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素养培养和劳动教育是当下比较热门的两个话题,核心素养培养与劳动教育存在诸多契合点: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育人目标,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提供了方向,而劳动教育是培养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目前,核心素养视阈下劳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目标理解偏差、内容简单并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课程整体规划不足、评价方式片面等。为解决这些现实问题,我们要从贯彻劳动教育全面育人理念、拓宽劳动教育路径、统筹劳动教育实施、优化劳动教育评价方式四个方面,来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践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劳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青少年素质整体提升的重要途径.从国际上看,目前德国、美国、英国以及日本等国的中小学劳动教育重点关注政策、课程、实施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并注重实践与多方合作.以此为借鉴,我国应立足于劳动教育的传统资源和现实条件,以正确的劳动观与劳动教育观引领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通过完善劳动教育立法与政策,加强课程建设,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其劳动教育功能,推动家庭、学校与社会多元合作,改进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评价机制等手段,推动劳动教育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
针对城市学校劳动教育存在定位不准、体系不全、资源不足、机制不顺、保障不力、效果不显等诸多问题,本文从破解城市学校劳动教育困局的角度出发,以"劳动+"来增加新的内容,对劳动教育课程结构框架进行系统化设计,因地制宜地建构"一体两翼四融合"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彰显学科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马青霞 《青海教育》2023,(12):46-47
如何融“教育”于“课程”,通过劳动课程的深度实施来实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是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本质,通过对西宁市中小学进行现状调查,针对问题与困境,从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等方面提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让青少年在劳动教育中锤炼品格、磨砺意志、坚定信念和树立理想,是培养儿童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中小学实施劳动教育应坚持“五育融合”理念,通过挖掘本地教育资源,探索育人路径,实现育人效果最大化。从劳动教育的活动保障、课程资源跨年级整合、专业化师资队伍打造、劳动日常化观念的渗透、家校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等方面,对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德育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深入整合劳动课程资源,拓展联合实践基地,通过劳动实践让学生体悟劳动创造一切、劳动光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校德育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是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中小学劳动教育凸显基础性,这一阶段劳动教育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具有奠基性、先导性意义。目前,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存在实践重点不突出、育人价值不落实、综合功能不显现等问题。基于学习任务群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劳动学习任务群以劳动素养培养为目标,以动手实践为重点,以任务为载体,以问题为导向,体现实践性、思想性、真实性、统整性、序列性等特点,在广度、难度、深度等三个维度上有序进阶,通过课程模块、主题任务、实践活动设计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是全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具有提升精神品格、提高实践能力、推进人的社会化发展等独特的育人价值。然而,在现实的教育场域中,我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存在着目的工具化、课程边缘化、实施形式化和同质化、评价单一化等异化倾向。为了充分发挥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本真育人价值,实现适然回归,必须纠正工具化目的,回归劳动教育的育人本位;摆脱边缘地位,构建系统多元的劳动教育课程;提升教育意蕴,创造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实施形式;完善评价体系,探索过程本位的增值性劳动教育评价。  相似文献   

8.
何磊 《知识文库》2023,(21):159-162
<正>当前师范高校劳动教育研究主要围绕的是特定案例或理论指导,很少有对师范类高校劳动教育发展整体性成果的研究。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师范高校劳动教育发展的整体状况,包括劳动教育的实施内容、实施方式和实施效果等。研究认为,师范高校仍存在劳动教育内容缺失、形式单一、考核失能等问题。未来师范高校应进一步发挥师范特色,注重内容与时俱进,提升课程体系质量,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整合过程考核机制,实现劳动教育顶层设计,主动联系合作中小学,打通校内外育人链条,打通职前职后育人体系,开展全场景、全方位的劳动教育。  相似文献   

9.
孙莉 《教育与职业》2021,996(20):66-71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具有理念的兼容性、目标的一致性、内容的关联性、方法的共通性等逻辑联系,为二者的有机融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新时期推动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是职业院校育人工作的新要求,然而,目前职业院校中仍存在融合育人理念缺失、社会协同机制僵化、课程体系固化、师资匮乏等问题.对此,职业院校需要提高思想认识,深刻理解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重要意义;加快机制建设,营造多元主体协同联动的社会化育人机制;优化课程设置,完善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育,打造胜任力强、专兼职结合的融合育人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0.
农业生产劳动是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有着独特的育人价值。新时代背景下,中小学校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导向,准确把握劳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积极探索劳动育人的有效路径,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拓展活动载体、创新实践方式、完善评价体系,推动学校农业生产劳动教育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相似文献   

11.
社会服务是落实劳动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内容,它具有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劳动品质、历练劳动能力等育人价值.在分析社会服务在中小学实施现状及借鉴他山之石的基础上,提出丰富社会服务的实施内容、规范社会服务的实施环节、建立社会服务的保障机制等策略,使社会服务能真正落实其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2.
黄艳芳  刘志军 《教育与职业》2021,997(21):103-107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都是为推动职业院校大学生全面发展而实施的基础性、通识性教育.从逻辑上看,两者理应能够发挥同构共生、协同育人的合力作用.坚持立德树人是两者一致性教育目标、追求创造性劳动是两者融通性教育内容、开展实践育人是两者共同性教育方式.但具体实施起来,两者的有效协同也存在着育人目标分化、课程设置固化、实践过程虚化等现实困境与难题,对此可以通过设立进阶式的教育目标、构建呼应式的教育内容、实施贯通式的教育方式等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劳动教育是我国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应把握劳动教育育人要求,基于当地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参照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立学校特色课程目标;选择适宜课程内容,确立核心课程并搭建多学科支撑的课程结构,延展校外课程,衡量不同劳动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为课程实施提供师资、物资及安全保障;将课程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作为劳动主体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定期评估课程效果,使课程保持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是我国育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支撑。中小学应把握劳动教育育人要求,基于当地教育资源,构建劳动教育特色课程体系:参照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立学校特色课程目标;选择适宜课程内容,确立核心课程并搭建多学科支撑的课程结构,延展校外课程,衡量不同劳动教育内容的比例关系;为课程实施提供师资、物资及安全保障;将课程评估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环节,注重引导学生作为劳动主体发展自我评价的能力,定期评估课程效果,使课程保持动态调整。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是推进劳动教育纵深发展的需要,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需要及解决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现实需要.只有通过课程化设计才能保障劳动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有效性及常态化地实施.课程化是劳动教育科学化的必然要求,是劳动教育规范化的应然体现,是劳动教育有效性的实然路径,是劳动教育常态化的根本保障.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必须指向劳动素养的课程评价、关注劳动过程的课程评价、走向具身参与的课程评价、建构一体多元的课程评价体系、加强劳动教育的督导评价,从而促使劳动教育不断完善与发展,增强劳动教育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对劳动教育重新进行定位,改革势在必行.研究将劳动教育作为一种耗散结构系统,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劳动教育,发现其具有结构开放和多维互动两大基本特征;蕴含了以培养学生良好劳动素养为价值根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生态内涵.但同时其也存在诸多生态病理:智能工具泛滥应用导致劳动育人的价值理念失衡;劳动教育内容最适度原则部分失效;课程学习评价方式单一阻碍劳动教育发展;劳动教育的场域窄化导致教育生态链联结脆弱.为推动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提出了应对策略:坚定劳动育人的精神旨归,合理运用智能工具;遵循最适度原则,创设和谐的劳动教育生态环境;多元协同、全面客观地评价劳动教育质量;践行心行合一的教学实践,巩固劳动教育生态链.  相似文献   

17.
70多年来,我国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探索、特殊发展、革新、深化和新时代构建五个阶段.其成就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与教材开发成效显著,课程内容与社会历史发展结合紧密,课程人文性价值取向逐渐加强,"五育融合"发展的课程育人体系逐步构建.面对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将劳动教育纳入课程育人的全过程,拓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融入学科课程教学内容,创新多样化的课程实施方式,建构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及植入劳动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构建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的要求。文章重点讨论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四个优化路径:科学规划,制定各层级劳动教育实施方案;统筹调配,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齐心协力,建立家庭、学校、社会合作共育机制;精准定位,构建“五育”融合综合育人体系。  相似文献   

19.
胡皓月 《林区教学》2023,(12):95-100
大学生劳动教育是以提升大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促进其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过程,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大思政”的“整体观”思维和“三全育人”方法论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巩固中小学劳动育人成果,促进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一体化建设;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综合育人价值;有利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同时,针对大学生劳动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有劳动无教育”、“有教育无劳动”,缺乏全方位、整体性、协同化育人的机制等现实困囿,基于“大思政”视角探索式提出大学生劳动教育“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破解路径。  相似文献   

20.
李萍 《中小学管理》2023,(12):49-50
<正>家庭、学校、社会是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域,家校社协同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但是在当前实践中,由于存在协同育人的意识淡薄、方式单一、内容固化,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边界不清的问题,导致出现家校共育合力弱化、教育生态失衡等现象。如何打造家校共育新样态,真正形成协同机制,有效发挥共育效能,是新时代中小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