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和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模式是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文章基于整体性视角,从思想渊源、制度基础与社会需求三个维度出发,分析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义:回归教育初心在于坚守人本理念、体认并尊重人的主体性与差异性,这是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渊源;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个体多样化需求,"破旧立新"成为必然选择。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以高效性、连续性支持高等教育系统内部有效衔接、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以灵活多样的路径选择,为人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社会发展渴求卓越人才,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以合规律的教育,输出具备卓越特质的人才以回应社会诉求。在明晰要义的基础上提出本研贯通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2.
本硕博贯通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探索,成为地方降低人才引进成本、推动区域教育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路径。经济学类本硕博贯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教育创新改革的新思路,有利于培养应对新变化、解决复杂现实问题的复合型经济学类人才。从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的实施现状入手,揭示了当前地方高校经济学类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在横向拓展连贯性、横向制度障碍、横向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借鉴重点高校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经验,提出地方高校应以核心能力框架为目标,实现纵向与横向统一的发展理念;完善本硕博学科资源配置,制定学科融合激励政策;探索本硕博一体化大平台建设,统筹课程贯通发展;秉持服务地方理念,建立人才保障机制,推行错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提高教学服务管理水平是高等学校现代化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全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本硕贯通”制培养是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以吸引更多的优秀生源进入到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为目标,并通过此种模式缩短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年限,满足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一种培养模式的持久发展需要有相应的教学服务管理做支撑,而现代教学服务管理不仅要跟上人才培养的步伐,更应是构建完备且具有一定灵活性的体系。  相似文献   

4.
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已经成为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工作,同时也是推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针对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招生、育人、培养质量等问题,建议通过完善贯通培养的顶层设计、健全贯通培养的保障机制一体化设计贯通培养方案、以职业资格衔接和1+X证书制度的落实等措施推动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管理的规范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各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都在做不同的尝试,中职-高职培养模式、中职-应用本科培养模式均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创新之举。该文将结合上海某高校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的"工匠精神"培育项目,对中本贯通学生职业素养培育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6.
张莹 《职业技术》2023,(9):67-72
“3+2”高本贯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衔接高本贯通教育和社会就业的关键,能够精准对接旅游产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术、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岗位要求,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分析该专业高本贯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3+2”高本贯通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7.
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应贯彻科学发展观,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培养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重要问题:一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坚持"以生为本"的办学思想;二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根本在于变革教育模式;三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突破单一人才培养模式,从科技发展、社会需要和学生个性发展出发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应成为中国当代校长共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四十余年来,我国对拔尖创新人才选拔与培养进行了积极探索.本研究通过对我国36所"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强基计划"招生简章进行分析发现,"强基计划"注重以公平公正为选拔原则、以综合成绩为评价标准、以多元参与为基本保障、以拔尖创新为选拔导向.与此同时,各试点高校形成了个性化、融合式、贯通式、国际化与动态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了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应在传统高考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分类考核、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选拔更多综合素质优秀和具有创新潜质的拔尖创新人才进行培养.各试点高校应在"强基计划"的透射下不断优化招生和培养机制,探索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拔尖创新人才招生与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应对职业结构变化给人力资源带来的挑战,上海市自2010年起开始实施职业教育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并取得一定成效。学生质量评价反映了贯通养 模式的实施效果,其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需要依据理论和现实需求。文章在对职业带理论、政策文件、人才培养方案、职业核心能力进行研究的基础上,从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基本素质三个维度出发,制定了评价指标、内涵和权重,为有效评价学生的培养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孙敬 《现代职业教育》2022,(11):155-157
中高本贯通培养模式是未来职业教育建设的重点体系之一.当前,中高本贯通教学模式应用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人才培养方案的一体化设计不到位、中高本课程衔接不畅通、开展的社会服务模式不匹配、合作共育成效不显著等问题亟待解决.中高本贯通人才教学体系应重新规划和实施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以梯度结构为导向的中高本贯通专业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汉语句子主语是受体的句子中,以"被、受、挨"句最易混淆,本文分析了三句易混淆之因素,并对词性、词义、词语搭配以及动词的语法作用等方面对"被、受、挨"句加以分辨,以期在教学中帮助留学生准确应用三种句式.  相似文献   

15.
出版社书籍编辑工作中面临的最头痛的问题之一是著作权纠纷问题,解决著作权纠纷应采取如下应对之策:签订出版合同;审稿中尽"合理注意义务";稿件加工整理中应注意"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16.
通常所说的反义词即是指意义相反的词,着眼其"异",其实反义词不仅有"异"的一面,还有"同"的一面.反义词中的"同",即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领域,"同"是构成反义词的基础.同时在共同的意义领域中它又有对立的一面,"异"是"同"中的对立关系.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反义词是同与异的对立与统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诗经>中的"文"作为"文德"之义,是周人的创造,有特定的内涵是天所不包的伟大精神和襟怀,是人的品德的最高境界."文"起源于"赋",其中有远古宗教色彩,同时也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二者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学发生和发展深厚的人文精神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印度远古圣典奥义书中的许多观念对印度后世的宗教哲学派别有重要影响。佛教的"涅槃"观念是在吸收借鉴和改造奥义书中"解脱"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以"有我论"为基础,而佛教的涅槃观念则以缘起论和无我论为基础。奥义书中的解脱观念是婆罗门教主流思想中的核心内容,而佛教的涅槃观念也是此教教义的主要成分。二者都是古印度宗教哲学中的特色理论,在印度文化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于教育。教育的社会职能要通过教师来实现。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使人类社会得以延续和发展 ,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 ,是教育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教育具有开放性、动态性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教育背景的复杂化 ,使知识陈旧和能力退化的速度加快了 ,青年教师不可能从老教师那里获得行之有效的现成经验 ,必须独立应答教育领域接踵而来的新问题。构建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的模式 ,成为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