面改善教师嗓音问题。  相似文献   

12.
13.
伴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教育科研的作用与功能日益凸显。许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校长也越来越重视教育教学研究。不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投身教育教学研究,而且身体力行,表现出一种极大的科研热情和浓厚的科研兴趣。然而,教育教学研究是一项富有创造与创新性的工作,仅有深刻认识和高度热情是不够的,我们的教师包括校长应具备较强的教育科研素养与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已全面启动,为了保证继续教育的质量,课程设置是继续教育工程的核心。明确继续教育课程设置的原则,构建科学、实用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教科研能力作为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表现,主要包括教科研认识、教科研选题、教科研过程、教科研方法、教科研态度、教科研支持条件和教科研成果等方面。利用自编量表,对天津市16 88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小学教师教科研水平虽然整体较高,但教科研成果需进一步增多;男女教师的教科研水平存在差异;年龄、职称、学校等因素是影响教师教科研水平的重要因素;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教科研水平突出。应鼓励教师将学术研究纳入日常教学,针对男女教师研究特点开展精准指导,鼓励老教师与年青教师组建合作共同体,同时关注农村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提供更多支持。此外鼓励教师参加高水平研修,综合提高教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编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调查(班主任问卷)》对安徽省芜湖市4区3县260名班主任教师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班主任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机会少,工作开展困难重重、认为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偏多、认为任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心理学知识偏少。因此,应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水平;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联合工作;丰富教育途径以解决工作困难。  相似文献   

17.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本质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的操作方法论系统,文章分析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与管理哲学、管理系统科学、管理学、行为科学和管理实践的区别与联系,阐述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管理模式的基本要素、结构、类型和构建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是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质。近年来我国有学者开始关注中小学教师的核心素养问题,但采用规范的方法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成果还较少见到。本研究运用文献法、德尔菲法和统计法研讨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并分析了品德修为、知识涵养和教学能力三维度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模型。该模型可以为中小学选聘教师、开展教师培训、评估教师绩效及中小学教师的自我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9.
师德师风建设一直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时代变迁,环境易换,人们的道德价值观形成了不同的变化趋势,特别是道德价值观的参照标准的混乱以及道德价值体系的混杂,造成教师道德层次的差异,并进而影响教育的结果,影响社会整体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因此,我们需要探讨教育伦理建设,用公民教育帮助人们自觉构建整体性的、健康的社会主流价值;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制定科学、公正、可行的制度,让教师有一个健康的道德接受环境;强化责任意识,让师德教育真正起到帮助构建整体化的价值评判标准的作用。重建新时期的基础教育教师思想道德教育的评判体系,以带动社会整体价值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其自身素质,尤其是创造素质的不断发展;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及促使教师潜能的最大限度发挥;基本要求是其主体素质持久、全面、和谐、自主的发展。可以说,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如可持续发展意识淡漠、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差、教研能力差与教研水平低等许多问题。鉴于此,笔者提出了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四点应对策略:1.树立终身自主学习的教育理念,促使现实自我向理想自我转化。2.构建“学习型”学校,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氛围。3.养成勤于反思的职业品质,不断修正和完善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4.创新人才管理机制,为教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