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SRTP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是高校培养研究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创新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工作管理模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高校大学生科研素养培育基于项目化管理模式下SRTP过程模型,并在实际工作基础上分析了SRTP运用项目化管理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学习兴趣培养与大学生科研创新关系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广泛的兴趣爱好能为科研创新提供灵感和动力,大学生科研创新与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有着很大关系,高校要为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学习兴趣爱好提供平台,为科研创新创造可能。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关系到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通过我们对大连地区相关高校的调研,大学生对参与科学研究有着强烈的愿望,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但科研能力有待提高,科研态度还须端正,科研过程还需要教师指导。高校有着丰富的科研资源,通过加强对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专业素质以及创新能力是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已经成为高校教学实践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肩负着培养具有高水平专业素养的种业人才的重任。科研导师制的引入可以更好地将种子科学和工程专业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科研实践中。在科研导师的指导下,种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在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科学研究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5.
哲学教育作为高校公共基础教育课程,对大学生科研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有助于在科研工作中坚持批判精神,并进行辩证思维能力和方法的训练与养成。科研素质作为衡量和评价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表现,如何发挥哲学教育在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中的作用,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要立足哲学的批判和革命精神以及辩证思维,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充分发挥科学实践观在大学生科研素质培养中的指导作用;发挥哲学课堂作用,为大学生科研素质的提升营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6.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其中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近年来愈来愈受到各类高校的重视,创新创业学院也在许多高校应运而生,如何培养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成为高校和教育管理层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通过实证研究,本文认为,以"三小"("小发明、小制作、小创作"的简称)系列项目研究为依托对大学生进行科研创新能力训练,能帮助学生通过主持或参与项目研究来培养科学态度、创新意识、科研潜质、合作精神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管理层、学院指导层和学生分工合作层三个层面都应各司其职、通力合作,以保障项目的有效推进,促进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切实得以提升。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科研绩效管理中存在着"激励过度"和"激励失灵"双重困境,后者表现为部分教师长期科研投入和产出不足,并且运用底部权力阻碍绩效管理的良性变革."底部沉重"导致了高校基于创新的各项职能发挥不彰,侵蚀了高校教师的学术价值观,形成了高校内部治理的困境.历史与现实原因导致的当前高校部分教师学术训练不足、高校绩效管理制度的漏洞、传统"单位制"在高校系统中的遗留,以及线性对立的教-研观念蔓延等都是导致"底部沉重"的重要因素.因此,有效治理高校科研绩效管理中的"底部沉重"问题,需要提供配套制度,有序停止高校教师单位身份供给;重塑高校教-研文化中的科研价值观,强调以研促教;改变科研绩效管理的单一结果导向,注重过程管理;对科研弱势教师的专业成长实施针对性的补偿,提升其学术素养.  相似文献   

8.
以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素养为出发点,结合"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计划"项目经验和参加年会的经历,分析大学生科研的重要性及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有效的解决方式;总结出有助于医学生学习和掌握科研方法,培养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科研精神,丰富和改善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提升医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水平等的观点和分析。探讨当前临床前阶段医学生所关注的问题,为制定教育政策及医学院校有效地实施本科生科研训练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是当代高校人才培养较为欠缺的一个方面.大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能够显著地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结合高校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的具体案例,从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开展和实验结果与讨论等方面探讨了科研项目提升高校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具体实践过程.结果表明,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大有裨益,是当代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基地,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然而我国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仍然较为薄弱,培养过程中存在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新途径——“课外科研基地班”,结果表明,课外科研基地班的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课外科研基地班有效整合了学院科研资源,营造了浓郁的科研创新氛围,增强了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提高了师生的参与度,促使学生取得了重要的科研创新成果,提高了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科研是创新教育的新平台,它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新形势下,面对竞争加剧的生存环境,地方高校更应重视大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机制和途径研究,与时俱进,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培养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是高级专门人才教育的重要内涵,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必须明确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目标,通过课堂教学、科研项目训练、管理与监督评价机制完善等多途径推进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工作,创新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以切实提升大学生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3.
营造科研创新育人的政策与环境,发挥高校科研创新教育性优势,将科研创新项目成果融入课堂,创造师生共同参与科研创新项目的良好氛围。通过文献资料与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大学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的现状。结果表明: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能力;促进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有促进作用,为大学生毕业后进行创新创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已成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必然趋势,通过开展"本科生知识论坛"和依托重点实验室平台设立大学生创新基金,让医学本科生参与到具体的科研实践,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本文基于医学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的实践,探讨其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团队意识以及政治素养和文化素质。当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管理存在"机会少"、"支持少"、"指导少"、"动力少"等问题。高职院校应优化大学生从事科研实践活动的外部学术环境,完善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管理制度,建构校企合作的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平台,并通过建立高职院校教师指导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的考核机制,支持大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6.
提升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既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也是建设创新型大学和国家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科研创新意识不强、协同创新合作动力不足、科研创新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科研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和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SRT)是研究型大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基于国内外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大胆改革,文章对本科生科研训练模式和机制进行了尝试,将它们融入一种综合的、能动的和创新的教育体系之中,搭建本科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新平台,为培养本科生创新科研能力开拓了新天地,加强了大学生的科研实践,提升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8.
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双创"战略实践的先锋队和主力军.培养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不仅有助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有利于缓解就业市场结构性矛盾,并推动大学生逐步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当前,高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过程中存在诸多短板,如大学生面临创新创业观念淡薄和实践能力低的"双重困境"、高校教育体系滞后以及社会各界联动支持力量薄弱等.为此,必须从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深化高校"双创"教育体制改革和创设高校和社会各界的多元协作网络三方面入手,加快构建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激励机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目前我国高校在大学生科研素养的培养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的实际,对数学本科生科研素养的内涵、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作了分析,并就如何培养数学本科生的科研素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是现代社会知识更新速度急剧加快和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对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大学生的科研素养主要包括知识储备、科研意识与态度、创新思维能力、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等.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要求教师必须转变育人观念,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学习方法掌握和思维能力训练紧密结合,同时要以良好的科学素养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要以学为主,以研促学,学研结合,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