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赵彤 《文教资料》2012,(8):45-46
任意性是语言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在语言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语言符号所指与能指含义的解析,对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的解析,以及对语言符号的相对任意性的阐述,从而加深读者对语言符号所指与能指关系的任意性原则的理解,说明只有正确认识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才能理解语言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指鹿为马本来是个贬义词,意指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但是从索绪尔语言符号观的角度来讲,指鹿为马式的误译在翻译研究中却有极大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图像超越补充、附属地位,具备了更广泛的认知属性与更深刻的知识增殖效应,随之兴起的知识教育图像化要求扬弃语言文字主因的知识教育逻辑,谋求与之相应的图像认知逻辑体系。总体来看,这种逻辑体系需结合图像的来源、制作、媒介与观看视角,揭示图像生产者与接受者的复杂交互,廓清拟像与权力对个体求知惯习的型塑。具体而言,面对图像与现实混淆引发的非真实化机制与超真实化伪饰,复制与狂欢导致的求知理性衰减,鲜亮外在对实质性内在的消解,框架化、无序性导致的设计偏误等图像局限与应用误区,知识教育亟需更新语言文字与图像之间的主次式逻辑关系分析。语图双核认知范畴并举,概括性意义提示与形象补充互渗,感性可视与理性探寻多重性衍变,基于互释的语图深度融合,应成为知识教育正态。  相似文献   

4.
交往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并非仅仅是达成教育目的的一种手段,而是具有本体论意义,交往的深层旨趣在于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转向。从“实体思维”到“关系思维”的转向;从“灌输”到“对话”的转向;从“知识化”到”人性化”的转向。  相似文献   

5.
结合某地方高校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迎合新形势下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的机遇和挑战,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德才兼备”的“四有”公民,创新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为转向,通过明确目的性、内容的实效性、方法的多样性和管理的规范性四个角度,探求解决当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瓶颈问题.  相似文献   

6.
7.
论高校情感教育的缺失与完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许浩 《教育探索》2006,25(10):114-116
情感教育不仅是高校德育的一种手段,而且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都应坚持“以情育人”。高校情感教育的缺失现象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要从教育理念、课堂教育、实践教育、环境教育上采取相应的完善措施,从而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情感”的社会主义新人。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是中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需改变传统僵化灌输式语文教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重视学生个体化教学,加强对学生多元化思维训练.只有个体化教学与多元化思维训练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9.
张岚 《考试周刊》2015,(27):151-152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是深化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课题。开展"以学生为本"教育理念研究,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对于推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以人为本已成为人们共识的理念,而在数学教育中,如何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则是不少人感到的困惑的.在此试加阐述,以便与同行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1.
从对能指与所指的表述入手,分析两者的关系,再追溯到中国的言意之辩;从历时的角度对言意之辩内容的演进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言意之辩与能指与所指的异同点。并据此提出中国古代言意之辩与现代语言学中能指与所指的建设与拆毁之间的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
严阵 《培训与研究》2001,18(6):23-27
本探讨了国内英语修辞学界对于比喻的本体、喻体研究的不足,提出本体、喻体的界定、判断的必要性及方法,同时对比喻中本体、喻体及相似点的隐现情况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13.
彝族《撮泰吉》是一个复杂的文化载体,它像一个寓意丰厚、启示深奥的寓言,在奇特的形式所指之外,还有许多能指的内涵。它既是一丛"活化石",又是一部"启示录",对彝族古代历史文化乃至于对人类历史、人的个体生成、农耕文明和民族关系等等,都有特别的思考与展示,让人从中得到许多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启迪。  相似文献   

14.
语言符号的研究是语言研究的基础,从能指和所指的已有研究入手,文章系统论述了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的几种关系:相互依存性,连续性、在线性和动态性,文本间性,交互性和平衡性。对能指与所指不同角度的研究,能增加对语言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语言符号的研究是语言研究的基础,从能指和所指的已有研究入手,文章系统论述了能指和所指之间存在的几种关系:相互依存性,连续性、在线性和动态性,文本间性,交互性和平衡性。对能指与所指不同角度的研究,能增加对语言更全面、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原型"概念自出现以后被广泛用于神学、宗教、哲学、心理学和文学等领域的研究.随着不同学者对原型概念的具体阐释,不仅使原型的能指统一化,所指得到多次延展,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张力越来越大,还清楚地显示了原型能指与所指的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与理论在修辞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认为,索绪尔提出的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与理论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移用到修辞学上来。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言语的能指和所指的概念与理论的新说,用之以阐明转义修辞现象的形成过程、形式建构、内在规律和使用效应,并对转义修辞现象在言语义向语言义即词义转化的过程中所起的桥梁作用作了专门论述。把本来就密不可分的语言和言语结合起来观察和研究,是既有益于语言学本体,也有益于修辞学的,可以同时促进语言学和修辞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教育对社会财富增长和个人财富增长,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运用1978年以来有关统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近几十年教育的发展不断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和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建议重视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发展,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到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创业.  相似文献   

19.
人生幸福不是教育的目的,因为教育的目的是生产人的素质。生产人的素质是教育活动所刻意追求的;人生幸福也不应是教育的目的,因为以人生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会弱化教育的目的性动力,会使教育活动缺乏应有的秩序,甚至会使教育活动无法进行,会潜在地排斥社会的要求。导致价值强加的后果。但教育目的的实现与人生幸福又是相互影响、互为条件的,这体现为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幸福这一人生目的的核心性目标。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人生幸福的条件。人生幸福是“检验教育是否获得平衡和调和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与人生幸福的关系——教育目的论视角的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幸福不是教育的目的,因为教育的目的是生产人的素质,生产人的素质是教育活动所刻意追求的;人生幸福也不应是教育的目的,因为以人生幸福作为教育的目的,会弱化教育的目的性动力,会使教育活动缺乏应有的秩序,甚至会使教育活动无法进行,会潜在地排斥社会的要求,导致价值强加的后果。但教育目的的实现与人生幸福又是相互影响、互为条件的,这体现为教育目的的实现是幸福这一人生目的的核心性目标,教育目的的实现是人生幸福的条件,人生幸福是"检验教育是否获得平衡和调和的一种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