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建明 《考试周刊》2008,(17):119-120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改的着力点之一.现代研究表明,体验学习是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迫切需要提倡这种"体验学习".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境之中,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感受;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认识长于感性,侧重于形象思维.对他们进行语言教学,很重要的是要通过对语言的感受、体验,形成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如果过多地进行理性分析,那是违背小学生学习语言的心理特点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在阅读语言材料,首先获取的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语言形象,进而才来考虑语言形象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及其表达方法.可见小学生阅读,最感兴趣的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那美妙的景色、丰满的人物、真切的事物,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相似文献   

3.
自然课教学的特点是实验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亲历过程,自主地、充分地开展活动,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这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符合小学生"动作识记优于机械识记"的思维规律.实验时要充分让学生质疑、讨论、谈体会,课堂上"乱"味十足也未尝不可.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体验"。小学生的年龄和思想特点决定了他们的体验活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设各种教学活动来引导他们用眼、耳、手、脑等感官去体验,从中获得种种发现,继而进行各种思维活动,最后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独特体验的自由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何谓小学生养成教育?小学生养成教育以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主要内容,依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反复训练和体验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  相似文献   

7.
"多感官教学",主要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语言、感觉等多个感官,同时通过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视、听、味、嗅、触觉,帮助学生用多感官的方式去吸收,去体验,从而全方位地开发包括"体能、识别、感官、音乐、语言、人格和社交"在内的七大潜能。如果在我们的英语课堂教学中让孩子们观看、听闻、触摸、表演、想象、体验、探究  相似文献   

8.
杨万里"诚斋体"诗在南宋诗坛独树一帜,尤以其"活法"为时人及后人所津津乐道。细读其诗,发现多有对生活及自然细腻而富有情趣的"感官"体验与描写,不拘泥于语言雅俗、文理规矩,一任"透脱"之胸臆,而这正是形成其"活法"的一个重要因素。故研究"诚斋体"诗的感官描写,有助于我们更深一层了解其诗歌理论及创作实践,进一步明晰其诗中"透脱"对形成"活法"、以至"无法"之法轨迹的意义,切身感受杨万里由"感官"对自然的感觉体验上升到心胸"透脱"的"活法"艺术之路,更具体地理解诚斋体诗中透脱的感官描写对革新南宋诗坛积弊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六年小学生活,是小学生品德形成与成长的重要阶段.注重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并加强道德教育是班主任的重要使命.为此,在探究班级管理育人模式中尝试着将情感教育落到实处,本文从创设情境诱发"认知"体验、引入故事丰富"情感"体验、展开讨论端正"态度"体验、开展实践深化"价值观"体验四方面入手,探究体验性育人模式,使其成为品德...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显然,关注学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亲临体验,亲自感悟,是有效地促进学生道德的内化的基石,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体验现实生活,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学为中心"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强调的是要凸显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对于相同的数学学习内容,不同的学生是存在不同的理解的,教师作为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要引导他们基于自己的数学观点与同学进行"争辩",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对数学概念的深入理解、推进他们的数学思辨进程、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促进他们对数学应用的深入体验.  相似文献   

12.
在所有的艺术门类中,音乐是最为抽象的,其具有非语义、非视觉性的特点,以音响为载体来传达情感。音乐课堂上学生的音乐体验主要以听觉为主,动觉切入,视觉为辅,在多元感官融合中感受音乐。本文旨在对"多感官体验"做出解释,阐述"多感官体验"在世界三大教学法中的体现,以及论述其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品德课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以获得对真实世界的认识"。因此,品德课教学要研究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关注童心。笔者进行了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4.
江倩 《家长》2022,(2):143-145
采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育质量,促进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提升,能用音乐抒发情感,释放压力.学生学习音乐逐渐形成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践行素质教育理念,实现对小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有效培养.设计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和评价方法优化教学策略,促进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美,积累丰富音乐知识,形成音乐...  相似文献   

15.
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有利于实现教学最优化.小学生充满灵性与丰富的想象力,借助信息技术能更好地促进其语文素养的形成.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需注意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学的对象是小学生,教师要根据其年龄特征和心智特点合理施教.低年级儿童处于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信息技术综合运用了图画、动画、声响等教学媒体,具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的功效,能让在学生看来呆板单调的文本瞬间灵动起来.  相似文献   

16.
"注重情感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的要求.作为一种阅读结果的"情感体验"是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心体验"来实现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体验情感",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阅读体验的个性化形成.  相似文献   

17.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与活动为主要形式,融综合教育于一体,充分动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体验,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为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课程.要想使课程得以顺利开展,笔者经过一年多的摸索、尝试,认为课程教学应以"活"字当头,即处理教材活、运用媒体活、课堂形式活、评价工具活.  相似文献   

18.
张磊 《文教资料》2008,(30):79-81
产品在设计过程中,除出于功能要求的考虑外,产品所表现出的"情感"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要素.造型、色彩、材质等各种设计元素都丝丝渗透着人的情感体验和心理感受,"孟菲斯"正是体现了这三元素的和谐展现,"孟菲斯"的设计理念及设计作品则充分演绎了这种情感表现,满足了人们视觉感官的享受及产品情感的体验."孟菲斯"设计理念开创了后现代主义开放性的设计思想,引领了后现代设计活动.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要注重学生语言学习的过程,提倡在尽可能真实的语境中使小学生在实践探究和情感体验中自然而然地习得英语知识和技能.而小学生对于真实的体验更多来自实际生活,即小学生更容易接纳生活化的英语课堂."生活教育"成为义务教育新课改的重头戏,文章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来分析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20.
体验式阅读教学是引导学生以教材为载体,在教师的指导、点拔下,自主参与、自我体验的一种实践活动.基于感官的多种策略的运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用眼、耳、鼻、手、脑、心多感官去体验、历悟,进而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获得独特而深刻的情感体验与经验积淀.开掘教材因素,着眼教学活动,遵循文情特点,寓体验于教学过程之中,以引导学生获得深刻而广博的体验,是小学语文体验式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基本策略.在教学中调动、启发学生的内心体验,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并使之与文本承我的新知、情感联结、贯通,就能实现知识增长与情感升华,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