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徐瑞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21,(11)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将游戏运用到幼儿园教育课程中使幼儿能够更好地学习成长。所以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应该采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倡导游戏精神,本文主要介绍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7,(6)
幼儿阶段是性格特征形成的重要时期,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控力比较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幼儿教学中应该创新教学方式,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游戏是最适合幼儿的一种活动形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东西。主要从游戏化的角度,分析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特殊的情绪,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儿童发展相关要求,生动有趣的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幼儿园课程应实现游戏化,通过有趣的游戏寓教于乐,吸引幼儿的注意,提高幼儿的教学效率,使其能够真正在幼儿阶段全面发展,全面掌握幼儿阶段应学的技能和知识.基于此,本文将以游戏精神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幼儿园课程... 相似文献
4.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20,(17)
在新的社会和教育背景下,幼儿园教学也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重视和关注,做好幼儿园教学,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幼儿园教学中的主要任务。为了能够促进幼儿更好地学习和成长,就需要积极倡导游戏精神,不断实现幼儿园课程的游戏化,合理利用游戏教学吸引幼儿的学习注意力,从而不断提升幼儿的学习质量以及幼儿园的教学效益,主要分析倡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有效策略~([1])。 相似文献
5.
游戏与幼儿的生活和教育是分不开的,游戏精神是幼儿游戏活动的灵魂。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应建立在对游戏精神的探索和思考上,让幼儿拥有真实、愉悦的游戏体验,在自由、自主的环境中学习,使幼儿园课程充满"游戏精神"。 相似文献
6.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6,(1)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幼儿园中,游戏教学正是提升孩子活动兴趣的最好方法。同样,游戏也是幼儿园的基本生活,让孩子们能够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因此,在日常的幼儿园生活中,一定要提倡游戏精神,在幼儿园生活中重视游戏,诸如音乐游戏、体育游戏之类的各种创造性游戏,都能够丰富幼儿园生活,让孩子拥有更多的游戏体会,真正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相似文献
7.
根据我国儿童发展相关要求,生动有趣的课程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幼儿园课程应实现游戏化,通过有趣的游戏寓教于乐,吸引幼儿的注意,提高幼儿的教学效率,使其能够真正在幼儿阶段全面发展,全面掌握幼儿阶段应学的技能和知识。基于此,本文将以游戏精神为基础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现状并提出以游戏精神为基础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实践策略,最后做出思考,希望对今后幼儿教学事业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6,(10)
对于幼儿来说,爱玩是他们的天性,而且幼儿能够在游戏中不断成长。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应该提倡游戏精神,借助游戏的形式达到相应的学习目的。教师促进教学的游戏化,能够使幼儿得到更好的游戏体验,促进幼儿的积极健康成长。因此,主要分析了在幼儿课程游戏化教学中的游戏精神,并使幼儿在游戏中感悟游戏精神,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华夏少年(简快作文 )》2017,(10)
从幼儿的特征来看,三分钟热情的情况比较严重,他们无法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采用课程游戏化,不但能实现劳逸结合的目标,还能够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姜夔由泛阅而师黄而无所学的诗学历程与中兴诸家有别,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从孝宗朝到光宁朝的诗坛趋势。大量南宋文献显示,中兴诸家之后的诗坛,江西诗学较长时间处于领军地位,与它交叠的则是晚唐诗学的流行,当时诗坛正呈现出多向度发展的态势和复杂的生态。 相似文献
12.
章招娣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8(1):52-55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屈原的"神游"与庄子的"逍遥游"都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奇特的精神之游。两者在"游"的写法、体验、结局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屈原的"神游"是用一种正面铺陈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去留两难的矛盾心境,他感觉无路可走,选择以死捍卫理想。庄子的"逍遥游"则是用一种反面衬托的"跳过法",写出了他对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但这一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庄子无奈地选择了顺应世俗、与世浮沉。屈原与庄子的"游"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5.
陆游往返四川途中,多有创作和评论.其《入蜀记》喜欢“引据诗文”,所引诗文达40多家180余篇.亲临实地激发陆游联想起相关诗歌,即景即兴发表有关评论,对这些过去自己有所忽略、诗论家不曾关注的诗歌作出了真切具体的解读,纠正了以往的一些模糊认识.陆游在回望先贤时,不时发表一些见解,其中有关李白、梅尧臣、简栖碑以及骈文的独特评价,富有新意与卓识,体现了他的文学批评观.此外,《入蜀记》所引的名家诗文,在今天仍然具有校勘和辑佚等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17.
刘田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3):90-94
诗行并置,或构成诗意的空间,形成和谐回转的视觉和弦;或构成并立“事件”(内容);或浓缩繁密的诗情;形成诗意的回环绵延递荡或叠幻丰腴繁复。并置的形式具体地创造着诗歌的奇妙之境。语汇并置也即语汇的复合并置的产生(如“渊默”、“狂暗”等),如同是语汇的蒙太奇,它构成着语言在几乎是最小单元——语汇单元上的诗意,显现着语言构成的奇妙。诗行和语汇的并置,展开和飞扬着诗意的空间和情感张力,凝现着并置诗语的丰富含蕴与韵致:情的美与幻,“诗”的美与繁。 相似文献
18.
Liora Levi 《Journal of Jewish Education》2016,82(3):208-230
In this longitudinal study, carried out over a period of 6 years, the curriculum approach of student-teachers in the fields of Jewish Studies was examined, from their 1st year of studies until their 6th year when they took their places as full-fledged teachers in school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tudent-teachers’ approaches to curriculum and the differences in their attitudes toward two formal study programs, that differ in character and essence. The major argument in this article is that the character and essence of a formal syllabus has great influence on curriculum approaches of students preparing to become teachers, and their place in developing their own teaching program. 相似文献
19.
《最后的遗言》是英国当代小说家格雷厄姆·斯威夫特的第六部小说,其丰富的内涵使之成为当代英国文学研究中的热点。借助20世纪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原型论原理对这部作品进行解读,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一次心灵之旅。通过分析小说人物在旅程中逐步撕破“人格面具”,展示内心;走出“阴影”,净化灵魂;最后找到“自我”的过程,探索作品的现实意义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clarifies early childhood curriculum organizer terminology. Three main words used to describe curriculum: units, projects and themes are featured. A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defining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erm are included to elucidate definitions so professionals can use common jarg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