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准思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立体联动、融合协同,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课堂、课外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和数字空间第三课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面临“主流场域”话语式微、“聚合场域”多元分散、“虚拟场域”主体弱势等现实困境。在新时代,聚焦精准思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必须在紧跟精准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精准思维”“精准设置”“精准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守正创新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场域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布迪厄提出了“场域”这一重要范畴,并把它作为分析工具广泛运用于他的社会学研究中。本文对这一范畴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梳理与辨析,并在此基础上集中阐述了“教育场域”这一重要视角的涵义、特征及其意义,同时对教育场域的有限性作了简要分析与说明。  相似文献   

3.
叶章辉 《甘肃教育》2023,(7):19-23+29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教给他们正确的思想,引导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至关重要。搞好思政教育,学校要立足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从培育学生的“情商”出发,以场域构建为载体,积极构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师生相互信赖的“心理场”、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场”、学校五育融合并进的“文化场”,尽量避免学习中学生对抗情绪和逆反心理的产生,用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4.
网络场域的多样性、即时性、互动性等特点,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政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网络场域的运行逻辑,拓展教育手段,提高媒介素养,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才能把握思政教育主动权,维护思政教育权威,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5.
伴随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开展,高职院校的各个专业都能设立较为齐全的课程体系,其中就包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应将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教学全过程,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同向同行。但是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依然不能很好地将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课程有机结合,尚未形成协同效应。文章将对这一问题开展调查,并探索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想政治课程相协同的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必要性,然后阐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原则,接着说明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的实现条件,最后论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与思政课程融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四史”学习融入高校课程思政,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实践教学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课程思政中进行“四史”教育,要注重政治性、理论性以及时代性原则,不断提高相关教师的综合素养,完善教学体系,做好课程设计,提高教学质量,充分提炼知识要点和注重实践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政课程融入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是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必由之路。新时代劳动教育纳入高校思政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原理为理论规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耕读文化”与“工匠精神”为历史根脉,以新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现实语境,对丰富高校思政课程的内涵、发挥劳动教育综合育人功能以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价值。为有效将劳动教育纳入高校思政课程,要全面提升高校学生的劳动素养、优化高校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加强高校劳动教育的制度保障。这对于培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与可靠接班人,实现教育强国远景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思政教育课程在学生价值观念塑造、综合素养培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课程面临着改革,这不仅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而且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以及实现导向的转型都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面临一些问题,主要有思政教育课程改革顶层设计缺失、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不够明确、思政教育课程改革内容不够完善、思政教育课程教师改革能力不足。对此,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改革中,应当加强思政教育课程改革顶层设计、明确思政教育课程改革目标、完善思政教育课程改革内容、提升思政教育课程教师改革能力等。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人民文化意识日益提高的今天,教育部门越来越关注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思政课程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实施“思政课程”是使学生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素养、构建更加准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要把新时期的教学需求和思想政治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必须把“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目的。文章在“课程思政”的基础上,论述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对高校课程思政进行了概述,然后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说明了高校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最后论述了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途径,包括全校参与,共建思政教育体系;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师协调发力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教育应让学生从小树立脚踏实地勤劳作的人生态度,深植仰望星空乐创造的劳动情怀。学校的劳动教育需要不断探索打开方式,可在学校课程中浸润劳动教育,在生活日常中贯穿劳动教育,在体验场域中拓展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对各行业发展均起到一定积极影响,高校教育应紧抓"互联网+"教育发展新趋势,加强高校综合教育能力。尤其在思政教育方面,应基于"互联网+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创新,拓展高校思政教育新思维,为高校思政教育充分融入新时代教育发展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要想全方位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应持续强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打破原有只依靠思政理论课的单一教育局面,使其他课程和思政理论之间形成合力,将思政元素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所有环节。在此背景下,从“课程思政”具有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夯实顶层设计、优化教育内容体系、优化教育方法体系和建设育人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影响下,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与"课程思政"理念相违背,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为促进"课程思政"理念与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相契合,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需要对"课程思政"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教育现状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剖析,在解决其问题的基础上,全面而深入的探究"课程思政"影响下的高校思政课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学科设置的精细化导致书法教学中思政场域的缺失严重.而"课程思政"新理念为高校书法教育发挥思政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书法教育应结合时代精神,续承其传统思想教育的优势,在美育之外,突出其传统文化的核心、隐学科的属性与自律兼自省的修为方式等内容,发挥其在时代精神与价值的构建、完善人格的塑造与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独特思政功能,建立起汉字的慧与美、共性与个性的人格追求、生命与自然美的思考等内涵架构.  相似文献   

17.
课程思政改革在全国各类型高校产生广泛影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合难问题成为改革痛点,相关研究尚未充分开展。基于课程场视角的研究发现,课程思政实践处于心理场和环境场两大场域之中,其动力是多元的。破解“课程”“思政”融合难,应从促进环境场和心理场的和谐互动着手,其有效途径就是以课程思政促进专业与课程规划,引导师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目标相吻合;遵循教研评价规律,创新课程思政评价机制;以课程思政反哺教师教学,推动教师形成专业自觉;深化对课程思政本质的认识,引领师生实现价值寻根与价值自觉。  相似文献   

18.
张绮 《大学教育》2023,(12):142-145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文章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高校钢琴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当前钢琴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课程思政"的改革与推广,许多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启动"课程思政"建设。但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课程思政"建设泛化、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结合机械化、建设的课程标签化等现象。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基于大学生视角了解高校"课程思政"的现状,并提出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认为,场域不是一个简单的物理空间场所,而是一个关系网络。学校课程处于不同的关系网络中,有不同的场域。教材是物化的课程形式,教材场域是课程静态的存在方式;教学是课程开发的过程,教学场域是运作的课程存在的方式;经验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师生个体的经验是经验课程存在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