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金玉 《贵州教育》2021,(21):11-13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要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重磅出击改革学生评价生态,创新学生德智体美劳过程性评价办法,提出了新时代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发展方向和重点任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推动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提质增效,促进普通高中学生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海峰  韦骅峰 《教育研究》2021,42(5):86-100
对"唯分数"与"唯升学"问题进行历史探究,发现"唯分数"、"唯升学"问题不仅是当代出现的问题,而且是中国人才选拔中的千古难题.从隋唐到明清1300年间,科举时代的人才选拔标准,经历了一个从"不唯分数"到"唯分数"的演变过程.在中国高考史上,"唯分数"、"唯升学"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片面追求升学率".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应试教育"的批判逐渐取代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批判.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应探索招考改革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握好分数"唯"与"不唯"间合理的度.未来高考改革在走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过程中,分数会一直存在.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破解之道须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3.
王烽 《中小学管理》2022,(11):34-35
<正>学生评价改革是教育评价改革的核心,其根本目的是改变单纯以考试手段评价学生的状况,纠正唯分数、唯升学错误导向,减轻学生应试竞争压力和学习负担,为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创造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长。与国家和区域层面组织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4.
学生学业评价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教育评价体系中的首要问题.要认真研究学生学业评价改革的措施,注意多主体评价的实效性.要重视考试在学生学业评价中的积极作用,摒弃唯考试思想,力求考试内容全面化、考试形式多样化,牢牢抓住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真正体现评价的过程性.要始终贯彻"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建构促进新课程发展性学生学业评价新体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往"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论的评价目标使得我国义务阶段学生学习评价陷入多重困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评价内容趋于固定相同的同质化倾向、可参与评价的主体个别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评价模式的变革路径是利用大数据分析支撑科学评价,提升学生学习评价精准性;利用人工智能助力高效测评,提供教育个性化指导;利用网络平台共享学习资源,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利用移动客户端推进"教、学、评"一体化,实现家校多元互动.  相似文献   

6.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一直是大家所关注的话题。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将教育评价又一次带入了公众的视野。《总体方案》进一步强调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首次系统提出"改革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的评价原则,为后续教育评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打破唯"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促使我们走出"唯分论"的误区,明确要以"学生发展"为己任,并对如何"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进行全新的思考和尝试.此外,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评价问题已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  相似文献   

8.
基础教育领域的"唯分数"现象其症结在于科举文化的历史影响,在于单一的评价方式及社会用人机制的不合理,现已显现出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及不利于科学公正的选拔等缺陷.破除基础教育领域"唯分数"现象,须通过构建科学可行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及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等举措,以扭转不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王欣蕊 《江苏教育》2022,(58):29-32
实施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但目前评价的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仍存在割裂的问题。U-S伙伴合作模式作为教育科研领域大学学者专家与中小学一线教师合作进行教育评价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亦为我国的学生评价改革提供了借鉴。在具体实践中,这一合作模式可通过地区适应性改造,强化政府监管、服务的角色,多元主体协作实现学生评价机制优化,助推学生评价克服“唯分数、唯升学”观念,贯彻落实“全面发展”“五育并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项纯 《今日教育》2015,(1):32-34
"把改变教育领域内部唯分数论、唯升学率论的学生评价标准、学校评价标准,与改变家庭、社会、用人单位唯学历论的人才评价标准相协同,从评价观念、政策措施和用人机制以及社会制度多个层面进行整体协同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