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加快推进"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提升教育考试机构专业化能力,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考试专业委员会于2020年11月28日—30日联合举办了"2020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考试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论坛"。  相似文献   

2.
3.
【正】当前我国正处在教育大发展、大变革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成就与问题并存。时代呼唤教育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教育规划是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龙头和先导,加强教育规划工作,对于应对教育挑战、求得教育的平等、持续、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为加强我国教育规划的研究工作,推动我国教育规划事业更上新台阶,2012年,中国教育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4.
5.
卢致杰 《中国考试》2024,(1):103-108
第七届教育考试与评价研讨会于2023年10月27-28日在上海交通大学成功举办,主题为“评价改革与教育考试高质量发展”。本届研讨会设立1个主会场和5个平行论坛。主会场聚焦人工智能背景下考试招生制度和评价改革,内容涵盖教育考试评价中的大模型构建及典型应用、数字化对考试招生改革的影响、智慧考试与智慧教育、教育教学改革与人才选拔、高考综合改革与招生录取创新、人工智能与教育评价和认知大模型与教育考试数字化转型;平行论坛涵盖高校招生实践与创新、人工智能与智慧考试、教育测量与评价、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考试科研与招考改革高质量推进5个议题。来自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考试机构、高中学校及有关科技企业的600余位代表共襄盛会,碰撞思想、凝聚共识,共同探讨教育考试与评价的高质量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需要教育推动,考试作为最重要的教育评价手段之一,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以中国式考试现代化服务于教育评价改革。考试内容改革从考试起点出发,目标是让考生做有意义的事情;考试评价改革是从考试功能出发,目标是让考生所做事情的结果得到科学、准确的阐释,并使这些结果得到充分、有效的应用。考试评价工作通常包括评价考试、评价考生、评价教育教学3个主要方向,从与考试相关的直接、间接数据出发,以评价结果反馈促进考试质量的提升,促进考生个性化发展,促进教育教学精准改进。为推进中国式考试现代化,深化考试评价改革的路径是:一要强化科技赋能数字化考试评价,二要建立有效的评价反馈与持续改进机制,三要创新考试评价的理论与技术,四要提升多元评价主体和社会公众的评价素养。  相似文献   

7.
为了突出育人导向、能力导向、实践导向、专业导向,教育部2011年开始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2013年扩大试点,2013年秋季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与定期注册制度改革,规定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师范专业毕业生不再自动获得资格证书,必须通过考试才能获得资格证书。这项改革是一把双刃剑,克服了缺陷的同时带来新的问题。师范专业按照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开展教师培养,经过教育实习,最终还要通过考试获得资格证书,而非师范专业只经过心理学、教育学考试和教育教学能力测试,不经过教育实习,就可以获得资格证书。这种政策隐含着对师范教育、教师教育的否定,其后果是高等学校教师教育专业彻底演变成学科专业,尤其是教育实习,将成为公平问题的焦点。特别是各省市自治区的教师资格证书考试科目和内容与教育部印发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之间缺少契合。教育部印发的文件之间相互冲突。这可能会导致高等学校取消教师教育专业,开办教师资格证书课程中心,不再为学生提供实习,只辅导资格证书考试课程。因此建议撤消教师教育专业,实行四年学科专业教育加一至二年教师职业教育的制度,培养更高水平的基础教育教师。  相似文献   

8.
教育评价改革是关乎国家未来、社会发展的国家事权。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现代化建设和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有重要意义。然而受价值观念、文化、经济以及评价改革方案设计等因素影响,教育评价改革在价值、文化、制度等层面遭遇多元困境。这些困境在不同程度和方面阻碍改革实施进程和效果。对改革所遭遇的困境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化解其困境的可行之策应是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念、提升改革落实能力、尊重多元价值诉求、营造民主参与和立德树人的文化氛围、提供充足的制度供给、整合制度变迁方式和完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9.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提出加强国家教育考试工作队伍建设,这为教育考试机构的专业化建设指明了方向。我国实行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对普通高考、成人高考、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即确定统一考试科目、考试时间和报考条件.  相似文献   

10.
如何提升教育评价尤其是标准化考试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设计指向核心素养的考试评价,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评价改革面临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当前标准化考试面临诸多困境,包括难以考查学生核心素养、应试导向加剧等。为解决上述问题,社会文化响应性评价提出应依据学生的社会文化特征为学生设计更加科学、有效、公平的评价,明确文化背景相关性、呈现与表达多样性、深入学习指导性、个体特征适应性、结果分析交互性等五大实践原则。文章着重阐述社会文化响应性评价的内容特征与实践原则,并依据这一理论对我国新时代教育考试评价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新时代教育改革成为我国教育的重点目标之一,中职作为我国全面教育的构成部分,也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教育评价改革是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强化培养职业教育人才能力的必然选择。但是现今中职教育评价仍然具有覆盖面不完全、评价体系缺乏中职特色、评价结果缺乏科学性等诸多不足,阻碍了推进中职教育改革。本文立足于新时代中职教育评价改革的现实需求,提出教育评价改革机制及其实践策略,以期为中职教育改革助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育考试组织机构,但机构名称混乱,普遍缺乏独立性,职能错位,专业能力不强。教育考试机构向专业第三方评价机构改革,提高专业性、独立性、权威性,是考试机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及高考制度改革的要求,也是满足"一年多考"、"分类考试"及社会多元评价的需求,还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向专业第三方机构改革应做好顶层设计,构建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价值,明确核心任务,以科研为先导、以标准建设为依托、以专业队伍为保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着力打造教育考试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15.
16.
从教育管理角度出发阐述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课程改革的关系。在总结我国新时期普通高中课程改革 (简称“教改”)和高考制度改革 (简称“考改”)经验的基础上 ,明确两者的关系是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必须与课程改革同步进行 ,从而提出今后“教改”和“考改”的发展思  相似文献   

17.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颁布拉开了教育评价改革的全新帷幕,该政策的有效执行是确保改革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然而在实践中,教育评价改革政策执行遭遇政策设计不完善限制执行效力、执行主体缺位和管理机制缺陷延滞执行进程、目标群体认同迷失与观照匮乏增大执行阻力、消极文化和条件滞后弱化执行基础等多重阻滞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改革的实施效果。为纾解这些现实阻滞,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政策的有效执行,需完善政策顶层设计,推动政策及时供给;培育执行主体能力,健全政策执行机制;提高目标群体认同,增强主体性观照;优化改革文化环境,夯实政策执行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破立并举,推进教育评价关键领域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1]。教育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7531号建议的答复也强调,我国教育考试“十四五”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更加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动提升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2]。  相似文献   

19.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9,(2):101-128
2018年11月8-10日,由成都大学主办,西南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教育与教学研究》编辑部承办的"新时代教育:未来课堂"教育学术研讨会暨《教育与教学研究》编委会在成都大学隆重召开。在"新时代教育:未来课堂"教育学术研讨会中,来自全国大中小学、科研院所的两百余位专家、学者、一线教师和校长济济一堂,通过《基础教育现代化的关键问题》《从STEM到STEAM: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路径探析》《英国中小学教育及其改革与发展》《未来课堂与教育改革的限制性原理》《高考改革,艰难破冰》《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生涯规划》《新高考助推学校特色发展》《浙江高考新政背景下教学探索与实践》《课堂教学"弯道"超车》等学术报告,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教学改革,研究新时代人才选拔与培养模式的改革,共话教育的改革与未来发展趋势;《教育与教学研究》编委会探讨期刊建设,建议根据二次学术文献及其评价引导办刊,下真功夫,注重专业性、规范性、特色化,注重文章选题、标题、内容、结构、研究方法,作者、编辑、期刊"三位一体"共生共荣,从而在新时代将《教育与教学研究》办成品牌学术期刊,敢于担当,以便更好地为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教育考试在十四五期间应在研发不同用途的教育测评、将学习轨迹追踪和高风险考试相结合、拓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3个方面着力。为推动中国测试品牌走向世界,应注重培养跨学科复合型测试人才,积极鼓励和扶持民间测试机构参与发展测试行业,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测试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