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良 《辽宁教育》2022,(24):12-15
要想有规范且优质的课后服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提质是关键。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挖掘学校教师的潜力和做好外聘教师的事宜,从制定有效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关注合理诉求入手,建设好课后服务教师队伍;二是要明确课后服务教师的应有素质,并思考对策、搭建平台,打造一支高素质复合型课后服务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全面推进课后服务是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实践中,学校实施课后服务面临一些困境:学生在校安全隐患增加、教师教育教学精力有限、学校课后服务功能狭窄。对此,借助大数据,支撑校园保障机制构建,促进教师精力高效分配,优化供给体系建设,为课后服务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3.
4.
学校实施课后服务对课内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支持作用,主要体现在丰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路径、拓展教师专业素养发展空间、促进学校育人系统变革、优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等方面。根据典型学校调研结果显示,当前学校课后服务还存在吸引力仍需增强、服务质量差异大、教师负担重及专业教师不足、学生负担隐性反复等问题。须把握和凸显课后服务基本功能,完善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方式,减轻教师负担,加强标准建设和效果评估,以实现课后服务对提质增效的有效支持。  相似文献   

5.
李骞 《贵州教育》2023,(2):15-16
“减负提质”是“双减”治本之策,贵州省毕节市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治理教师有偿补课”方面下功夫、出实招,深化“五项管理”“双减”和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真正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福利治理理论是分析社会福利政策的有效手段。福利治理理论关注福利递送主体、福利递送资源、福利递送模式和福利递送效果,对于厘清福利服务的本质有重要意义,能够提出更好的政策建议以提高福利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日本在地方创生战略下推动实施了“公营塾”课后服务政策。“公营塾”课后服务政策根据福利治理主体参与的形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合同外包型和社会企业型,呈现出三种不同的福利治理模式。日本“公营塾”政策对于教育创生、教育福祉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目标设定单一、师资力量无法保证、政府监管困难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对我国乡村教育振兴提出整合教育资源,促进教育福利平等化,提升本地竞争力;协调多元主体参与,实现教育福利效应,增强本地凝聚力;创新福利治理模式,实现本地内生性发展,激活本地主体能动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课后服务起步较早,在发展过程中把不断创新治理与全整规划相结合,促进课后服务质量的提升。美国课后服务治理的动因源自纾解工薪家庭学生放学后看管压力,降低学生自我照顾风险,缩小学生放学后成长差距,提升学生社会情感技能与社会责任感。其特点呈现出遵循递归原则、以“有效”与“协同”为价值取向、以实践证据为基础明晰质量指标等特点。美国课后服务运行的治理对我国以系统思维为导向,整体规划课后服务;以多中心治理为行动逻辑,构建课后服务新生态;以教育智库为依托,探索课后服务政策决策与实践的新出路具有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历程、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学课后服务旨在缓解学生课后学业管理困境.课后服务的发展历程可划分为以看管与监护为主的起始萌芽期、以三种服务模式为主的独立探索期和以地方特色发展为主的整合规范期.课后服务存在经费来源方式受限、相关主体权责不明和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因地制宜开展教育,整合利用多种资源;明确相关主体权责利益,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兼顾安全与教育服务,为课后服务提供坚实有力保障;健全服务工作机制,加强监督管理,购买社会服务,提供优质资源.  相似文献   

9.
英国对于学龄儿童课后服务的关注较早,其课后服务政策历经了发端、快速发展和完善阶段.其课后服务形式主要有课后保姆、扩展学校、课后俱乐部和祖父母护理等.课后服务具有形式多样,以儿童为中心;政策支持,注重监测评估;权责分明,多方协同合作等优点.同时,课后服务存在费用高昂、供给不足等问题.英国课后服务的经验对我国完善相关政策制度、拓展财政投入路径、减轻教师负担、扩展服务功能以及解决"三点半现象"具有启发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全国各地中小学广泛开展课后服务,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当下,如何促使中小学课后服务从“常态化”走向“高质量”发展,并切实做到提质增效,成为课后服务发展的关键所在。大数据行为分析可以精准定位学生的需求,帮助学校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自下而上地完善并优化中小学课后服务的发展。基于协同过滤算法构建的推荐系统可辅助课后服务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探索转变,从人力密集向科技集约转变、从千篇一律向精准发力转变,以期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的颁布给义务教育减负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不仅“减负”还要“增质”。提高课后服务质量是落实该政策文件,提升整个基础教育质量,也是使课后服务更具吸引力的关键举措。在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研究课后服务,应明晰课后服务主体并认识课后服务中的相关利益主体诉求。学生、教师、学校、家庭、社会、政府是最具代表性的课后服务利益相关者且各有诉求。因此,从以学校为核心,教师为中坚力量,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政府为保障,社会资源为依托,家庭为支持力量六个方面提出具体的优化策略,以期提升教育成效。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正在进一步探索课后服务发展模式,以回应学生及家长需求,助力“双减”政策落地。英国课后服务历史悠久,经历了萌芽、初步发展、快速发展、新发展等时期,逐步呈现出政策评估健全追求高质量、形式多种多样彰显灵活性、内容丰富多彩体现全面性、主体多元协同强调整体性、经费多措并举追求完善性、师资严定标准凸显专业性等特征。鉴于此,我国开展课后服务应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监管评估;拓展服务内容形式,形成多样丰富服务类型;多元主体协作参与,完善课后服务经费补给;保障教师队伍建设,优化课后服务师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课后服务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水平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小学生课后作业一般在学校完成。小学教师对于如何设计课后服务时空下的作业内容普遍存在困惑。小学数学作业转型通过“量”与“质”的转换、“静”与“动”的结合、“学”与“究”的融合、“做”与“思”的体悟,推动作业目标、内容、实施以及评价的转型,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会学习”素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17.
<正>作为唐山市校内课后服务工作的试点区、先行区,路北区不断完善制度建设,结合本地实际,先后出台了《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小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实施方案》《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参与学校课后服务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确保课后服务工作有规可依,高效运行。从2021年起,全区所有中小学提供课后服务,学生参与率达97.44%,实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覆盖和有需求的学生全覆盖。为了让课后服务工作从有到优、提质升级,全区切实抓好三个关键点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课后服务是为学生课后活动提供的服务,由政府经费补贴、学校酌情收费、教师获取适当劳酬的课后服务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课后服务不仅具有解决小学“三点半难题”的本体价值,还具有预防校园欺凌、践行素质教育、保证教育公平的育人价值和增加人民幸福感、缓解社会矛盾的发展价值。我国已形成了学校、学校家委会、青少年校外教育场所和社区主导的四种课后服务基本方式,也存在部分地区未开展课后服务、服务性质定位不明确、服务主体权责不明、服务的教育功能彰显不够、课后服务配套缺失等问题。改进课后服务还需明确定性收费、建立公正合理的课后服务成本分担机制,重视发挥学校主渠道作用的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参与,遵循自愿原则的同时对亟需服务群体给予优先保障,严格教育目标取向不断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与形式,加强课后服务过程管理与课后服务质量评估,健全课后服务统筹配套管理制度、整体联动化解课后服务难题。  相似文献   

19.
杨红 《教育研究》2022,(11):77-88
提供课后服务,解决学生课后无人监管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美国课后服务的产生与发展,源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社会问题增多以及党派之争。美国课后服务在减少青少年犯罪、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促进学生社会与情感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美国课后服务的运作,有赖于广泛的资金来源、多样化的课程、多渠道的教师来源、较为成熟的监管评价体系、多元化的课后服务供给主体以及非政府组织和机构的助力推动。美国的课后服务实践表明,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足是造成不平等现象凸显的主要原因。课后服务具有实现公共利益的价值和满足公共需求的功能。课后服务所具备的看管功能、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决定了其公共服务的价值属性。在建立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课后服务体系中,政府必须发挥主导性作用,学校必须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树立课后服务与课内教学同样重要的理念,共同服务于教育目标的实现。这既是新时期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基础教育“提质增效”和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教育中数学课后服务是一项必不可缺的内容,它能很好地帮助到学生进行课堂上的知识的查缺补漏,也能兼顾到家长繁忙而腾不出时间来辅导孩子的情况.学校有效地组织开展数学课后服务不仅只是单单地进行数学学科知识的补充,更能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基于“双减”政策下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课后服务成为当下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文章从课后服务的深远意义和应对当前背景的措施的开展对此给出一些可供参考学理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