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内地自2008年来已有15所研究生培养单位开始进行教育博士专业学位试点招生工作,其培养体系正处于探索阶段,暴露出很多问题和不足。而有效整合中西文化的香港地区则有着十余年的教育博士培养经验,认真梳理其培养目标、招生入学、课程体系、学习方式以及学位获得等培养体系模式,对内地教育博士培养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专业博士教育以回应国家重要战略和社会重大需求为主要指向,是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渠道。聚焦于2001—2020年CNKI和WOS两大数据库的相关文献数据,从不同维度对国内外专业博士教育研究20年的主题进行比较。研究发现,20年来国内外专业博士教育的研究主题在宏观的目标定位与专业博士类别(领域)、中观的研究视角与内容、微观的研究路径与方法等方面有一定的异同之处,由此所产生的研究成果也各具特色。为进一步探寻我国专业博士教育研究的未来发展路向,还需在专业博士教育的基本理论研究、微观国际比较与本土经验挖掘、专业博士社会化过程研究、行业组织研究以及动态质量监测与质量指数研究等方面不断拓展和充实。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育研究》2020,(6):14-20
教育博士的培养目标是造就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领域职业型和研究型并重的复合式高级专门人才。当前我国教育博士培养或偏重教育理论的学习、或偏重教学实践的训练,培养取向的学术性与职业性之争亟需解决。"循证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为此提供解决路径,它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旨在实现二者双向流通和深度融合。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教育博士培养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梳理循证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理论应然层面上循证教育博士培养模式和路径,以期为教育博士的培养提供新的培养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美国专业博士及其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初,美国在其产业部门的推动下,一些应用科学领域除了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外,也开始授予专业博士学位,并逐渐形成了两种学位并行的格局。专业博士学位是一种应用型高级学位,这种学位的设立适应了美国社会尤其是企业界对高级应用人才的需要,也成为一些国家进行博士学位改革时力求借鉴的范例。笔者介绍了美国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发展历程、现状及培养模式,剖析了其影响因素,总结了美国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及经验。  相似文献   

5.
6.
职前教师培养是教师教育政策、实践与研究领域的一个核心议题。在中国,随着师范教育的转型升格,教育学领域研究范式的逐步多元化、证据本位的政策决策和教育实践日益得到重视,职前教师培养的研究成果逐渐丰富起来。本研究以2015至2019年为期限,基于"教师培养研究作为社会实践"的分析框架,对国内教师培养实证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者身份、研究主题、研究发现等外显内容进行梳理与归纳,并进一步挖掘研究中的基本假设、论证逻辑、微观政治、证据质量和假定影响。研究发现,近五年来,我国教师培养实证研究与相关政策改革处于相对割裂的状态,缺乏对社会政经环境变化和教育改革需求的回应;整体趋势上,在呈现出明显的"实践色彩"的同时,也落入对理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关注不足的境地;具体的研究内容重复性明显,本土化探索不足,且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存在研究设计规范性不强、方法单一性现象突出、伦理关切不够、论证逻辑有待加强几方面的问题。在未来,应进一步丰富职前教师培养研究的主题领域、扩大研究者队伍、拓宽研究方法类型。  相似文献   

7.
教育研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学界对于思辨研究和实证研究的争论从未停止。从实证研究和思辨研究的发展历史溯源,深入探析两种研究范式的内涵与分类,发现实证研究与思辨研究正从“非此即彼”走向“融合并存”,教育研究需要平衡思辨和事实证据在研究中的比例,避免两种极端情况,系统文献综述法即反映了实证与思辨研究的融合。通过梳理建构清晰的教育研究图景,旨在解决当前教育研究领域的争论,为促进我国教育研究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美国教育博士培养经过9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般的培养模式,并随着社会需要不断进行变革,积累了一些基本经验:坚守大学自治与学术自主、突出第二代Ed.D.项目培养模式、追求制度完善与个性突出.  相似文献   

9.
论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0~2014年间发表的“教育信仰”研究文献,分别从发文数量、文献类型、作者类型、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五个纬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教育信仰的研究成果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也存在着教育信仰理论体系尚不完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理论研究者与实践工作者的合作研究不够等问题;未来的研究,应深化教育信仰的理论研究和体系构建,加强实证研究和混合研究,加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理论研究者与中小学实践工作者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0.
11.
对国外教育博士发展历史,以及教育博士与哲学博士区别的研究,显示实践性是教育博士的显著特征。重视大学与工作场所和职业之间的联系,重视提升学生对职业实践问题的理论反思、研究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是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特色。通过问卷和访谈调查我国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状况,结果发现当前教育博士研究生在专业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教育上表现良好,但在科研实践能力和职业实践能力训练上比较薄弱,教育博士研究生培养表现出一定的学术化倾向。  相似文献   

12.
关于教育博士(Ed.D.)培养方案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d.D.是专业式教育博士(Professional Doctorate in Education)的缩写,是教育领域中的一种高级专业学位,旨在培养教育领域"研究型的专业人员"。该学位兼具实践性和高水平理论运用的两大特征,这两大特征要求教育博士的培养目标必须以实务为基本取向,努力培养学生丰富的理论底蕴、广阔的实践视野、独立的研究能力和扎实的专业技能。为保证这一目标的达成,教育博士的培养制度需要具备一定的灵活性,课程设置必须以实践问题为中心,开展有价值的"问题研讨课程",同时采用互动、参与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实践智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我国40所工程博士专业学位授权试点高校的招生、培养情况进行了调研统计,分析了目前我国工程博士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工程博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包括以系统工程与实践为特征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以"招生双审核、过程双指导、论文双评价"为主体的校企合作培养运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勒孚作 《海外英语》2011,(10):330-332
该文对过去10年间(2001年-2010年)发表在十六种国内主要外语期刊上的英语听力研究方面的论文做了系统的检索统计,结果显示:[1]10年间听力研究质量和水平有所提升,研究内容广泛;[2]近几年听力研究呈下降趋势;[3]研究方法不断优化,但样本收集空间和手段有待进一步拓展;[4]研究主题分布和研究对象不够均衡。针对这样的发展现状,笔者以探讨为目的,指出了听力研究的一些主要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自治区是国内最早开展三语教育的少数民族地区。2000-2019年年间以内蒙古地区三语教育现象为研究对象的文献有近百篇。这些文献将三语习得理论与内蒙古地区教学实践相结合,反映了内蒙古地区近二十年三语教育日趋完善的发展趋势,以及多元化、重实际等研究特点,也反映出教育发展和研究的不足。对内蒙古自治区三语教育发展和研究的回顾,可以推动今后三语教育的发展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国内博士培养中的经验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普遍认为,博士质量应包括:基础与专业知识水平、相关学科知识水平、外语水平、创新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使命感与责任感、思想政治素质和学术道德水平、科研能力、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目前国内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与国外先进国家博士学位论文相比并不逊色,在同一时期、同类学科水平相近或相当,个别甚至处于前列。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20年综合学术年会中的学术报告和交流论文为依据,采用内容分析法探讨了高师地理教师教育改革新动向,介绍了地理学科及教育研究前沿,概述了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新课改新高考新教材新技术;运用共词聚类分析法和借助可视化图谱,分析了本届学术年会研究热点与六个主题内部的结构关系,盘点了各主题报告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17所世界一流大学教育博士培养方案后发现,很多世界一流大学的教育博士项目皆设立了多样化的专业方向,制订了强调专业技能和特定专业领域的培养目标,开展了核心课程、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以及学科专业课程的模块化教学,设置了聚焦专业和研究的实践教学环节,明确了学位论文的实践导向,构建了跨越院系、跨越领域、承担多重任务的师资队伍。有鉴于此,认为我国教育博士项目应灵活设置专业方向、切实强化实践教学、严格要求学位论文质量以及持续扩大招生规模。  相似文献   

19.
对美、澳、英三国Ed.D.教育项目的培养目标、培养环节、入学要求、课程设置、学习与指导、论文写作与学位授予等事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与分析,以对我国即将开展的Ed.D.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英国教育博士培养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通过不断修正、完善自身的培养方案,形成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培养系统。专业博士学位教育既填补了传统哲学博士轻视实践的缺憾,又满足了在职专业人士进一步深造的渴望。学习和借鉴英国教育博士培养方式,对于我国科学合理地开展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